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民众一度积极支持日本政府的对外侵略战争,并把参与这种战争直至战死,看作是一种“伟大”的“爱国”表现。正是在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下,日军对占领地民众施加了各种暴行,而日军官兵对自己所犯的种种暴行,却丝毫没有犯罪感。抗日战争早已结束,但军国主义并未因此而终结,它对战后日本社会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频繁,形形色色为侵略战争开脱的奇谈怪论此起彼伏,翻案的鼓噪甚嚣尘上,日本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桎梏。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灭绝人寰的大惨剧。南京城陷前后民众由对战争陌生、对日军残忍估计不足,演变为对日军屠杀的极度恐慌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心理,战前对战争漠不关心的态度,转变为家国民族意识的增强,总之,南京城陷后民众心理极度复杂,心路演变也有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3.
心理战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其威力不仅危及军人,同时还波及民众。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心理战的对象不仅是军人,也包括民众,不仅其作战过程伴随整个战争的始终,其作战样式也变化多样,且极具欺骗性。它直接影响预备役部队及民众在战争中的行为反应速度及作战能力,甚至对指挥者的战略和战术决策产生干扰作用。因此,实施心理战教育训练,增强预备役部队及民众的心理战意识,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将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开动国家机器动员了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支持对外侵略战争,日本媒体也积极宣传侵略扩张政策,竭力鼓动民众的战争狂热,大肆叫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战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战争部件.但是战后随着国际冷战局势的形成,美国调整了远东政策,致使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问题被长期掩埋,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才在日本有关媒体和知识分子的关注下被提起.然而,诸多事实证明,追究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1,(9):26-27
1942年2月24日夜晚,美国洛杉矶上空突然出现了大批不明飞行物,美军地面部队立即用防空高射炮进行射击,但却无一命中目标。由于此时距珍珠港事件不久,美国军方认为不明飞行物是日本的秘密武器,它们可能是军用气球、小飞艇或是日军心理战武器。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学术界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学者对日军在华细菌战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细菌战造成中国民众伤亡人数、细菌战使用的地域范围、关于对日军细菌战主要责任者的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战争遗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有利于人们对日军细菌战进行全新而系统的认识,进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7.
松浦寿辉的《名誉与恍惚》,描写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察芹泽一郎因其一半朝鲜血统和反战思想受日本军队和警察局同事等人歧视、利用和出卖,从而丧失“名誉”和“家园”的故事。在同胞的排斥与迫害下,芹泽对“祖国”日本的归属感完全丧失,在战争中逐步认识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欺骗性和军国主义行径的野蛮性,最终自我意识苏醒,摆脱“他者”身份,寻得归属之地,在多元文化融合的香港走向“自我”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心理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安全和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心理战不像高技术条件下的“硬战争”那样残酷,但这种“不流血的战争”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争相比,蕴含着同样巨大的破坏和毁伤能力。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研究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信息心理战。国家心理安全是现代国家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心理安全,就是确保本国民众的心理边疆不受他国侵犯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东京审判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造成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认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裕仁天皇绝非别有用心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位“无权且无辜的立宪君主”,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日本军队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二战后,正是美国的蓄意开脱和裕仁及日本当局的百般抵赖,使得裕仁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一后果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一再翻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导致东亚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日军的“慰安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大劫难,更是人类道德空前的大堕落。日军的“慰安妇制度”在世界军队及战争史上创下了最可耻的记录。这个极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制度,不仅深刻地反映出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更显现出日本法西斯独特的兽性、残暴性。 一、“慰安妇制度”的形成 日本军队,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兽性军队,是一支须臾离不开女人的军队,日本军队所到之处,除去大规模地屠杀掠夺,就是对被占领区的女性实行大规模的强奸。而且,在奸污以后对女性施以割乳、剖腹,用刺刀、树枝、木棒等戳穿下体等酷刑。兽军的奸杀虐行是日本军阀纵容的结果。松井石根陆军大将宣称:“奸淫是日本军队所特许的”,日军高级将官公然训示部队:“为避免引起更多的问题,事后将其杀掉”。南京大屠杀的罪魁,堂堂“大日本皇军”中将谷寿夫本人,不但亲自持刀杀人,还奸污妇女40多名。 日本这样大规模残暴地奸虐,自然要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许多实施奸淫的日军由于中国妇女的反抗而至残、至死;许多独自去寻找女人而被杀的事件举不胜举。而日军交叉地强奸、轮奸行为的高频发生,使得性病在日军内部蔓延,严重地影响了自身战斗力。同时,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暴行,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遗责。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  相似文献   

11.
工会组织是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夺的重要目标。冷战初期,为了清除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影响,加强其亲美导向,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对日本工会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战活动。美国对日心理战政策的效果往往受到美日关系的深刻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显现成效。但从长期来看,美国对日本工会持续的文化与宣传活动,一方面培养了一批认同西方理念、追随美国的工会领导人;另一方面成功导致了日本工会的分裂。更重要的是,美国倡导的“温和”斗争路线逐渐被日本工会所接受,并最终使工会组织成为日本政治格局中的“温和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12.
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中,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争究竟孰轻孰重,一直是中外"二战"史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依照军事史研究的自身规律,理性审视这一易带民族情感色彩的话题,美国对日作战的首要贡献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其论据主要有四:美国的参战根本改变了对日作战的力量对比;美军消灭了日本武装力量的主力;美军的海空攻击严重摧毁了日本国力;美国主导了战胜日本的法律和外交进程。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战犯本着宽大的原则进行过审判,但是由于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蔓延以及中国内战的缘故,日本战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仍关押着日本战争犯罪分子1109人。由于国际形势的缓和、改善中日关系的需要以及侦讯工作的结束,1956年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并予以分批释放。处理战犯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有关国际斗争的政治问题,是为了争取日本的需要。尽管宽释日本战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而言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由此也说明,一项对外政策成功与否是建立在对对方国真正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良好愿望上。况且,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宽容必须借助于实力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日战争 ,是中朝两国军民联合反击日本对朝鲜发动的入侵 ,维护朝鲜主权与独立的正义战争。邢作为明朝援军统帅 ,在朝鲜战场上谋略得当 ,指挥正确 ,为取得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发展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右翼势力兜售的“美英同罪史观”的主要谬论包括:美英等国也应对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和“大东亚战争”的爆发负责;就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而言,日本与美英等西方列强没有什么区别;日本军国主义不同于德国法西斯主义,日本的战争犯罪也不同于德国的人道犯罪;美苏等盟国的一些“暴行”也是战争犯罪行为等等。然而,无论日本右翼势力怎样淡化和试图以此“抵消”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责,其“美英同罪史观”都是站不住脚的,更丝毫掩盖和减轻不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  相似文献   

17.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