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横江词》是李白很重要的一组诗。我在《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对“横江”地点及诗的写作年代作了探讨。后来,何庆善同志针对拙文写了《谈〈横江词〉的写作背景——兼与李协民同志商榷》(载《郑州大学学报》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何文”),同意拙文关于“横江”地点的论述,但却认为前人黄锡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木兰诗》作为乐府诗歌杰出的代表作流传下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块光耀的瑰宝。但是,由于动乱历史的原因,《木兰诗》的作者是谁,究竟写成在哪个年代,木兰所参加的战争性质是否属于正义战争等等,到目前为止尚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近来刘兴汉同志在《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一九八○年编)刊载的《关于木兰  相似文献   

3.
一在元曲中,小令[天净沙]《秋思》,堪称为一件艺术珍品。这首脍炙人口的篇什,在当时就曾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从现存的元人散曲和剧曲中,可以列举出许多融化其曲辞或摹拟其意境的作品来。例如: 张国宾《公孙汗衫记》(元刊本)杂剧第二折,正末张文秀追赶被陈虎骗走的儿子张孝友时,唱的[天净沙]云: 兀良疏林落日昏鸦,兀的淡烟老树残霞。咱趁着古道西风瘦马,映着夕阳西下,子问—— (叫,唱)那野桥流水人家。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第二折,张倩女的离魂追赶王文举时,唱的[秃厮儿]云: 你觑远浦孤鹜落霞,枯藤老树昏鸦,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欵乃,橹咿哑。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怎样改革才会好——兼与高振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大学的写作课教学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对这个叫人喜也叫人怕的特殊工程,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说法和各有各的建设的。然而,总有一天,大体统一的看法和做法,是一定会有的。我个人认为,高振远同志提出的关于大学写作课的教材、教法和教学程序的改革设想,是大胆的,中肯的。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就这个问题组织讨论,这是十分有益处的。在这里,我愿意再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们赤诚相见。大学的写作课,就其性质以及其在各门学科中的位置来说,它是一门基础课,是为学生  相似文献   

5.
也谈《中原音韵》的写作缘起——兼与赵诚先生商榷@金欣欣$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北京100710~~~~~~  相似文献   

6.
一、应当怎样确定“民族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张儒同志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上的《论民族新闻》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民族新闻的概念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他认为,所谓民族新闻“就是以少数民族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同时,为它规定了三个层次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试论陆机的《文赋》——兼与郭绍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篇创作论。它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渗透着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诗赋和散文)的有关问题。这些见解,不独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专家们对《文赋》的评价还很不一致。比如著名文学批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评论家又提出了不少新的意见和看法。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的“鲁迅先生是我国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先驱者”,“《狂人日记》是中  相似文献   

9.
早在二十多年以前,有人曾公开主张消灭家庭,认为“家庭是万恶之源”,只有消灭家庭,才能进入共产主义。对此,目前西方学者持两种态度并形成两派意见:一派是赞成派,如世界未来学学者爱德华就认为“没有性,没有家庭的社会可能产生真正高尚的文明”;另一派是反对派,社会学家布伦纳认为,家庭解体“这一后果,不堪设想,它会使美国社会崩溃”。我系白和平同志的《家庭的消亡》一文,正是以“赞成派”的思想为脉络,论述了家庭消亡的历史必然性,读后颇受启发。但是,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相反,我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鲁迅《秋夜有感》一诗,曾经引起过讨论。主要分歧是,《秋夜有感》的内容和张梓生及其主编的《申报·自由谈》是否有关。张恩和同志《风雨鸡鸣斗志弥坚——对鲁迅诗<秋夜有感>的理解》①一文,持“有关”说。陈瘦竹同志不同意张的“有关”说,认为在联系当时形势时,“过于狭隘,因而难免牵强附会”②。严迪昌同志虽然也认为张的一些论点“欠市慎,与史实不符”,但却支持张的“有关”说,认为“鲁迅与张梓生及其接编《自由谈》的关系恰恰  相似文献   

11.
《原道》是《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第一篇。本篇在阐述文道关系时,还论及道、圣、经的关系,为《征圣》《宗经》张本。所以,探讨刘勰“原道”说的实质和“原道,征圣,宗经”三者关系,必须从本篇入手。  相似文献   

12.
李贺《秦王饮酒》一诗,很能代表诗人的创作风格。由于这首诗发挥诗人丰富奇突的想象,把历史人物和神仙故事融合一起,语言谲异隐晦,境界恍惚迷离,给读者理解诗意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直到现在,对于这首诗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譬如诗中的“秦王”究竟是谁?这篇作品的主题又是什么?学术界还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论。弄清这些问题,其意义决不限于如何准确把握这首诗歌本身的内容上面,而且对于探讨李贺相当一部分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分析、评价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水浒》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要不要从认识作品固有的主题思想开始呢?有人认为一讲固有的主题思想,就会贬低这部名著的思想意义,似乎就不是历史唯物论的分析了。其实,只有弄清作品总的倾向,作品原来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对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评价,才有可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这份文学遗产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顾及全篇,不考虑作品的主题思想,只抓住某个方面,抓住片言只语,下这样或那样的判断,那就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即是说得再高,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杨明杰老师题为《<杜十娘>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的文章。在该文中,杨明杰老师不囿于文学史家的定论,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一扫中国文学史上若干年来对于《杜十娘》一文评价的因袭学风,为我们在古典文学遗产的研究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诸方面,作了新的有益的尝试。然而,提出一种新的见解或主张、阐明一个全新的论点,这不仅需要有翔实,可靠、足以支持论点的论据,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繁复庞杂,迷离扑朔的材料能够准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一点被作者所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辛宪锡同志的《〈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一文,对《雷雨》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八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辛文的许多观点新颖独到,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些观点很难令人信服。这里仅就《雷雨》的主要矛盾问题谈谈我们在学习中的体会,以就教于辛宪锡同志  相似文献   

16.
《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韩立群同志的《关于小说<故乡>的几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不过,关于《故乡》主题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我却不敢苟同。现把个人的看法提出来,希望能展开讨论,自己也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王永健同志的《试论辛弃疾及其〈稼轩词〉的局限性》(《江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局限性》)一文对辛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许多论者被认为有“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过错。然而他本身却从作家作品的“局限性”这一方面出发,对辛弃疾及其词进行了“彻底否定”、“彻底扫荡”。很清楚、《局限性》一文实际上以论“局限性”来作为对辛词“进行全面研究”,进而以“局限性”来取代辛弃疾及其词的主要倾向的。王永健同志这样的研究辛词,我认为确有“值得讨论之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就有关几个问题作简要的论辨,请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某些逻辑书上有关相容不能并列的说法提出异议,指出相容能否并列不能孤立地看概念本身,而要看它的语境,它的着眼点.并从大量语言现象中概括出全同同位并列、种属点面并列和交叉复分并列三种相容并列形式,特别是对交叉并列的其分单举式、复分全举式作了探讨,同时,也对文艺作品中的特殊并列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这是杜牧的《春申君》咏史诗。咏史诗通常是有所寄托的。《春申君》究竟寄托了什么?这是一个较为复杂难解的问题。刘维俊同志认为寄托了对晚唐皇帝的同情。他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必须和杜牧所处时代联系起来。杜牧生活在晚唐,晚唐皇帝多为宦官所挟制。”  相似文献   

20.
李白《横江词》中横江所指为何处?肖士(斌贝)注此诗说:“《郡县志》:‘横江浦在和州,对江南之采石,往来济渡也’。”几百年来,各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近出版的《唐诗选》)都说: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隔江与南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