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享单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交通方式和新业态,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共享单车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了共享单车的本质属性。研究认为,在经济属性上,共享单车是商业性交通服务,不属于共享经济;在交通功能上,共享单车具有提高大众出行便利程度和降低交通污染排放双重功能;在综合效应上,共享单车引发城市交通结构变化和自行车行业结构性反应;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两种性质的问题:一是乱停放导致市容混乱,城市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私藏车辆独占使用和高损耗导致共享失灵;站在共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立场来看,应该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来解决的共享单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共享单车改善交通的功能;政府应制定规范,加强监管,提高大众道德法律素质,为共享单车创造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共享单车企业应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使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共享单车带着重重问题悖论式向前发展,虽然不断调整运营方式,但是依然面临停放管理、维护修理、回收处理、清退资金、治理能力等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制约着共享单车的发展,而且引起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社会损失。研究认为,造成共享单车发展困境的根源在于共享单车赢利模式与微利属性、技术手段与管理目标、社会依赖与现实条件、公共服务性与市场化运营之间的深刻矛盾。只有立足租赁自行车行业属性,重造商业逻辑,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共享单车才能摆脱或超越发展困境,才能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常态的交通工具,更好地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  相似文献   

4.
对2016年以来基于共享经济概念下共享单车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对于共享单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及对策、盈利模式、有关法律制度、监管措施、出行影响等方面,而国外对于共享单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有桩公共自行车"相关问题的探讨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规律使然;另一方面,国外的研究内容和深度也为我国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共享单车所属经济范畴的争议问题,在共享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下,对共享单车经济学属性进行了分析评述。研究认为,由企业改造的闲置私人单车属于共享经济下的物品,此类共享单车发展需要企业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闲置单车投入社会以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社会闲置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融资新增产能并大量新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共享经济,属于分享经济范畴;共享单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的趋利性所致,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应当对共享单车的数量、空间分布、停放等方面进行规划、监管和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其在不影响正常城市交通秩序和效率的情况下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号召以及共享理念和共享经济的助推下,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城市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随着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大量无序投放,又带来了违法占道、乱停乱放、人为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负担。本文主要介绍了共享单车与现有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区别;研究了共享单车可借鉴的停放模式;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更方便人们使用共享产品,创新设计了共享之家,它可以集结更多的共享产品,就像超市一样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便利,并以共享雨衣为例设计具体实现方案;最后展望了共享单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共享单车押金是当前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对用户和公司均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金融行为,出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共享单车押金具有准公共属性以及为了规范共享单车公司经营行为,有必要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的管理。对押金的概念、法律属性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共享单车公司在押金管理上存在押金法律性质模糊,导致押金管理混乱、未按照政府部门要求设立专门账户保管,押金容易被挪用和侵占等;,共享单车公司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下面临破产将引发押金无法退还等问题,可能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等,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管理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管理应该在厘清单车押金属于特殊质押的基础上确定押金监管部门和监管方式,明确单车押金孳息归属,同时引入押金托管制度、按比例计提押金风险准备金等。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享经济进入单车行业之后,共享单车的发展引发了理论界定与管理实践等问题,对共享单车与共享经济的关系、共享单车市场横向与纵向竞合关系、公共单车与共享单车的经济社会影响、共享单车市场的规制政策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共享单车是人们出行方式在共享经济外延上的应用,共享单车市场上不同的营运模式引发不同程度的横向竞争,促使产业链从线上、线下的纵向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应利用市场资源对公共单车与共享单车进行合理配置,采用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协同合作模式;在借鉴网约车规制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强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资产运营管理;针对消费者,共享单车企业应建立诚信制度和激励机制,政府应将消费者行为纳入社会征信体系,重点在于引导,消费者应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履行相应的使用义务。  相似文献   

11.
共享电单车是传统电动自行车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创新事物,但却在各地推广时处处受阻。在宏观调控层面,当前政府实行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的产业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受到公共安全、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监管理念四重因素的影响。然而,基于保障公民出行权、履行生存照顾责任、发展分享经济,以及包容审慎监管的要求,政府应当实施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微观规制层面,政府监管共享电单车的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均面临合法性不足的问题:不鼓励规范与《立法法》相悖、执法措施违背了公法原理、放任不管涉嫌行政不作为。毫无疑问,共享电单车的运营需要有效的政府监管,为促进共享电单车的健康发展,应从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原则、监管措施等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共享单车行业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高峰期以及瓶颈期,目前处于恢复理性经营的平稳期,通过对比主要ofo、摩拜、哈罗单车等企业共享单车的定价、维护和融资等经营策略,分析其盈利情况及其经济属性,并对共享单车未来的市场结构、商业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作出研判,研究发现,共享单车企业盈利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定价模式不合理,共享单车与共享经济的本质相差甚远,更符合租赁经济的发展模式;共享单车未来将呈现极少数企业主导的市场结构,采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租赁经营模式以获取持续盈利的能力,并伴随着更为精细的市场准则和企业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共享单车良好的市场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应从盈利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政府的监管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同一地点共享单车数量过多、集中无序摆放妨碍正常的交通空间的现象和问题,对共享单车在深圳、杭州等地出现的爆棚现象进行分析,以中国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为中心进行了研究,并同日本、美国等进行了比较论证。研究认为,中国城市空间功能分区的产生发展主要由行政部门规划和设计,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城市的公园、医院等功能点单个规模大且总数少,空间分布稀疏,这样分布的功能点需要人们付出较多的空间移动来满足多种需求,容易导致短时期内人口与交通集聚,增加了交通运输量,造成交通爆棚现象;中国城市建成区的平均人口密度远大于日本和美国,但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比重远低于日本和美国,中国城市中的人均交通空间严重不足,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本紧张的城市交通空间;解决共享单车爆棚问题,不仅需要经营者改进技术,提高运营与维护能力,而且需要在城市空间规划时,扩大居住和交通用地比重,缩小医院、商场、公园等单个功能点的规模,增加总体数量,避免同样需求的人过度汇集于同一场所,均衡布置城市土地、人口、生产生活空间的结构,并适时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文责共负论     
长期以来,出版界有个通行的提法--文责自负,但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往往实行的是作者与出版者文责共负.这主要是因为在出版活动中,编辑与作者是法理上的合伙人,编辑参与了对作品精神价值的创造.文责应该共负,而且应该细分,归口追究.对各自应负和所侧重应负之责,究竟如何归口与追究,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归责体系,尚待有关专家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格式条款是我国合同法中新规定的一种合同条款,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极容易造成不公平,因此,必须对其加以强制规定。文章对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格式条款效力规制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共享机制是企业网络区别于企业和市场的核心机制,也是企业网络有效运作的基础。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机理在于:知识的复杂性特征是导致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根源;企业和市场对于知识的交易和共享的处理缺乏有效性是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推动力;知识共享策略选择是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进化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制度反腐论、市场反腐论、文化反腐论没有对基层腐败背后的物质动因进行彻底的聚焦追问和制度设计,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益是基层腐败的解释理路,利益规制是基层腐败治理的制度逻辑。运用利益理论分析基层腐败的形成因素和反腐败动力生成,可以深刻认识基层腐败治理的利益结构、内在机理和基本规律,进而探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基层腐败治理进路。进入新时代,只有围绕利益规制厘清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机构、市场主体和基层民众四大主体的职能边界,完善知情前提、体制机制、法治规章、举报渠道四大反腐要件,才能有效铲除基层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