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大力发展新式煤炭工业,但因资金不足,所以允许商人以"官督商办"模式参与创办煤矿,成为近代商人办矿的难得契机。徐州近代化煤矿名义上属于"官督商办"性质,但在具体经营中,煤矿创始人胡恩燮父子一改惯例,坚持完全商办的原则,使企业具有明显"商办"的特点。然而时代的局限性最终使徐州近代化煤矿也无法摆脱对封建政治势力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机制的引入与实践是晚清洋务工业企业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官督商办企业引入股份制的背景条件;叙述了官督商办企业募集股份活动的一般情况;揭示了官督商办企业股份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全国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各地纷纷要求收回路权,自办铁路。这一政治性的动机使商办铁路蜂起,但政治驱动下成立的商办铁路公司存在着诸多缺陷,最终由于政策的改变导致了商办铁路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在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时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赖商为承办 ,赖官为维持”的官督商办思想。官督商办思想的提出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根源。在官督商办思想的实施过程中 ,李鸿章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民用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和官督商办思想所要维系的封建性 ,在 1 9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官督商办思想又成为近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在承替郑观应等人的纺织事业之后,开办了上海华盛纺织总厂,成为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下,纺织总厂的发展颇为艰难坎坷,为了维护其利权和发展,盛宣怀从思想到实践方面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远见和智慧.商本商办是盛基于经济规律的理想追求,官督商办是他基于历史条件的现实行动,过度强调"欲办大事,兼作高官"的影响以揭示盛宣怀政治追求与经济追求之间的矛盾,势必弓l向对时代背景的忽视和个人品行的偏见,官督商办在客观上与时代条件具有相互适应性,盛宣怀主观上也存在对官督商办的理性认知与选择,不辱那个时代一个民族资本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决定赶造贯通内地的粤汉铁路,以杜绝列强觊觎利权.为弥补铁路建设技术和资金的缺乏以及制约俄法势力在华扩张,清政府不惜接受苛刻条件而将美国势力延入粤汉路建设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承筑粤汉铁路的美国公司不但拖延工程,而且违约将公司股票售给以俄法两强为靠山的比利时."速成干线"和"以夷制夷"策略的落空使中国朝野为之哗然,鄂湘粤三省商民自发支持清政府赎回粤汉铁路修筑权.稍后,无法独力筹办路事的清政府又不得不顺应商民的要求而同意干线商办.但是,干线商办同样因为资金、技术、经验和材料的欠缺而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远远不能达到清政府速成干线的预想.清政府权衡利弊后决定收回三省铁路商办权,由官方统筹规划、举借外债以速成干线.但是,国库的严重亏空以及政府威信的急剧下跌使得清政府无法完成"干线国有"的艰巨任务,相反还激起了大规模的民间抗议活动,加速了清政府的垮台.  相似文献   

7.
张超宇  周生光 《淮海文汇》2006,(4):F0002-F0002
七里沟街道是在徐州果园的基础上于2000年4月成立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随着中国食品城的崛起、汽车南站的建成、世纪大道的贯通,南区七里沟现在已经成为中外客商眼中经商办企业的最为理想的场所,成为一片投资的沃土。(组稿:张超宇、周生光)团结奋进的七里沟街道办事处@张超宇 @周生光  相似文献   

8.
通过翔实史料描述了新疆货币金融的近代化过程。指出新疆货币近代化和金融业近代化与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与企业的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0世纪30年代,刘鸿生组建华东煤矿公司,用企业家精神,解徐州煤矿之困于危难之中;抗战后,刘鸿生重掌矿山,以坚定灵活的策略,促徐州煤矿发展于战乱之后;刘鸿生引领徐州煤矿从低谷走向繁荣,继续从传统走向现代。同时,徐州煤矿促使刘鸿生与外资企业从“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劲敌”,加速其企业集团结构从“贸易”为主转向“生产”为主;徐州煤矿作为公司股份化、技术现代化、经营一体化、投资分散化等经营策略的实验场所,丰富了刘鸿生的经营理念。刘鸿生与徐州煤矿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企业家同企业结合的重要性,为现实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业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晚清时期它仅处于起步阶段,外聘人才在这一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者们一直未予重视。本文作者对此谨作了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行。 一、振兴农业的提出与西洋农学人才的引进 自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农业一直滞后,如刘坤一、张之洞所言:“近年工商皆间有进益,惟农事最疲,有退无进”。而农业近代化问题之  相似文献   

11.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的更新等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戊戌变法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提出的变法方案,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因此,康有为在中华民族图谋实现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近代化意识,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汤寿潜“晚以铁路见贤”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寿潜既顺应时代潮流力促商办浙江铁路公司之诞生,又不负众望勇挑总理浙路之重担,同时他不仅与出卖路权的清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且以卓越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实干精神,领导了浙路商办实践,致使浙路商办成效为晚清所有商办铁路之冠,汤寿潜无愧于"晚以铁路见贤"之称誉.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清末浙江教育近代化的起步主要是凭借地方绅商的力量,那么在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浙江教育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薰陶的归国留学生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回到家乡大部分服务于教育界,有的创办法政、医药、工业等专门学校,有的主持教育行政事务,有的执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促进教育观念、管理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州煤矿创办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初办时年产量约3万吨左右。辛亥革命后,徐州煤矿有所发展,年产量跃至18万吨,为辛亥革命前平均年产量的6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徐州煤矿的生产力飞跃发展,1883年以来,每年的产量在1200万吨以上。现在徐州煤矿已一跃为全国12个年产量超过1千万吨的先进煤矿之一。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余明侠教授,经过六年的努力,写成了《徐州煤矿史》。全书40万字,共分六章二十八节。作者以时间为经,以徐州煤矿史事为纬,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徐州煤矿发展坎坷、曲折的历程,勾画出了徐州煤矿发展历史轨迹。《徐州煤矿史》一书的资料翔实。作者不仅重视文献资料,从茫  相似文献   

15.
“课归场灶”与“课归商办”代表了清代处理盐法主体关系的两种相向立场。陶澍力主后者并努力践行,虽总体并不成功,但其意义主要在于对“课归商办”的确认,在于对清初以来盐法动荡的某种稳定。在这个意义上说,陶澍在两淮的盐法主张和实践具有“变法”和“改革”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面对西方的冲击,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制度模仿经历了始为"中体西用"、后则"全盘西化"的两个错误极端,而日本则走了一条结合本国实情、避开先进国已走过的弯路、做到近代化而不同化的近代化成功道路。对制度模仿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近代化结果。  相似文献   

17.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五四时期,五四人物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深沉反思,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向了最高峰。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并没有取得最后成功。中国近代化的出路在哪里?五四人物把这一巨大历史课题留给了后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以往学术界也多有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从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 ,经过清末到民国 ,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 ,但这只是就“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言 ,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大学要想获得根本性的发展 ,其理念近代化的完成 ,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 ,将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角度肯定了张之洞官督商办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以往持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官督商办企业形式在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未发生根本改变的19世纪末仍然具有生命力,张之洞在当时阐发的官督商办思想促使这种企业形式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近代化模式,各种模式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吴地近代化的特征在于:1.辐射性:先行近代化的上海,构成了通商大埠对腹地的影响力,推动了吴地近代化;2.整体性:在近代化的内部结构中,各种变项同步、协调发展,加速了吴地近代化;3.现代性:传统吴文化的开放性格和进取态势,提供了吴地近代化的历史优势;4.历史契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吴地人民把握机遇,不断踏上近代化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