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评     
《社区》2011,(18):4-5
"三公经费"?要公开更要细化继审计署详细公布本部门"三公经费"账单后,近日,文化部等部门陆续跟进。但与审计署的"三公"账单相比,其他部门披露的"三公"数字过于粗略。而且,迄今为止,多数中央部门尚未公布"三公经费"。(《京华时报》7月14日)消而  相似文献   

2.
"三公"经费公开是预算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决定要求九十八个中央级预算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以来,"三公"经费公开出现了公开的部门不齐全、时间不统一、内容不明细和格式不规范的状况。分析原因,主要是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即《预算法》迟迟未修订形  相似文献   

3.
姬建民 《中华魂》2011,(11):30-31
尽管是迟迟露面、羞羞答答、雾里看花,但绝大多数国家部委机关的"三公"经费毕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从制度上政府承认在花人民的钱了。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还是值得拍拍巴掌的。"三公"经费所以遭到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道理极为明白:政府机关的"公仆"既然大把花着人民的钱,那就理应让"主人"知道钱花到哪里,又是怎么花的。不能怎么花都"合理",怎么公开都可以,怎么解释都"有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严格财务管理规定,做好事前控制;完善财务报销体系,强化事中控制;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完善事后控制。  相似文献   

5.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2,(10):68-68
公布三公经费扩至县级以下政府目前,国务院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 《21世纪》2013,(4):58-59
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一项是政务公开。他提出"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就实现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途径、技术以及风险防范,本报记者  相似文献   

7.
王平 《金陵瞭望》2011,(13):21-21
多年来“三公”消费讳莫如深.成为政府的绝密信息.如今“三公”经费从幕后走到前台.在聚光灯下让公众一览无余.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进步,值得叫好。更需要着力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公经费”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央政府整体部署和公众广泛呼吁下,“三公经费”公开进程开始启动,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三公经费”公开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满足公众强烈的监督需求。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必须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订“三公经费”公开的实施细则,明确“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主体,完善监督流程,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作为"高校经费公开"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经费管理与公开"由来已久,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奠定一定的规章、理念基础。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某些规章制度已经老化,制定统一模块与制度势在必行。高校经费公开的模块与制度是看得见的社会良心。"高校经费公开"如果运作得当,可能成为今后三十年社会良心与道德之"高地明灯",为防腐反腐带来持久推动力,同时也为高校发展走社会良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是政府开展公务活动的必要性消费。三公消费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其有效治理对于提升政府的形象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在对三公消费的治理方面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到位、消费支出不透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建设职业道德、优化预算管理、完善监督体系、建设问责机制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时的热点事件之一,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分析当前“三公经费”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三公经费”制度规制的介绍和分析,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是其使用规范化的制度保证。据此对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提出建议:扩大义务主体,及时公开经费,细化公开项目,拓宽信息渠道,建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任钢建教授     
正任钢建,男,山东高密人,195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兼任贵州省行政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比较教育学研究。长期以来,尽管管理工作极为繁杂,但任钢建同志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对高等教育体制与政策的研究,二是当代中国"三公"经费治理政策的研究,三是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健全‘三公'经费治理长效机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美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贵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及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国家决定实施义务教育需要研究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问题。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着各级政府分担的法律职责不清、投入重心下移、比较基层的政府承担的投入责任过重的问题。我国人大和政府在新的形势下修订“义务教育法”的决策为重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提供了契机。总的原则是要各级政府分担。首先要明确中央的投入责任,其次是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明确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分担职责。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当前有按比例、按事项和按转移支付分担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公"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官名之一。由于经历了太多的变迁和跌宕 ,人们难以把握其丰富多变的内涵 ,常常产生误解。实际上 ,"三公"从产生到变为虚衔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变迁 :先秦时“三公官”为尊称 ;秦汉时"三公官"为宰相 ;晋南北朝间始正式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官", 间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隋至唐、宋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用做宰相、亲王、使相加官 ,不预政事 ;北宋徽宗朝"三公官"复改名为"太师、太傅、太保"为真相之任 ;宋钦宗之后至元明清"三公官"(太师、太傅、太保)为加衔。  相似文献   

15.
"三公消费"是掌握公权者利用纳税人的钱,以各种名义进行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中国"三公消费"的治理刚刚提上日程,任重道远。对于"三公消费"应该如何治理,古今中外的许多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公务车辆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财政开支,维护政府形象。"三公"庞大的支出不仅导致其他方面开支的压缩,还会影响政府形象,其中政府车辆的使用费用巨大,曾经存在公车私用、使用效率低下、超标配备等突出问题,被社会民众所深恶痛绝,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7月下发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意见,要求各级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车调度及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三公是两汉官僚行政的中枢,政府十分注重对他们的管理。若三公不称职、老病,或国家出现重大灾异现象,常被罢免。三公因故被免,一般至少需经过他人或自己主动“劾奏”、皇帝“策免”两大环节。作为皇帝的股肱,罢免后三公比其他官吏享受更多礼遇。三公被免后,丞相(大司徒)在西汉往往由御史大夫补位,东汉扩大到九卿,反映了丞相在内朝出现前后的地位变化。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补位者多为九卿,东汉时期亦有地方郡守补位的情况,说明地方势力坐大,渐成中央朝廷的威胁。罢免虽然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三公制度中的其它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长深 《中华魂》2014,(7):25-26
新年伊始,南通市决定,从去年压降节约的公用经费中拿出3703万元,给每个特困户一次性发放1 000元补贴,帮助城乡3700户特困群众过好年。(江苏网1月5日)料峭寒冬透出暖暖春意,千元红包数字有限,包含的却是一股亲民之风。又到一年一度送温暖之际,年年岁岁"送温暖",岁岁年年情不同。与往日不同的是,以往的送温暖,或是财政拨款,或是多方集资,这次却是党政机关从全年三公经费中压缩出来的资金,削公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由经费筹集政策、经费使用政策和经费管理政策等构成的较为系统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体系。与私立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体系建设步伐仍显缓慢,还存在着政策体系建设系统性不强、政策取向"重规范轻引导"、多元筹资的政策支持薄弱、公共财政资助政策不明确等问题。为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快速发展,需完善"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民办高校多元化筹资体系;强化政府责任,构建差别化资助体系;增强政府财政资助的杠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使用"内部的钱"和"外部的钱",是否会影响创新质量?基于信号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研究内部自有创新经费和外部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的影响.采用中国沪深A股2010—2017年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和自有创新经费都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策略性创新有促进作用.两者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对自有创新经费存在助推作用.更进一步研究表明,与自由竞争行业相比,垄断行业的政府研发补贴对自有创新经费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从理论上对企业实行策略性创新进行了经费类型的解释,同时在实践中为政府创新经费的宏观布局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