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国武 《社会》2010,30(3):199-225

摘要:本文是对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关于组织的网络形式的实证研究成果的一项选择性综述。组织的网络形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和等级制的组织形式,社会学家们特别强调信任、互惠等在其中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进入特定的组织网络形式有利于促进学习和创新、提高合法性和地位、增进经济收益,这也是组织间结成关系网络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多从制度主义、资源依赖、社会网络和交易成本等角度,探讨国家制度环境、产业属性、企业特征、社会结构和网络位置、交易特征等因素对组织网络形式形成的影响。作者认为,今后需要在网络组织的演化和绩效、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差异以及理论视角的融合等三个方面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彭建平 《社会》2011,31(4):49-64
以两个集团公司研发事业部为个案,本文构建了不同情境下员工的社会网络,并对不同网络的关系特征值做了计算。研究发现,员工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对员工关系绩效存在显著影响;网络结构特征对国有企业员工和外资企业员工关系绩效的影响不同;中外企业研发员工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一发现为企业通过优化社会网络改善员工关系绩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丰富了嵌入性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到现代:建国以来城市邻居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东 《社科纵横》2007,22(5):58-59
“邻居”与“邻居关系”具有空间性与社会性两种特征。邻居关系的变迁实质上是以空间临近为基础、以人际关系“冷热”为标志的社会性变化。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传统老街坊式、单位家属院式、陌路型以及新睦型等四种邻居关系,这些类型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城市邻居关系变迁的历程。建筑空间的窄化、网络技术的提高、人际网络的多样化、社会转型的推进等因素促进了我国城市邻居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而收入的倍增必将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运用1995—2011年期间各省耐用品消费的相关年度数据,选用两阶段预算需求系统Engel-LA/AIDS模型来总结以往经验,分析在2004年收入翻番前后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收入的高速增长使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呈现出四种显著分化的行为特征变化趋势,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转变的过程之中。同时,收入翻番前后的各项耐用品自身价格弹性变化相对稳定,也说明这种耐用品消费行为的改变主要源自于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站点“等级性—协同性”特征,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站点停运对北京地铁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等级性一致的情况下,停运站点的协同性越强北京地铁网络通达性和完整性的变化越显著;停运站点所在线路为放射状时,北京地铁网络的受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加快形成“环状+放射状”的地铁网络,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保障北京地铁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许进杰 《创新》2014,8(5):79-84
围绕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政策、低碳(生活)消费、节能行为及节能措施和手段等问题,通过采取社会调查、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在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和对策,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厘清和解决的争议性问题。充分考虑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和特殊文化背景等因素,深入研究居民消费的内涵、本质及其环境属性,跨学科整合构建居民综合行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是我国引导和规范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优化能源供求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用社会资本研究中相关的网络理论,对大陆闽南、温州和台湾台南地区的有关家族企业个案进行了再考察。本文指出,华人家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网络”各具特征,华人家族企业的成长与企业的“网络”等社会资本的增量和提升成正相关关系。本文提示,从这种个案研究中抽象出来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对推进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广义角度分析虚拟及其关系,将广义上的虚拟关系划分为完全虚拟关系和非完全虚拟关系,进一步将非完全虚拟关系划分为前实后虚的非完全虚拟关系、前虚后实的非完全虚拟关系和现实非完全虚拟关系;分析当代语境下的网络虚拟、网络虚拟关系的本质、网络虚拟关系的价值、网络虚拟关系对人的虚拟本质与现实本质的影响及其网络生活的本质;并从法律、道德及管理角度给出网络虚拟关系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与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延东 《社会》2008,28(5):1-19
本文根据大型抽样社会调查的数据,集中讨论了个人的社会网络对其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对身心健康均起着积极作用:紧密度高、异质性低、强关系多的“核心网络”对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而相反特征的松散网络则对身体健康更有利,个人在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精神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此外,社会网络对健康的作用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作者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已成为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非环保消费行为的产生或者是由于消费者知识上的缺陷而不知消费的环境后果,或者是由于消费者道德上的缺陷而不顾消费的外部性.据此,促使消费行为环保化的制度安排,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教育,从而弥补消费者的知识缺陷与道德缺陷,向具有负外部效应的消费行为征税或收费,从而促使消费行为外部成本内在化,并辅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