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有言:“世亦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立再造乾坤之壮志,扬国家民族之大义,殚精瘁力,为民献身,创千秋万世之功,留天地浩然之气。当今之世,中国共产党人定强国富民之策,创和谐美好之邦,是为非常之人。亦为非常之事。本刊提出治家治国之非常道,赞家国同治之典范。暴败家败国之个案,谨献读者之左右,以期既“扫”一室又“扫”天下。  相似文献   

2.
《史记》有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非常之人,成就了非常之事,立下了非常之功。他们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超凡绝伦的战略眼光、掌控大局的惊人睿智、不计荣辱的坦荡胸怀、果断决策的卓越胆识,已经铸进世人心底、载入煌煌史册。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4.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4,(7):117-119
正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最近网上有个著名帖子"领导人是怎么炼成的",用动画形式介绍中国领导人产生的途径:他们都经过了多个地区和领域的漫长历练,经过急难险重的考验,通过层层考核选举,才从8500多万党员中遴选而出,成为国家领导人。比如,十八大产生的七位常委中,工作范围覆盖中国大半个版图,所辖人口和综合指标都相当于欧洲几个国家,深谙国情民意。习近平历经  相似文献   

5.
敖堃 《领导文萃》2013,(13):43-45
制度更可靠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甚至下求贤令,"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曾祖父刘邦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刘彻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比天赋更可靠。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汉武帝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给全国人命题作文,上书言政,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  相似文献   

6.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唐振常 《领导文萃》2010,(11):105-109
李鸿章在世时,声誉之隆,两宫特别是慈禧,对他的宠信之深,一时无出其右者。朝中人望,他已驳驳乎凌驾于乃师曾国藩之上。曾国藩讨捻无功,继之者为李鸿章,居然功成;曾国藩于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措置失当,连《清史稿》本传也说:“津民争怨之。  相似文献   

8.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靠曾国藩时,起初并未受到曾国藩的热情接纳,  相似文献   

10.
<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激励哲学。为什么要赏?赏相对于罚而言是正面、鼓励、向上的引导,能够实现正常条件下实现不了的目标。为什么要重赏?这是因为激励效力有递减性,如果发现非常之人,使用和挖掘非常之力,就需要用非常之激励。赏什么是没规定的,要根据特殊环境和特定目标,提供奖赏之物,用组织资源提供给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而不掉入"只让牛干活又不给牛吃草"的陷阱。赏给谁并没有指定之人,谁完成任务就赏给谁,不存在私下交易或者"封  相似文献   

11.
再看阎锡山     
余世存 《领导文萃》2014,(15):58-60
正考察阎锡山的一生,他是有根柢之人。文学史家曾概括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有"焦灼""心碎""嫉羡"等等。因为中西文明的冲撞,在西方的强势影响下,中国从道德到器物到文章都相形见绌。连孙中山都作激愤语:"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阎锡山作为一省大员,没有这种"时代病灶",他是知道中国  相似文献   

12.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13.
<正>林理明首先是一位精修诗词的艺术家,诗书之功,诗为首难,林理明的诗词精微,书法自成一体,系真正以诗文才华涵养书法造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里有文章的华美,也有诗韵的深刻。诗书同功,风采卓然,诗歌和书法都堪称源远流长的艺术。林理明的书法修为探源古风,他对隶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碑帖研习,作品有非常鲜明的隶意旧韵,观感如溯归两汉,质朴高古。林理明不仅是隶书碑帖的研习者,还是隶书整合的创新者,他的楷书和行草作品,都会悄然把  相似文献   

14.
侯惪夫 《领导文萃》2009,(7):122-127
许多企业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的形成非朝夕之功,需要企业家以坚强的毅力长期垂范践行,其过程充满艰辛。在这方面,1700多年前就有一个出身贫贱的中国经营者为我们作出了精彩的演绎。他才智平平,却以对理想、信念的执著遗留下迄今仍有口皆碑的惊人成就,实属当今企业家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丁万明 《领导之友》2012,(10):34-35
曾国藩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完美典范,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推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蒋介石说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官从政者,有个好心态非常重要。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乏能保持为官好心态的可鉴之人。唐末五代的冯道,虽因先后效力四个朝代、十位皇帝而在古代士大夫中饱受争议,但在从政心态方面不失为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锐意进取、积极有为。正如其诗句所言,"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一、冯道其人:"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冯道,于黄巢之乱期间的公元882年,出生于  相似文献   

17.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全会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搞“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庸人就是平庸之人,庸才就是平庸之才,庸官就是平庸之官。被这种人信奉的哲学,便是庸人哲学。所以,这种人的特征,也就成了庸人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看了很多有关张之洞的资料。看着看着,就被张之洞这个人迷住了。这里且不谈他的经世之学、济国之功,单说他为官从政之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很值得我们今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学习。敢做大事,敢为人先。《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说张  相似文献   

20.
事物秩序轮回,有如五行之术,顺则五行相生,逆则五行相克,无论任何事物,有不利的一面就有有利的一面,就看控局之人怎么排兵布阵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