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概论的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为何要重写?怎样重写?我们认为,文学概论作为原理性的著作其涵盖面理应包括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绝大多数则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了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从而使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同时,也使理论体系丧失了现代性品格与实践性品格.所以,我们新编文学理论教材,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与文学实践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编文学理论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自身体系的现代性、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大家都关心如何开创新局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若拣主要方面说,我认为关键在于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材的建设,一是教学队伍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乃教学之本,教材体现水平;而教师则体现质量。一种教材又总是以一定的体系体现出来的,因此,笔者就建设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挫折期,其整体格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成为权威文论话语,其历史经验表现为毛泽东文学思想逐步经典化和权威化;人民性、阶级性、大众化成为塑造权威文论话语体系的关键词;周扬在中国文学理论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上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被批判”或者“边缘化”文论的思想价值丰厚;中国化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课程体系初步建构起来;文学理论建构方式上出现了多向创生的典范。对这一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的研究遵循了不同路径,表现为整体化研究不断深化,毛泽东文学思想、周扬文学理论及其重要命题、胡风经典文本、关于“现实主义”重大论争等典型个案研究收获颇丰,教材和课程的中国经验研究日益精细,新方法新路径大量涌现和交叉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文学理论教材对本土资源的使用,尚停留在简单化和功利化层面。本文思考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本土化途径,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本土化之艰难历程的前提下,阐述文学理论教材本土化的模式、策略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纵观建国后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每一阶段都有各自时代的特点。五六十年代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是对苏联模式的学习和照搬,完全失去中国本土的话语色彩;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初以蔡仪和以群为首主编的两部国家统编文学理论教材的可贵探索,为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和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迪;80年代末之90年代"换代"教材的优秀代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系列教材,大量引进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共同建构全新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是许多高校文论教材的首选;进入新世纪新世纪三本反本质教材的尝试性探索,彰显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和教材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设文艺理论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学观,提升文学水平和文学理论素养。当前高校文艺理论课程的改革方向由纸质教材升级为多媒体教材,在教学方面努力追求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文学理论课程要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讲授中,运用文学理论"诗化"。在信息时代,更需要研究者尝试文学理论课程改革和创新,在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方面,更多从接受角度探索文学理论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明显,为了有效提高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目前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不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教材的实践性不足;教师的实践性不足;学生的实践性不足,是加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现实依据.加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性,其主要途径是加强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和加强教材编著的实践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编写的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笔者见到的有14种。这些教材,同过去的文学理论教材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清除了“左”的影响。过去,文学理论教材受政治运动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干扰特别严重,“文学政治化”的倾向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十年浩劫当中,林彪“四人帮”把文学理论作为他们篡党夺权的舆论工具,将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重写文学理论教材似乎成了当今文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悖谬的是,当文学理论研究自身尚未获得成功的范式转型(其实是危机重重)的时候,重写文学理论教材,这在事实上如何可能?由此便决定了目前以各种重写的名义出版的教材,大都只有尝试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出真正理想的教材呢?如何才能通过文学理论教材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一种真知呢?通过对目前各种写作模式的缺点的反思与分析,文章认为,在中西古今之争、文学理论的理论性质究竟为何、其核心问题又是什么等问题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要建立一种超越现代性视野的文学理论知识的新的视野,基本不可能。为此,文章提出了反思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并简要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在文艺领域,有一股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潮,宣扬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其浊浪也冲击到文学理论教学领域。然而,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郭正元编著的《文学理论基础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教程》),却能旗帜鲜明地、比较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显示出这本教材难能可贵的特色。本文拟对这一特色,略加评述。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着科学体系的观点,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错误言论。前几年,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有谈及文艺问题的几封信,其文艺观点是分散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经历了从哲学的严重依附到回归文学的审美、人文本性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几本有代表性的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并且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密集指向以下论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历史分期、发展线索;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建构路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话语方式、方法论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点、重要体系、重要学科、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成绩、缺憾、最新发展;等等。围绕以上论域,学界在基本文献的审读、历史语境的还原、理论和文化影响因子的探寻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之成绩体现为研究视野多样而灵活,具有鲜明的反思性;研究成果丰厚而扎实,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范式有效而多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但在研究的全息性体系性专门性、对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的深入挖掘、还原文献的历史语境和凸显文献当下语境的融合等方面,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建构研究还有待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体系建设四十几年来的实践及教材成果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提出以1981年初出版的第一本新编《文学理论基础》(14院校协作编写)为界,把当代文学理论教材体系建设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把教材体系框架定性为两种范式,即“仿苏”和“破苏”(探索体系)两种体系,分析这两种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优点与问题,最后提出建构当代文学理论教材新体系的原则、任务及体系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理论教程》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整体的理论背景,建立清晰的逻辑起点;2.全方位展开对其核心观念的阐释;3.采用史论结合的讲授形式;4.注意不同观念、观点之间的衔接与融通。此外,一套真正理想的文学理论教材还应该在编写观念和体例上力求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