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是对20世纪香港小说的鸟瞰图。文章从“都市”与“乡土”、“通俗”与“严肃”、“南来”与“本土”、“现代”与“现实”等四个方面,以翔实的材料、鲜明的观点,论述了香港小说的发生、发展及独特风貌,并扼要勾勒了香港小说与祖国内地小说的紧密联系。同时,对香港小说史上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尖锐批评,也对21世纪的香港小说表示了热切期望  相似文献   

2.
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相似文献   

3.
施叔青历时8年创作出的小说“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以妓女黄得云起伏的一生写就香港百年的沧桑历史,显示了作家的匠心独运与不凡的驾驭能力。文章运用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小说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主张“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在承认历史的主观性,拒斥“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认可了历史和文学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上的相通性,让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获得了阐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应有空间。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蕴含了丰富的新历史主义思想。小说通过不可靠叙述、视角转换与碎片化等手段客观地展现了主人公琼和伯纳德对遭遇黑犬和其他共同经历和见证的一些个人事件的不同记忆,说明历史和过去的不确定性和多维度性,以及它对“当下”个人的厚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追忆、表现或批判“文革”历史,很长时期内都是摆在中国作家面前的一道难题。韩东的小说《扎根》通过描写陶培毅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从个人对“文革”身份体系的认同角度,探讨了“文革”对个人的伤害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香港社会现实以及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广阔无垠,厚重深邃,藉此在共同文化根基的土壤上滋生出来的香港文学也可称得上是卷帙浩繁、群星璀璨。即使当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蒙上一层厚厚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时,香港作家那种杂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与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的复杂情感,却依然能厚积薄发。从曲高和寡的现代小说创一纸风行的武侠言情,都无不烙上了较为鲜明的“中国印”。本文就试从香港小说创作的粗略轮廓去观照处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状态下真诚于大中国文化的香港作家,以求获得香港文学的“中国性”的一般认识。继往开来的现实关怀香港…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末,左翼文学界出现的一批“革命加爱情”模式小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于转化为革命无产阶级的艰难程度和过程。这些小说反映左翼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转型的过程中,以坚定的“阶级性的责任感”与自身内在的种种个人伤感不断地斗争,最终克服“个人主义”和“感伤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走向革命无产阶级道路,从而塑造了从个人主义迈向集体主义的新一代革命无产阶级形象。  相似文献   

9.
李洱长篇小说《花腔》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基于游戏逻辑的自由嬉戏的小说精神,这在作品中具体体现为一种倒置时序的自由嬉戏的语言风格;二是百科全书式小说的文体,这显示了一种基于个人主义价值同时又对自我保持质疑的非个人化写作的可能;三是在历史的悖论中提炼出的既具深切历史感又具历史超越性的“个人”精神,这与时下流行的“孤绝的个人”构成了对照。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家族与个人的人生沉浮的描写 ,反映了美国社会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涉及“人类内心冲突的种种问题”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1.
萧红从自己的悲剧人生出发,用自身的不幸去悲悯和抚慰她笔下芸芸众生的小人物,所写之悲,不是眼泪,而是一种永恒的伤痛,是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不幸抗争而有失败之后留下的巨大震撼。亦人亦己的真情,散发出生命本真体验的恒久艺术魅力;独特的女性反抗与超越意志,透射出愈挫弥坚的生命张力;特殊时代女性悲剧的揭示,迸发出历史感极强的人生冲击力。她作品的悲剧总是散发出一种质朴而独特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小说中神话原型重述的特点,以及汤亭亭提出的“世界小说”概念,对其后现代性和非后现代性进行研究,揭示汤亭亭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之下,具有重构华裔文学新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期的一位代表性女作家,走向历史是铁凝在转型时期选择的策略.她在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中,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以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情态解构历史,同时还原和建构女性历史.她采用女性的言说姿态,体现出女性历史叙事的主体性,描绘了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历史风景,率先完成了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双重主体价值的建构,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上矗立着三个里程碑,它们分别以《小鲍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为代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剖析,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气的轮廊,又能揭示出其创作底气的不足。我们期望王安忆能铸就她小说创作的第四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毛纶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形成了独到的小说叙事理论。毛氏提出“据实指陈,非属臆造”,明确了历史小说的独特性质;强调“结构”、“关目”,深入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结构;重视叙事方法,“相反”、“相引”见叙事之妙。毛纶父子总结《三国演义》的叙事经验,推进了小说叙事理论的发展,对于小说艺术实践和小说理论批评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历史小说的一种艺术形态和美学风格,它集中体现在小说话语形态、情节模式以及叙事意象上的创新变异,是鲁迅对传统历史小说写作模式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个人性突破,对现代历史文学创作来说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奉桥  李萌羽 《东方论坛》2006,(3):31-36,52
诗情小说构成了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诗化小说的当代发展和衍化形态。王蒙诗情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审美品格上,它们是“梦”与“诗”的产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心灵故事”和“复调”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位美国作家不同于东西方作者的独特写作视有,赋予了她中国农村题材作品特殊的魅力。不仅如此,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作品中表现的一贯主题“恋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神话原则,展示了她中国题材小说世界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