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者,有助于完善旅游地理学研究体系,使得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更切合实际,研究结果更具有实用价值。旅游者行为研究涉及领域广泛,既包括旅游者在直接活动空间的行为,也包括在间接认识空间的行为。旅游者感知行为是其中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采用设置试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排除非旅游经历等因素的干扰,测定旅游经历对旅游者旅游地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市旅游政务微博为案例,基于既有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在线调查法收集研究数据,并借助SPSS21.0和AMOS 21.0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新奇性、可信性和可理解性可有效评价旅游政务微博内容质量;以旅游者目的地态度为中介变量,旅游政务微博内容可信性和内容可理解性影响旅游者目的地行为意图;旅游者目的地态度未明显受到旅游政务微博内容新奇性影响;旅游者目的地态度积极影响旅游者目的地行为意图。依据分析验证结果,从微博品牌形象营销、导游游客线上交流互动、大众意见领袖项目等3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郊休闲空间是城市居民周末出行的重要目的地,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目的地的旅游动机的学术关注存在不足。文章基于旅行生涯模式(TCP)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州城郊旅游者的动机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城郊旅游者的核心动机是自然、新奇、逃离/放松,与TCP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郊旅游动机随着出游频率和年龄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群体动机特征,形成了城郊休闲旅行生涯模式。城郊旅游动机在居住地和目的地类型上存在差异,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文章为城郊休闲空间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因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与竞争力,是旅游开发商和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距离、景观特色、旅游费用、景观价值和景观丰富程度等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哈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学之维并不是外在的嫁接,而是"历史"本身之内在的,他从"绘制空间"等六个方面建构了一种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在这种升级的唯物主义版本里,诸如空间、位置、场所等地理学概念成为人们理解世界的核心。哈维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运作逻辑分析,以及对于巴黎改造等城市空间生产的实证研究,在创新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于当代中国的空间生产也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道德行为失范势必会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由于旅游者自身德性修养的欠缺,旅游从业人员道德导引的缺失及旅游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致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破坏目的地环境资源、不尊重目的地民俗文化和过度旅游消费等行为。针对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旅游者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旅游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者对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将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最终对其旅游动机产生影响。当前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与目的地旅游需求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球气候变迁将导致旅游者寻求较高纬度和较高海拔的,气候凉爽的旅游目的地。而短期内的特殊天气事件更是对旅游需求具有极强的作用效果。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还包括旅游者对特殊天气事件的行为反应等诸多方面,因此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去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引发了国家品牌构建的问题。国家品牌化的核心就是创建和提升国家品牌权益。目前学者对于国家品牌权益的研究多集中于有形产品,且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旅游作为构建国家品牌效果最明显的一个要素,目前尚没有学者从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国家品牌权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首次以旅游目的地的视角研究国家品牌权益,探讨基于旅游者视角的国家品牌权益的内涵,并构建基于旅游者视角的国家品牌权益结构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和"享乐论"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个体的不同体验,"日常实践论"从中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动态的互动过程,以及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化宰制论"与"制度激励论"则从宏观视角解释了旅游消费的社会分层机制和外部激励因素.这些观点对分析转型中国的旅游消费现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旸  胡雅静  林玥 《旅游论坛》2020,13(1):13-22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提高游客让渡价值是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泰安市576份旅游者的调查数据,从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宣传、旅行社服务、城市形象9个层面对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泰安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并未显现,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3.
宁夏旅游业客源市场分析及营销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中之重。中国入世后 ,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多维的、开放的旅游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宁夏旅游经济 ,必须对宁夏旅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及结构的变化、旅游者的行为特点以及旅游市场趋势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 ,通过科学的营销策略搞活宁夏旅游经济 ,实现宁夏旅游业的更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黑色旅游属于情感化倾向较为明显的一种独特旅游形式,旅游体验中会经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然而,现有散落在黑色旅游中的情感体验研究,多以静态的单一维度呈现,情感体验的内部导向路径和传导机制仍是一个黑箱。选取汶川黑色旅游地的遗址区、纪念区和新建区为案例地,以旅游者评论和游记数据为分析单位,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汶川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传导路径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系统论视角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黑色旅游情感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内观化生成实践”,即旅游者通过对死亡与新生的两极观照和价值找寻,在从悲伤情结到珍爱认同的情感逆向正迁移中实现自我精神的心灵超越,在时空路径上依次经过情感唤起、情感回应、价值内化和情感输出四个过程。同时,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传导机制是旅游者、黑色旅游吸引物、标志物(黑色旅游吸引物的信息)、自然社会环境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整个系统在“内观化生成实践”的传导路径上遵循着“多重作用力产生—黑色旅游体验—意义与价值生成”的循环运转逻辑。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过程性理论,亦能更好地理解负面情感体验的正面意义传递,且为当前处于“降温”调整期的汶川黑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行国际空间法对空间旅游中的游客的法律地位及空间旅游产生的相关国际责任没有明确的直接规定。根据《维也纳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和协调条约冲突的规则,空间游客也应属于现行空间营救制度下的被营救对象。空间旅游中产生的国际责任主要包括空间旅游组织者对游客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空间旅游组织者对他国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及空间游客造成损害产生的国际责任,这些国际责任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旅游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建立了严重自然灾难后游客流失原因的测量量表,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严重自然灾难后游客流失的5个因子:安全疑虑、景观损坏、心理忌讳、伦理冲突和成本担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经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景区周边环境亦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全文电子期刊,发现旅游环境领域对景区周边环境这一范围地带的专门探讨尚属空白;针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多从文物保护、资源开发、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但或对周边环境的范围划定很大或过大,旅游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或虽着眼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停留于“引起注意”的层面上,或未被重点对待,总体看来,国内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发掘得不够深入,缺乏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的全方面审视,国外旅游理论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关注也甚显微弱。针对这些讨论比较沉寂的局面,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理论研究应该跟上紧迫的现实需要,以促进景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立足于大工业生产实践,在理论上对旧唯物主义自然概念的批判,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抽象理解和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的所谓自然规律的批判基础上得出的新哲学的奠基性范畴,“自然”概念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自然和社会在理论上是互为定义的。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生产力等等概念都是奠定在对自然的理论批判和建构基础上的。施密特在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中存在不少误解,具有总体上倒向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倾向。人和自然的历史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人和自然和谐必须遵循的法则,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基本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其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的历史决定论上。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驳斥,即他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从总体上讲是站不住脚的。但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世界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们中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我认为这首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其次与他批判的特点有关——用貌似纯科学的方法作纯学术的批判;三是其批判锋芒所指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主要是指17—18世纪历史决定论,特别是指被教条化、庸俗化和曲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在实践中运用辩证逻辑概括出来的,而波普尔的批判主要运用的是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以国内5个旅游社交网站的游记文本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Gephi和ArcGIS等软件,探究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特征:游客感知北京景区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心聚集效应明显;(2)时间特征: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重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3)演化特征:游客感知景区聚类程度整体有所增加,游客感知景区呈由中心向郊区扩展趋势,文化旅游成为新趋势;(4)大事件后的积极效应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5)游客对北京目的地形象的情感感知呈现积极情感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