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汉学报》今年第十期刊登了马正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探讨》一文。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所谓“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这种“平均利润率”是“不断提高”的;“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对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资金的分配、价格的形成,以及选择投资方案、设计近期的和长期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评价部门和企业经济效果等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本文打算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谈一  相似文献   

2.
《江汉学报》1964年第10期,刊载了马正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探讨》的文章。我们认为,这篇文章中的主要论点,是带有原则性错误的。这里,仅就利润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罗盘问題,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不从无产阶級政治出发就不能解决社会主义經济建設的任务马正同志的文章中,把所谓“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奉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罗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利润。但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平均利润范畴?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什么原则、什么条件下讲求利润?社会主义的利润与资本主义的利润在本质上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上有些什么不同?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这些都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作者马正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社会主义存在“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认为社会主义的“高级平均利润率”应当高于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率,并且是不断提高的;每一枚资金都能够取得而且也应当取得“高级平均利润率”所规定的利润。他还认为,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果就大,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果就较差,利润越高就越能满足社会需要,违反了“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也就必然违反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高级平均利润率”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罗盘,按照这个罗盘的指针,应当选择“高级平均利润率”最高而且提高较快的方案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还指出,应该按照原来生产资金的多少分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不是以价值为基础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农民创造的价值是基本相等的。在投资效果问题上,他主张个别生产价格愈低的方案,经济效果愈大。马正同志所提出的这等等问题,我们认为都值得进行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平均利润率规律,本来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规律。只有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在资本家之间自由竞爭的条件下,利润才比例于垫支资本的多少进行分配,价格才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既不存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不存在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爭,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平均利润率规律。然而,马正同志却硬说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平均利润率规律(马正同志把它称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社会主义究竟是空想还是科学?当前的改革,究竟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谌克祥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和现实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批判了所谓“空想论”和“超越论”的观点,认为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和将要实现的社会主义是有距离和差别的,不能因此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的理想,也不能因此脱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超越现实。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能不能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问题,涉及的面很广,这里只就经济业务实践中的体会,对以下两个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利润是不是评价社会主义企业活动的标准,是不是评价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果的中心指标或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这是个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计划管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其一、人类社会中永远存在的生产力范畴的劳动差别,普遍地决定和强制地界定着生产关系内容的收入分配差别;其二、劳动的谋生目的,使按劳分配成为人类劳动生产力发展内在需要的普遍分配规则和基本制度安排;其三、社会生产力难以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硬性地界定了按劳分配在未来的无限延伸;其四、迄今为止的人类分配制度史表明,按劳分配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着;其五、现有按劳分配理论在其“特有性”问题上具有三大误区,即用生产关系说明生产力,用未来证明现在,把一般误作特殊。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学界正在讨论要不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生产价格的问题。生产价格问题实际上就是平均利润问题。杨坚白、何建章同志说,在价格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在于剩余劳动如何分配”,而“生产价格就是以按照平均利润率分配剩余产品为根本特征的”。他们认为,资金平均利润率是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效果的综合指标,是衡量各部  相似文献   

9.
追求利润是生产价格的核心。生产价格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利润的作用。因此,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在极力贩卖社会主义生产价格论①的同时,也就把利润抬高到社会主义经济的首要地位,把利润硬塞入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改革思想和“师夷长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中的进步倾向,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魏源经济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倾向,一般论者几乎都认为已经具有了“资本主义倾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魏源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这一精神,理论界对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言进行了各种探讨,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有些论者立论的根据,是以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来  相似文献   

12.
黄标熊同志在《利潤率不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一文(載本刊一九六四年第四、五期合刊号)中,批評近几年来在政治經济学的教学中提出的一种“不妥当的說法",即“利潤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他认为“利潤率不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其实,利潤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这并不是近几年来在政治經济学教学中提出来的新理論,而是在近百年前,馬克思已經彻底解决了的問題。《資本論》第三卷第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实践观无疑地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范畴的研讨和阐发,有助于哲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这些应予充分肯定。然而近年来在“实践热”中,也出现了一种极端倾向,这就是把实践范畴片面地、夸大地、过分地吹胀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语)。于是从中引伸出了什么“实践一元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应当是富裕的,抑或是贫穷的?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遇到的新课题。空想社会主义者坚持的是小农的、平均的、谐和的社会理想,实际上是“穷社会主义”。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一方面坚持传统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公正和财富分配上的平等思想,另一方面刚强调人类最终走向富裕的目标。但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把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变革生产关系,追求分配的均等上,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推向极端,而却忽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必须递进发展和人类必须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发展目标,从而就出现了“穷社会主义”和“富资本主义”的谬见。在我国,三中全会“穷社会主义”一度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并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上去。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主义改革家的勇气,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拨乱反正,系统批判“穷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关于建设富国富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指出了致富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初步建立了独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也几度受到挫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经济建设指导上的“速成论”思想。现在,很多人都感到经济建设“速成论”是不对了,但是,它为什么不对,它的表现、危害以及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搞  相似文献   

16.
<正> “代沟”一词,一两年前经常挂在一些青年学生的嘴边上,象其他一些近年来从西方引进的洋八股洋教条一样,也成了一种时髦的套话了.然而仔细追究起来,就会知道这个词是不“科学”的.所谓“代沟”的思想是浅薄的,也是荒唐的,它既不能正确地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也不能适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最近一个时期,“代沟”这个词的使用率在青年学生中似乎不那么多了,它被更为时髦的“自由”、“民主”所取代了.但是,有关“代沟”的思想却没有消除,它依然严重地污染着许多青年学生的头脑.实际上,从动不动就是“代沟”到迷醉于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是有必然联系的,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日益泛滥的必然结果.为了彻底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对青年的危害,我们必须破除有关“代沟”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授意原上海市委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株彻头彻尾的大毒草。这本书开宗明义宣称,编书的目的是要“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消灭的过程”,而“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则是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的前提”。可见,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理论”,在这本书中占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8.
读了本刊第四期发表的赵德麟同志撰写的《也谈商品经济与不正之风》一文(以下简称赵文),很有启发。但该文将当前出现的不正之风归结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提出“不正之风等消极现象与商品经济同步发展”、“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拜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1981年第8期发表了姜启渭同志的文章《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价格存在依据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存在生产价格的原因和理论依据作了论证。我们读后想提出如下意见,请教于姜启渭同志。  相似文献   

20.
我赞同卓炯同志否定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观点,斯大林提出这两条“规律”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首先,斯大林片面强调社会的生产关系,强调整个社会的“高级赢利”,这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规律却存在极大的误解。以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就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要适合社会的生产力,这样地理解是比较片面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和劳动资料这两个要素构成的。但是,如果这两个要素都处于静止的状态,那么它们只不过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并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要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在运动中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现实的生产力,首先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结合的具体方式,即具体的生产力,在各个具体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社会的生产力。由于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劳动资料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肌体的各个细胞、作为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结合的直接场所的各个企业,其具体的生产力水平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社会的生产力则与此不同。一方面,社会的生产力是由各个具体的生产力组成的,没有具体的生产力就谈不上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