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花都内河航运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健全综合运输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花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提升。本文通过对广州花都内河港口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深入剖析花都内河港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  相似文献   

2.
在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旋律的21世纪,内河水运的低碳和环保优势得到高度重视。欧洲因为在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备受关注,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欧洲内河水运的多式联运。围绕欧洲内河水运多式联运进程的六个方面,即内河水运交通流量的管理、内河港口管理、内河水运废气排放管理、内河水运废弃物管理、内河水环境管理和内河水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对欧洲不同国家、不同组织在内河水运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的举措、制定的政策和所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分析,并对欧洲内河水运多式联运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促进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模式的有效衔接、完善内河水运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则的制定等有直接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水运资源丰富、内河航运十分活跃,内河航运在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巩固香港航运中心地位,保障广州、深圳等沿海主要港口的集疏运畅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广东内河港口发展还存在管理交叉不协调、规划相对滞后、资源控制缺失、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广东省内河港口现状分析,深入剖析内河港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内河港口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河航运是我国传统的交通方式之一,码头市镇的繁荣与内河航线的兴盛息息相关。内河航运在经济发展、物资转运、人口构成、文化融合等方面极大地影响了码头市镇的发展。沱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连结了四川盆地内部各地区、盆地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金堂是沱江干流的起点,沱江的航运成为金堂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之一的航道.以运量大、耗能省、运价低的优势,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煤炭运输紧张的问题使业界认识到:目前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重陆轻水”的情况较为严重。加快发展水运。构建和谐航道。是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交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地处汉水与长江会合处的武汉港,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在运输上有重要地位,一直被国家作为内河重点建设的港口。今日武汉港,是历史上武汉港的发展,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武汉港商业和水上运输业空前繁荣,在武汉港水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美国内河水运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200年内河水运发展过程及其河流开发政策的研究,揭示了美国内河水运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并将我国的内河水运发展与美国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内河水运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内河河运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200年内河水运发展过程及其河流开发政策的研究,揭示了美国内河水运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并将我国的内河水运发展与美国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内河水运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内河河运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黄金水道是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长江内河航运中心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适时梳理内河航运中心发展要素,明晰定位抉择,是海洋世纪框架下的重要战略机遇.针对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大内河港口城市,辨析其长江内河航运中心的政策规划历程、自身职能属性、港口核心价值、集群发展要义,为日后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淮海文汇》2013,(2):49-49
正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煤炭运输体系的重要转运港,江苏省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开发的重要依托。徐州市港口管理局(处)作为市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自2008年成立以来,励精图治,克难奋进,实现了徐州港吞吐量连续增长。为把徐州港发展成为以煤  相似文献   

11.
正京杭运河江苏省徐州航道管理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以服务船员、服务水运为根本,紧紧围绕确保辖区航道安全畅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提升了单位整体文明程度,形成了积极向上、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航务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丁荣 《华人时刊》2011,(3):76-7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华侨华人是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资源,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建设和谐徐州,需要充分发挥驻徐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徐州市民和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几大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而作为中国远程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沪线,运行两年时间里,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彰显了中国铁路的投资价值。本文通过京沪高铁发展背景、开通运行现状分析,结合徐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高铁运行对城市经济社会影响,提出徐州如何利用高铁运行这一机遇,带动苏北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徐州未来新一轮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步骤的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为此连云港积极构建沿桥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港航、铁路、企业联合优势,对服务沿桥区域经济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沿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物流意识薄弱,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陆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立权威的大陆桥运输国际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大陆桥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促进沿桥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论西部资源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到国家和全民族的长治久安的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无疑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新形势要求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以振兴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及整个十二五时期,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为把握和利用好现阶段的有利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新疆克拉玛依需要充分发挥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优势、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牢固确立支柱产业发展理念,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抓紧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及时采取能够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举措,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世界石油城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国外水运发达国家在航道、港口和船舶建设资金筹措方式上的相关经验与做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了这些经验与做法对我国水运建设资金筹措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徐州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文化徐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从经济基础、徐州文化、文化产业、徐州精神等方面分析了建设文化徐州的条件。结合徐州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与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社会背景,提出文化徐州建设的目标定位,进而在明确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徐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徐州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不仅对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向纵深推进,合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包括现代物流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目前合肥物流业"散、小、乱、差"的现状,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