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多年来香港政治生态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 0年代以来,香港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从单向度政制到多维政制的转变,从“无政党的行政国”到政党政治的转变,从非参与的政治文化到参与的政治文化的转变,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变等几个基本的方面。由于诸多方面的变化,香港已经形成了一种复杂而特殊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
回归以来,香港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是:爱国爱港成为社会主流;民主潮流势不可挡,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政党成为民主发展的明星;中产阶层成为民主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生态政治是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政治努力,是政府围绕生态保护开展的所有活动。以政府行为、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生态政治有助于政府把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内解决。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的新规范,生态政治既可指称一种后现代的绿色政治理论思潮,也可以指称一种广义的绿色政治运动,还可以指称一种致力于新社会理想的绿党政治,其实质在于谋求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在结构层次上,生态政治可以看作是两个系统,即政治内生态系统和政治外生态系统。政治内生态作为一定政治体系存在的根本,是内部的规范机制;政治外生态作为特定政治体系在社会、自然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是外部的制约条件。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5.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事关地方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发展大局,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的基础和保障.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应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当前,安徽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切实需要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消除各种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政治因素,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创新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为抓手,以完善和健全干部管理制度为基础,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政治与行政生态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公共服务民营化及目前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着手,指出了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生态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中华魂》2013,(6):56-56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气力改进作风。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是对人民群众关切和期盼的积极回应,对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政治的内涵、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政治有别于绿党政治、政治生态的观念、运动、力量和理想。生态政治在引发人们关注、思考人类生存状况,推动生态组织、生态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生态学、政治学的繁荣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政治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深化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生态政治是解决生态危机和促进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生态政治及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政治生态学理论提倡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政治现象,把政治现象及其社会环境视做一个具有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希冀通过理论建构和理论推动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化。在政治生态学的视野中,现代民主政治必须把其自身的内在制约的规定性转化为一种政治生态诉求,才能克服其不足与局限,合乎生态要求的民主政治应是受约束的、有限度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属于多要素的开放性系统。从党内政治生态的系统特征出发,考察政治生态系统主体关系、运行调控机制以及外部环境互动,是深入研究政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党内政治生态功能的演进优化,应遵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应遵从系统的结构性原则,规范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应遵从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构建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政治标志着新的历史问题和思想问题的产生,引发了政治实践与理论领域中的绿色面向与变革。在政治实践领域,以绿色非政府组织和绿党作为两个积极的环境行动者,在行为模式和组织原则方面进行了绿色尝试,反映出其中所发生的绿色面向;在政治理论领域,通过对政治场所的扩大和新政治成员的引入、对政治概念的绿色引申,以及对政治思想的再解读,形成了对政治理论传统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14.
政治信任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而政治生态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文化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生态的建构有赖于政治信任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生态何以能影响及怎样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要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服务及应怎样为其服务,捋清政治生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关系,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于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主题之一的生态问题,面临价值多元化的局面,多样化的生态价值观念带有各自的生态立场与诉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和不可兼容性。面对生态价值观念的多元性,自由民主制度的偏好聚合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寻求另一种以偏好转换为核心的公共协商形式,协商民主在理论讨论和制度设计上有利于保护多元性的价值观念和提升生态敏感性。生态政治与民主政治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在宪法权利和公民社会两个领域对民主的绿化,将有效地提升民主制度对合理生态价值观念的关注度,并为与环境决策相关的公共协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从而对环境的改善和民主质量的提升产生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作为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功能系统,是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系统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整合弱化以及政治不作为、寻租性政治腐败、“有组织的”生态政治风险以及“社会参与基础缺失”的政治合法性危机等反生态化的倾向性;因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综合治理这些政治生态中的不和谐要素,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良性政治——经济生态、政治——制度生态、政治——伦理生态和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促使生态政治运动的兴起和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生态危机的加剧导致政治危机,并加速了生态政治理论的发展.生态政治本质上就是民生政治,因此,要解决当下的民生问题,就必须走构建生态型政府、促进生态民生化和追求民生生态化的生态政治之路.这正是生态政治民生本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村务监督机制的完善不能仅仅局限在监督权本身。从村庄权力体系的运行过程来看,监督权始终贯穿于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的运行过程之中。通过完善现有的村务监督制度,构建监督机构监督、选举监督、决策监督、管理监督的四权同步监督机制,保障四权的协调发展。可以从组成农村政治生态的政治主体、政治规则、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农村政治生态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谓廉洁政治生态,也就是政治生态的廉洁性。在当代中国,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是凝聚全党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措施;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选择;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恶化的原因和后果主要有:管党治党不严格,一把手带头搞腐败,导致本地区本部门窝案易发多发;用人导向不正确,选人用人乱象丛生,产生逆淘汰现象;政商关系不分明,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组织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价值追求不健康,庸俗作风滋长蔓延,潜规则大行其道。在当代中国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好干部标准公平公正公道地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净化政商关系,做到官商两道、公私分明,不为亲友谋取任何私利;必须坚决惩治腐败,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