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日本劳务派遣制度改革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年<劳务派遣法>修订为分界点,日本劳务派遣制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从1985年该法的制定到1999年对该法修订之前,日本政府通过对西方模式的劳务派遣制度的"扬弃",使日本型劳务派遣制度补充了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不足,帮助企业解决了对专业人员临时需求的问题.改革后的劳务派遣制度由于与"日本型经济体制"缺乏必要的"契合",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所暴露的制度性问题为日本劳务派遣制度的改革方向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扩大化的动因分析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制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将近三十年,以其灵活的用工方式和在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上有着重要作用,深受用工单位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用工方式。然而,目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仍不完善,成为了规制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一些企业的派遣工更成为了企业和行业的用工主体,并且有无序扩大化的趋势,因此分析其动因并对其进行规制显得相当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是当前市场经济下的新型用工形式,为促进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利用劳务派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劳务派遣在维护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劳务派遣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将一直存在争议的劳务派遣不断纳入调整范围,试图严格限制,规范劳务派遣的发展。但是,现行立法存在的缺陷,使得劳务派遣行业暴露了诸如派遣企业运营混乱、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制度、派遣员工维权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了隐患。劳务派遣出现违背立法原意的异常繁荣,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我国必须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监管机制、成立对行业有指导作用的劳务派遣行业协会,使劳务派遣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纳入规制范围,是中国劳动立法在制度构造上的重大转变,对劳动法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务派遣相关规则虽然已经修改完善,但现行规则在适用上仍面临诸多疑难和困惑,需要在解释论上予以排解。面对派遣实务中的膨胀、变异等乱象,在立法论层面继续探寻法治化之路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日本<劳务派遣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日本雇佣制度的影响.<劳务派遣法>从最初的立法到后来的大幅度修改,是立法者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顺应了日本社会对雇佣制度的改革要求.据此形成的劳务派遣制度使日本传统雇佣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得以维持的同时,促进了其向"组合雇佣制"的演进,也给日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造成了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潘伟 《创新》2012,6(2):97-101
劳务派遣中存在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被派遣者三方劳动关系,被派遣者与派遣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却没有劳务内容,被派遣者为用工单位实际提供劳务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派遣中雇用和使用相分离容易发生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损害被派遣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因此,需要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明确劳务派遣中派遣方和用工方所承担法律义务的总额和比例,保障被派遣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7.
段贞锋 《社科纵横》2012,27(12):82-84
尽管《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法律化,但其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资质规定过宽、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分担模糊不清、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弹性过大、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依然存在种种缺陷.为保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应对《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改进,确立完善的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日本劳务派遣业的发展历程出发,着重介绍劳务派遣与相关的承揽业务、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劳动配置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进一步以交换形态和劳动者本位等逻辑起点深入剖析其诸多衍生形态。研究表明:劳务派遣作为对日本终身雇佣体制的补充,一方面促进了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信赖型雇佣和契约型雇佣并存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劳动配置形态的交叉和衍生中也容易造成"劳动者本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新的特点,产生了诸多问题、矛盾乃至纠纷,质疑或争议颇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劳务派遣,消除劳务派遣的弊端,促使劳务派遣朝着健康方向,朝着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的方向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交易政治观是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在交易经济学视域下将政治过程视为一个交易过程,认为政治就是理性经济人通过相互交易而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场域。交易政治观用交易政治的假设和观点进行政治分析,在公共决策、选举—投票、利益集团、寻租以及控制方式等问题的阐释上取得显著成就,从而为审视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创新了政治分析的范式。本文通过交易政治观的演变,考察其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认为交易政治范式存在难以圆通的适应障碍和理论局限,政治的经济学研究势必向新制度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1.
时立荣 《创新》2010,4(3):107-110
交易成本理论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但是利他主义仍然始终是经济学的一个棘手问题,对于‘社团等非营利组织有那么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为什么企业不采取这种形式’这样的问题,交易成本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社会交往行为是有成本的,但这不是交易成本而是交往成本。所以,应当用交往成本对社团等非营利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交往行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学习与探索》2007,37(1):86-89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和制度效率;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交易费用虽然较低,但是其制度效率也很低;实现政治文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制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制度学派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所强调的制度分析、演进观念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 ,都已结出了累累硕果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集中体现了制度学派的学术影响 ,二者在制度分析、交易成本概念、权力分析、企业组织和制度变迁研究等方面 ,具有理论继承关系 ,因此不能忽视制度学派的学术影响。并且根据已有的迹象和趋势 ,可以预言随着经济学的融合 ,制度学派也可以进入主流经济学之例  相似文献   

14.
以煤炭为例,利用修正的E1 Serafy使用者成本法估计煤炭资源耗减成本可以证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使用者成本,并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而迅速提高,需要通过征收从价资源税来反映煤炭资源的真实成本。计算结果还表明,1992--2009年间,中国基于使用者成本的从价煤炭资源税理论税率在2%-14%之间波动。进一步通过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从价煤炭资源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发现,对煤炭资源征收5%-12%的从价资源税,宏观经济成本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能够反映煤炭作为稀缺性资源的耗减成本。因此,中国的资源税改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批判和超越传统激励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础。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鲜明地昭示出:激励主客体之间是统一平等的,激励的根本目标就是形成全员自我激励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16.
白彦锋  张静 《创新》2012,6(2):42-46,126,127
在当前二手房交易市场中,交易双方协商一致或在房地产中介的建议下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的方式以达到偷逃依法应该缴纳税收的目的的行为,造成了国家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中严重的税收流失,通过建立二手房交易计税价格核定机制的体系、完善政策,加快税收征管一体化,才能遏制二手房税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地流转供求态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通过中国农地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研究,动态考察当前中国农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可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供求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促进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其前提是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大力发展与农业经营紧密相关的“非农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主体。  相似文献   

18.
构架海陆一体化社会生产的经济动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陆一体化"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科学发展问题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在进一步界定概念的基础上,侧重从经济学基本理论视角,对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做出解释,指出了它在海陆优势互补、产业链再造、交易成本节约、外部性内化方面的意义;阐述形成海陆一体化的经济动因;提出在管理层面响应经济内在要求的5个领域,即临海产业发展、港口-腹地一体化、交通线路海陆通盘布局、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工程、环境污染的海陆综合治理。最后,简述了推进海陆一体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韬  黄相怀 《唐都学刊》2011,27(3):57-59
厘清新政治经济学的诉求与向往,实际上就是廓清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政治学中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新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要解释市场体制的不完备性并探研政治世界的经济特征,而支撑这种学术努力的经济学方法主要是"经济人"假设、交易成本和政治市场。新政治经济学所向往的乃是一个政治领域的"自由市场",它将政治学带回了"真实世界",但自身仍面临着一个学科上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物流的契约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三方物流亦称契约物流,基本具备了契约的所有属性与特征。同其他契约一样,物流契约同样具有不完全性,这就使得物流契约当事人之间在利益分配中就存在一定的“剩余”,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何处理这一“剩余”,是物流契约(物流外包)中的重要问题,并会导致相应交易费用的产生。为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半结合(联盟)就成为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此外,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自动实施物流契约,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