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经》比兴中性意象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许多比兴用法固定,用以起兴和作比的物象因为凝结了一定的文化涵义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不只是在增添艺术韵味,而往往直接参与内容的表达。比兴作为媒介,与史前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刘雅杰 《中州学刊》2005,(3):209-211
<诗经>中的水往往不是作为单独的意象出现,而是与其他事物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型意象.<诗经>中复合型水意象呈现出多种形态,与水结合在一起的物象有舟船、薪草、游鱼等.这类意象具有复杂的内涵,所寄寓的感情或喜或忧,有乐有哀.透视<诗经>中复合型水意象,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把握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董雪静 《兰州学刊》2009,(1):98-101
《诗经》恋歌中大量发生在水滨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周代婚恋生活的独特景象。《周礼》所规定的男女“仲春之会”是这类民歌产生的现实背景,而先民的尚子观念与临水祓禊习俗则是其内在的社会历史渊源。《诗经》水滨恋歌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周代化礼成俗对当时社会婚恋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经》三百篇中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诗歌就有二十多首,这充分说明在《诗经》所处的时代即西周到春秋的五百多年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命运坎坷,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轻视和压制;宗法宗族社会礼教对广大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女性自身的懦弱和困守。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对于古老诗歌总集《诗经》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诗经》意象的分析文章似不多,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什么是意象呢?事实上,人因穷研物理,而有学术境界,因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而意象就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境界。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反映,化实境而为虚境,创作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的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宗白华《艺境》)。这是心与物相互融洽、相互触发、相互渗透的产物,是电光石火似地…  相似文献   

6.
郑志强 《江海学刊》2012,(5):185-194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是现存最早收录表现"流寓者"生活状况、境遇和思想情感的经典诗集,至少有13篇诗歌主要表现"流寓者"或涉及流寓内容。在这13篇诗作中,大多数出现了"黄鸟"意象,它是诗人为流寓者"美丽与哀愁"人生精心选择的象征物。《诗经》描述了众多类型的流寓者:从流寓主人公的身份上看,上到君主、公卿,下到大夫、士等;从流寓者的性别上看,有男性,亦有女性;从流寓动因上看,有避侵、避难、投亲、仕宦、婚嫁乃至失家等;从流寓规模上看,有个体流寓,亦有群体流寓;从诗作描述的流寓者际遇类型分析,包括了流寓有遇型、流寓不遇型、流寓遇阻型、流寓不适型、由流寓而渐入没落型、流寓者初虽有遇但被主人始乱终弃型、被迫流寓后又成功回归故园型以及成功在流寓地立足并处于主导地位型;从流寓者所抒发的感情色彩上观照,则充满着悲欢离合的七彩情调。这类诗歌既为后世提供了书写流寓生活的艺术经验,也为我们展示了人类上古时期在流寓过程中的可贵实践。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源头《诗经》中,情爱诗以其特有的魅力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力,它开创了诗歌歌颂情爱内容的先河,耐人寻味的是水意象大量参与其中。本文试从水意象参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生成原由及水意象的原型意蕴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董雪静 《兰州学刊》2005,(5):297-300
<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描写了先民于"社"地举行祭祀祈望农业丰收的同时,亦进行祷告人类自身繁衍的奉祀活动,并最终用"会男女"的形式得以落实.祭社逐渐成为民众欢聚的一个节日,社庙也由神圣的宗教场所发展为男女青年的恋爱狂欢之地.  相似文献   

10.
水是万物之源,人类就是由海洋生命进化而来的,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因此,水与人类的关系特别密切。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意象。水和人同时出现,称为人为型水意象。本文对《诗经》中的人为型水意象进行论述,透视其内涵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1.
美国汉学家麦克诺顿以《诗经》为观瞩对象,拈出“混合意象”一词发现汉诗意象的特点。其将描述某一场景或主题的连续性序列命名为“混合意象”;具有实现时间转换、构建情感复合体与知性复合体、化抽象为具体等功能;辨识常规意象与非常规性意象,“恒定次序”与“随机次序”,汲用相似词、叠句与音乐等策略。“混合意象”论受意象派与新批评浸染,虽有些知识性纰漏,但揭橥了汉诗意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蝃蝀(虹)是《诗经》中一个独特而典型的意象,人们对虹形状和色彩的类比联想的同时,又赋予其谶纬、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比附象征意义,因而形成了虹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姿,虹意象具有了连类比附的多样性、预兆功能的双面性、象征意蕴的多义性等特征.历代学者基于对《鄘风·蝃蝀》诗旨的不同认识,对蝃蝀比喻、象征意蕴的感情倾向有别.《鄘风·蝃蝀》中的蝃蝀是婚姻吉祥、两性欢好之象.  相似文献   

13.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6,27(5):79-83
<诗经>被尊为"经",当代学人多认为是<诗>的不幸.其实,<诗经>之被尊为"经",凭借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影响社会,影响文学,对<诗经>的传播与影响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提高了它的诗学价值和地位;把"中国诗学"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民族传统,铸造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抒情诗歌成为我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诗经》中"极""罔极"的用例统计可以看出,《诗经》中"极"字的基本含义是道德标准和准则;相对而言,"罔极"之意是无德。《诗经》中的"极"是一个与道德心性相关的重要范畴,这个范畴上承西周初年的"皇极"范畴而来,但却消解了"皇极"范畴宗教属性的逻辑内涵,代之以社会道德和心性思想,成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评价标准。《诗经》中就是以此为标准,用"罔极"对无德之人进行批判的。这个标准体现了周代文化中社会道德实践的人文精神,是上古中华民族道德自觉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也是最早集中反映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经典。它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一样,因其展示出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画图而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被历代盛传不衰。作为使《诗经》光彩夺目的表现手法之一的“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一、“兴”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发轫,或曰“源泉”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是“物感说”。一般的研究认为,“物感说”是《礼记·乐记》提出的观点,其中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又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很显然,这是对古代音乐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如果要溯源的  相似文献   

16.
《诗经》屡言"南亩".如《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小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威仪"一词有三个义项:一指礼容,二指符合礼仪节文的言行表现,三指能起表率作用的言行、德行。在《诗经》中,威仪都与德行有关,被认为是道德精神的表现。威仪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也存在。金文资料中,威仪用例含义和传世文献中的用法一致,着眼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内涵,认为威仪是守礼、有德的表现。春秋以后,威仪逐渐固化为礼制,成为儒家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陈桂枝 《阴山学刊》2001,14(1):11-15
古人有“崇祀高禖”以求子的习俗.《诗经》中的《大雅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考察与《诗经·大雅·板》中“板板”音义相通或用法相同的一系列词,认为板板作为描写上帝的重言词,是大貌、盛貌,是写帝王威仪之宣著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带有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