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城市形象片的民间创作是近年来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的文艺创作现象,它正以强有力的文化影响力、新的人文观念、审美感知与心灵情怀,建构起人们对一座城市全新的文化精神分享与审美价值认同。民间话语力量的不断崛起,让传统城市形象片的主流叙事交融大众化,是对以往官方叙事的积极呼应与有效延展;影像视听技术的赋能,让民间城市形象片的叙事表现在秉持草根情结的同时,逐渐显现出向高品质精品化的精英叙事转变的趋势;民间城市形象片奇观叙事建构的“城市景观社会”及其引发的城市文化消费现象、消费逻辑与消费效应,催生了网络社交媒体时代视觉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城市形象片民间创作的叙事逻辑与文化特征,揭示出其创作繁荣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关于成长的叙事经验都来源于社会历史意识,具有“史”的可信度,“史传合一”是共同的叙事规范。《红旗谱》以阶级斗争为叙事动力,由农村说书艺人线性叙述朱老忠“在斗争中成长”,史传语言较有历史感;《青春之歌》以思想领路人推进叙事,由思想工作者线性叙述林道静“在受教育中成长”,理性语言少文采有说教味;《三家巷》则以生活网结点的异动和松解为叙事动力,由中学生诗人扇形叙述周炳“在生活中成长”,诗性语言极富抒情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舞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的创作历史为基础构建艺术文脉和逻辑叙事,以多维展示、多元叙事、多媒介多门类跨界整合的创作思路,实现了造型艺术绘画作品与表演艺术舞蹈作品之间的美学形式贯通,在艺术精神塑造与审美形式表现上,该剧注重传承历史,结合时代精神对“青绿”审美意象与“宋韵”美学风格进行了创新性转化和审美精神提升,生动展现了《千里江山图》长卷厚重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辉。舞剧真实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推动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整合与交流互鉴,其创新创造方法和现代性转化路径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彰显了时代精神。该剧编创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美学原则,其创作目的、过程、内容、方法、逻辑叙事及最终呈现中,都拥有对于人民主体性地位以及突出和尊重“人”的劳动美学的强调体现,用典型人物形象构建出了典型作品,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近作《作为修辞的叙事》,其方法论将“叙事”视作作者、以文本与读者间意识形态交换的“修辞”为逻辑起点,试图建构一种突显作者、文本和读者交互协同作用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动力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居间”特征。这对国内相关研究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陶绘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陶绘通过视觉语言,呈现剧场化故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图像叙事方式。陶绘通过图像叙事,不仅传递可视化的信息,同时传达出古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有着特殊的话语隐喻。图像凭借独特的构成要素传递信息,形成一种图像文本,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神话传说文本、陶绘图像三者在语义层面的互释。陶绘的图像叙事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张力和深层学理机制,可以为我们解读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具有鲜明的先锋实验性,在关于“逃亡”的叙述中,性、罪孽、死亡构成家族破败的必然逻辑,使作品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审美色彩。文本在诗意与意象、叙事与语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锋实验特质,在话语狂欢的文本实验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性苦难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谍战剧调动多种符号系统建构了一个多维度的审美叙事空间,人物、影像、情感、意绪及潜在的意识形态在空间中做定向流动,文本空间与现实世界形成相互指涉,文本话语策略直指新受众的心理期待与欲望达成。新谍战剧建构的这种符号化表意空间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及类型的日趋成熟,而欲望化的叙事逻辑又流露出了当代影视文化中"身体叙事"或"身体消费"的某些症候。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的三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日夜书》从语言、具象、历史情境等不同维度还原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将抒情与理论引入日常生活叙事中,打破小说、散文和理论之间的文体间隔。一方面在审美品格上承袭中国文学抒情传统,汲取诗化小说资源,以散文化生活情境还原本真的生活逻辑;另一方面以“伪哲学”理论和随笔式的文化评述介入叙事,将民族文化寻根扩散至人类文化的范畴,体现了作家的人类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闯关东》,在影像叙事过程中实现家园想象和英雄演绎的表达,使民族精神的彰显成为可能。"主旋律"和"开年大戏"是主流话语对《闯关东》深层叙事逻辑的内在召唤,而表层的影像叙事则是描绘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多元话语色彩。主流话语在建构自我主体形象——民族精神过程中,不断与民间话语进行博弈、阐释,最终将其归化。剧中人物从传统家园背离到新家园重建,完成了整个民族集体的"家园想象"。《闯关东》传达的是一种民族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鼓舞着受众,使受众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华民族的"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分别是傣族和彝族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二者在篇法上呈现迥异的审美风格倾向,前者优美,后者凝重。它们的篇法不只是与逻辑和认知相联系的话语规则,本身就是隐喻和象征,是对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借助叙事学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转化、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其生成逻辑;以战略地位论、价值目标论、根本原则论、内容体系论为整体布局,构建出严密的结构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构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答卷、标定新时代青年成长奋斗的新方向是其价值逻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系统分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精髓要义,对于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增量创新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及自身问题的内在要求。加强原则增量创新有利于提炼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立足于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落脚点着眼点;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兼容并蓄,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效率,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三贴近"原则,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利益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生活化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完善的最终目的入手,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不仅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性典范。《实践论》对我国当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孕育具有重要的宏观指导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也为当代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温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是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关照,更是对其当代价值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域下,网络文化首先是一个日常生活场域,但由于网络文化的内在特性和文化整合效能,使之触动了传统日常生活领域文化模式,推动主体的文化自觉。另外,网络文化使传统的日常生活主体走出封闭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开放的和创造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中成为自由自觉的非日常生活主体,并推动非日常生活领域变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重新评价成仿吾论《不周山》合理性的基础上,着重从新的角度阐发《补天》(《不周山》)的浑厚深邃的思想意蕴:中国第一女神女娲形象欣喜而又艰辛地走着她造人和维持天、地、人“三才”和谐的自然而又人道的“生命的路”,这生命的路构成了人类初始的辉煌。这个意蕴使《补天》至今仍是历史小说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多维度的影响与单向度的灌输、政治性的满溢与公共性的缺失、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与教育过程的技术化等政治性凸显、文化性缺失的现象,青年学生对单向度权力支配下的政治性教育兴趣寡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文化面临着大学精神的退化、人文教育的势微及班级文化的缺失等现实挑战。文化本性是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共有的特性,对大学文化进行重塑,可以彰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和文化创生功能也有益于大学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邓宏顺是一个具有深厚生活基础和强烈现实关怀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贫富天平》的根本审美优势在于以一种切实的感性力量显示深刻的思想主旨;宏大叙事和生活氛围的结合,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具有充分理想性的同时也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这样既彰显了时代精神,又充满着审美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明清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虽然对女性人物笔墨不多,但有效地刻画了诸多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女性人物。文学是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反观《西游记》中的各色女性人物,可以发现无不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因而她们值得读者去深入探讨,挖掘其中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为研究漫长而曲折的女性解放过程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融,构成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影响,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大学精神为指引,在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启迪、陶冶、引导和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