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初著名藏书家钱曾述古堂富藏善本珍籍,向为艺林所重。从民国章钰《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中可以大致梳理出述古堂藏书在有清一代的聚散流转情况。钱氏藏书散出后经季振宜、徐乾学等人收藏,又流入鲍廷博知不足斋、内府以及苏州顾氏。其后百余年间在黄丕烈、汪士钟、瞿镛、丁日昌、潘祖荫、郁松年、邓邦述、张钧衡等藏书家手中辗转传递。  相似文献   

3.
印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我见王绍曾清代著名学者、“儒藏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永年曾经说过:“书籍灿陈,且如淮阴用兵,多多益善。”大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黄丕烈也说:“读书在广见博闻,余谓藏书之道亦然。”藏书的目的在读书,读书要广见博闻,首先要藏书广见...  相似文献   

4.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一文(发表于《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拈出郑氏家族中私人藏书家及著述者21人。一个家族历代有如此多藏书家和著述者,在藏书史上殊为难得。笔年近年披阅诸种史料,发现该文尚有遗漏.又拈得16人,现分述如下。1、郑济(1335-1403)明代人,字仲辨。浦江郑义门人,曾受学于宋濂,诗文多有新意,不蹈袭古人语。又善书法,得晋唐诸体精髓。方孝孺《逊志斋集》在《题王羲之(游目帖)》中曾誉“浦江郑君仲辨最博雅善书”。洪武二十一年(1393)召受左春坊左庶子。其人颇有著述.现存《潜溪文粹石识》[1]。2、…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是晚清民初著名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藏书学、版本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惟有叶氏倾注了大量精力的《郋园读书志》一书至今少人关注,该书中体现的叶氏著录思想及成就也往往被研究者忽视。  相似文献   

6.
叶昌炽为近代政坛上颇有影响的政客、史官,更是著名学者.在巨变的时代,他目睹国势衰颓,治学理路不自觉地走向“由旧趣新”的路数,在方志学、金石学、目录学、敦煌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撰写的《藏书纪事诗》一书,开创了近代藏书研究的先声.该书搜扬潜逸,为历史上众多私人藏书家立传.他别出心裁,一改传统的传记体书写模式,采用诗注结合的方式,创造出“纪事诗藏书家传”这一新颖文体,将诗歌创作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叶昌炽藏书学研究影响深远,在引领近代以来藏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还带动了“纪事诗藏书家传”的各种后续之作层出不穷,成为学术史上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活动经历绵绵数千年,虽然累遇兵乱水火之难而不中绝。其中一些良好的藏书传统和道德风范值得今人借鉴。一、诵读之资学问之本藏书的价值是什么?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拉)可见,满足求知欲汲取知识是古代私人藏书的原动力。读书要有书,藏书为读书。苦于读书不便就要自我储存。苏武描绘当时读书人,欲求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藏书记》的情景,反映了读书人藏书的普遍心理。;。当然,在利用藏书治…  相似文献   

8.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临安志》为吴骞藏书的精华,其也曾以此为荣。通过对《临安志》的收藏,吴骞与黄丕烈、陈缱等人频繁往来,互相借鉴、诗文唱和,从而构成了藏书史上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吴骞去世后,其所藏《临安志》开始流散并被递藏:其中,(淳祜)《临安志》被陆心源递藏,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成淳)《临安志》被丁氏递藏,现藏南京图书馆;(乾道)《临安志》现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胡应麟(1551-1602)不仅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有明一代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问家之一。他毕生以藏书、读书和写作为乐,一生著述宏富,多达四百余卷,在文学、史学、文献学等领域均颇有建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家。在其著作中,《九流绪论》、《三坟补逸》、《四部正讹》、《二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方志编纂繁荣,且多留存至今,虽然方志中没有设立“藏书”一门,但是相关门类中保存了大量的藏书史料。通过这些零散的藏书史料,可以勾稽出古代藏书家的生平事迹和藏书活动的风貌,可以考知古代藏书家读书治学的感人情形,还可以辑录出数目可观的藏书诗文,丰富古代藏书文学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11.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一部反映隋代当时藏书和梁代以前图书流通情况的全国综合性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它的参考价值之广泛,在图书分类史、目录学史、文化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隋志》和《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一样地重视,研究比较充分和深入,发表了一些论文.论文中,论者对一些问题持不同意见.其中一些意见,我们认为与原志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2.
漫话藏书印     
颤饣笙垂读书、爱书、藏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往今来,许多知名的藏书家对书籍有着独特的感情,并且喜欢在自己所珍藏的书籍上钤盖藏书印。在古代,文人学士很重视藏书印,尤其是明、清的藏书家,几乎有书即有印。论及藏书印种类,共分五类:一是用自己的名号或藏书处的名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毛泽东常用的一方藏书印为“毛氏藏书”。二是藏书家说明其得书不易。于是印文常用成语:“子孙永保”、“子孙保之”。如清初浙西派的朱彝尊,他的藏书印曰:“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但有些藏书家认为使藏书永…  相似文献   

13.
略论藏书家毛晋孟庆兰中国的藏书事业源远流长。无论是皇家、私家、寺观、书院等都很注重对典籍图书的收藏。在《史记》卷63《老子韩非子传》中记载有“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也说明周代即有藏书室,并有专人负责。而老子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我国第一个藏书家...  相似文献   

14.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开藏书家研究先河,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五代到清末藏书家的事迹,其中还介绍历代刻书、抄书、校书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重点浅析了《藏书纪事诗》一书所蕴含的板书、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16.
从刘尚恒《安徽藏书家传略》及其有关安徽地方藏书文化研究的系列著作可以看出,刘尚巨先生因情系徽州,尽管离开故土已多年,但一直致力于安徽藏书文化的梳理;作为图书馆人,他始终心系图书馆事业,在该领域内辛勤钻研;他钟情于藏书文化的研究,出版了大量著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韦力是藏书者中的先知先觉者,他全身心地倾注于藏书,建立了自己的很有个性的芷兰斋藏书楼,收藏古籍7万余册,20万卷,对中国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藏书家,应树立图书典籍乃社会公器的意识;要有爱国情怀,尽到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和义务;应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认真读书、学习和研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辟藏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15日,"南湖藏书楼上好读书——《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市南湖藏书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的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和湖南理工学院的老师近20人参加了研讨会,南湖藏书楼楼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主编、北大哲学系2009级博士生王巍主持研讨。研讨会上,大家就信息时代读书的意义和目的、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法、读书与著书的关系、读书与藏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为弘扬读书文化,本刊特意选登了研讨会的部分发言。  相似文献   

19.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他注重实用,以常见版本为主;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收藏有较多的古佚书辑本;本文从《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用书《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多有著录几个方面对马国翰辑佚与藏书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湖南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到近代则私人藏书兴盛,藏书家辈出,藏书楼的藏书规模较以前都有大幅增长.而本地区藏书的丰富必将推动其学术活动的繁荣,这时湖南涌现出了大量的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如何绍基、叶德辉、叶启发等学术大家,他们题写了许多内涵丰富的题跋.选取湘籍藏书家中六种较有代表性的题跋著作进行详尽介绍,从中来分析其藏书珍品,及其题跋中富含的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