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传教士有关青海地区的调查资料,不仅详尽实录了青海的地势、山川、民族、语言等内容,而且也记述了基督教在青海地区传教的历史和教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以窥知近代传教士在青海地区传教的策略或方针.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宗教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和制约青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问题。根据青海地区宗教的特点,剖析了宗教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逐步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进入青海的传教士们在传播基督教义的同时,在当地为民众施医赠药、赈灾救济、兴办教育、引进农业品种和栽培技术、宣传科学知识等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虽他们所举旨在传播基督教义,以期实现中华归主铺平道路.但客观上这些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为近代青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观念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宗教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青海地区宗教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分析了青海地区宗教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传入青海瞻甫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一千多年来,为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等10个民族1700多万人民群众所信仰。在多种宗教流传的青海,是仅次于藏传佛教的一大宗教。据《甘宁青史略》卷首之三载述:伊斯兰...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发展 ,为青海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青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中央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同时克服自身的弱点 ,通过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才能改变青海经济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文化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浅谈青海古代"太阳"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海地区考古资料的观察、对比、统计与分析,认为青海彩陶上的符号大多与太阳崇拜有关,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证实,青海古代民族是一支崇拜太阳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青海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派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信教人数较多的第二大宗教。明中叶以前,回族、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伊赫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派的哲赫林耶、虎夫耶、嘎底林耶和库布林耶先后传入青海地区,形成四大门宦及其所属支系。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但影响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它的教规和教义,也深深地渗透于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家庭、婚丧、饮食、起居、礼仪等各个领域。穆斯林信…  相似文献   

10.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歌咏青海的诗歌缕缕不绝,青海地区的历史轨迹,多被文人雅士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下来.本文从清代咏青诗歌为介入,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咏青诗歌中商贸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1879年6月22日中国内地会传教士义世敦进入青海,开启基督教在青海传播及其与伊斯兰教交往的历史。随后巴格道、劳受福、宝耀庭等西方传教士来青,对青海各族开展传教活动,但收效甚微,因此纷纷转往它处。在传教工作停滞的情况下,1895年河湟起义中传教士的积极应对及清政府的基督教政策,为青海基督教带来发展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过多次友好相遇,后者对前者的传教活动予以有理有节地抵制,但感激前者在河湟起义后的慈善活动,此次慈善活动是近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得以在青海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圣母圣心会在西南蒙古教区传教过程中,办校兴学,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当地社会及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春娥 《民族研究》2012,(4):86-90,110
民国时期,青海省大通县广惠寺寺主七世敏珠儿活佛与省教育厅联合创办了大通县广惠寺蒙藏小学校,成为近代青海藏区寺院开办带有世俗教育性质学校的典型。依据档案材料对该学校的建校过程和发展制约因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青海区域教育及社会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认为青海要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青海民族文化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现代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动民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教学在民族院校民族语文专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民族学生的实际 ,以青海藏族学生为例 ,提出了民族语文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介绍了清代适用于青海藏区的各种法规、条例。论述了清代青海藏区法律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文物看青海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本文通过对富含羌文化、汉文化、藏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中西亚文化等因素的风格独具的历代馆藏民族文物文化属性的研究,阐述今天青海独有的多元民族文化,是由历史上青海地区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而形成并发展来的。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能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此推动我省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