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学     
李文学是近代彝族农民的一个杰出领袖,他曾领导了清朝末年云南哀牢山的农民起义,并且最后为起义斗争献出了生命.今年,刚好是他牺牲的九十周年.李文学出生在云南弥渡县瓦卢村的一个彝族佃农家里,从小十分贫苦.他家里五口人,租种"庄主"(地主)的几块薄地,一年只能收一石多蕎,交租就去了四斗.文学的父亲被生活逼迫,常常冒险到深山里打猎,半饱半饿地生活.文学才十一、二岁的时候,因为他父亲欠"庄主" (地主)潘家的租  相似文献   

2.
夏正寅是云南哀牢山区彝、汉各族农民反清斗争的参加者。在1856年,他还是一个十七岁的书生,就参加了这场反对封建地主、反对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晚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部悲壮史诗——《哀牢彝雄列传》,热情地歌颂了哀牢山各族农民起义斗争的英雄业迹,以及各族人民在抗清斗争中的团结和战斗友谊。夏正寅是云南南华县弥高村人,1839年出生在一个汉族农民家里。还在襁褓中,其母无乳,由一位彝族农妇把他哺养长大;曾身染重病,几乎夭折,幸而有一位彝族农民把他救活。幼小时天资聪敏,刻苦读书,年青时就做了“贡生”。那时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的时代,在云南爆发了全面的各族农民大起义,出现了两支规模较大的起义队伍:一支是滇西大  相似文献   

3.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页     
山区农民希望恢复农民夜校编辑同志:我们景宁畲族自治县银行工作人员在下乡调查时,听到许多山区农民热切盼望恢复山区农民夜校的呼声.年纪大的人都记得,以前山区每个行  相似文献   

5.
“山区生产要翻番,科技一定要上山。”这是我县彝族人民近几年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在羊坪公社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体会。羊坪是我县彝族聚居的一个落后的高寒山区。全公社高山、沟谷、岩石、农田、树林和草场相间,形似一张花羊皮。海拔最低点2,500米,最高的塔尔布子山达3,953米。这里的1,031户彝族群众,一般居住、耕种在海拔2,600—3,200米之间。由于气候恶劣,彝族群众长期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生产水平一直很低。据调查,从1957年以来的26年中,除三年气候好粮食有所增产外,其  相似文献   

6.
彝族火把节在民间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节日""'人'的颂歌的节日".火把节之于彝族,是"火"的颂歌,更是"人"的颂歌,对火把节所突出的"人"这个主体以及"人"的智慧、 力量、 精神、 生活,应给予充分关注.无论从口头表述还是从行为实践看,彝族火把节在扬善拒恶的叙事主旋律中所张扬的不是"神本文化",而是"人本文化",是彝族社会中传统深厚的以"人"为本文化的积极肯定与美妙歌唱.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彻理解这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此少数民族节日的人文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地处四川小凉山区的峨边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三年来,林业生产成绩显著,农业经济发展较快,收入翻了一番,使全县各族人民看到了山区的前途和希望。峨边县是彝族人民比较集中的山区,彝族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全县359万亩总面积中,粮食耕地只有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贵州各地先后爆发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其中,张秀眉等领导的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农民起义,是规模比较大、斗争时间也比较长的一次。这次起义坚持了十八年之久,它和当地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教军以及布依族、侗族、水族、回族等农民起义队伍互相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势力,直接和间接地支援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9.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为适应耕作需要,在山腰种植旱地作物的彝族人家基本都以一家为单位,分散居住在山腰平缓坡地上,各家之间都有相当距离。而种植水稻人家则居住稍低,但也都是在层层梯田上方稍微平缓的地方建三五间房屋自成院落,形成“独家村”。在交通沿线或较开阔的山谷,则有较多人家聚居的村落。  相似文献   

10.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当前巍山彝族传统的毕摩信仰正在急速消亡,道教正在山区彝族村寨填补因毕摩信仰消亡而产生的民间信仰真空,彝族民间信仰与道教发生持续合流。与历史上道教自上而下传播的方式不同,当前主要是在底层民间自发性进行。当前道教在彝族村寨的传播和复兴过程中,表现为全真教的宗教威望下降,正一道的宗教威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羊膻味"和"松毛气"是彝剧生活化、通俗化的气息,是彝剧自然、明快、清新的风格体现.彝剧剧目名称及剧目题材来源铭刻着彝族文化的标识,"汉语彝腔"将彝族风俗生活还原于舞台;彝剧的曲调和唱词源自于民间,舞台动作就是生活动作,舞美设计不失彝家原生态自然之美.彝剧根植于博大的彝族文化,演绎着亲切的彝家生活.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内陆山区省,有少数民族1290万人,其中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少数民族有17个,分别是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和羌族。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老、少、边、穷、库区县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正是沿着这一奋斗目标,以全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阵地,整合农村党员电教远程网络等资源,大力实施"农民办事不出村"现代信息技术工程,建立起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在武陵山区率先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解决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山区群众的现代科技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传说有一部彝族先人留下的明代彝文医药书,但藏在何处,落在何人之手,不得而知。这一线索被正在撰写我国第一部彝族药物专著《彝药志》的楚雄州药检所蔡永祥知道了,他自告奋勇,要以“踏破铁鞋”的精神,深入哀牢山区去寻访。  相似文献   

15.
过去,到过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桂花、铁锁和三台等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的同志,一定还记得那山寨里的一间间矮小破败的小木屋。最近,我们有机会到这些小寨子走了一趟,见这标志前一阶段的历史产物正在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窗明瓦亮的新楼房。这不能不令人惊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姚县委为了改变境内8个高寒山区公社彝族社员的居住条件,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关心民族的进步、发展和繁荣马夫哈(男,彝族,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学生)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都比较差。文化教育事业也较落后。因此造成山区人民思想保守、落后的状况。在生产发展上,实行责任制符合山区的自然特点。但山区独具的特点——农牧业结合发展,使成年人专门从事农业耕作,看管牲畜的劳动则落到了读书的少年儿童身上,形成了生产责任制与教育事业相排斥的特殊局面。这种  相似文献   

17.
罗曲 《民族学刊》2016,7(1):65-70, 118-120
进入19世纪后,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彝族文化,并有不少著述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成就卓著.尤其是106部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但是毕摩文献仅仅是彝族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包括译著、彝族文化人用汉语文及其他语种撰著的作品、彝文文献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相当规模的语境下,应当树立“彝族文献”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对事物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所以对彝族文献分类的研究关系到彝族文献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彝族毕摩文献经典译注》说起,对彝族文献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花腰”是彝族聂苏支系的一部分,聚居在云南南部峨山、新平和石屏几县交界的山区,人口约四万多人,各地服饰、风俗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19.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笔谈──引导山区农民进入市场田明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发挥地区优势,引导山区农民进入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谈如下一些观点:一、抓重点环节,为山区农民进入市场准备条件。这就是:1.让山区农民了解市场经济是山区农民进...  相似文献   

20.
昭觉县在大凉山腹地,是彝族聚居的半农半牧的高寒山区。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多在1500至3800米之间。全县总面积404万亩,其中草山草坡204万亩。历史上彝族人民有饲养牲畜的习惯,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昭觉县在指挥生产中,忽视县情和山区特点,“凉山跟着热山跑”,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放弃了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毁草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粮食生产上不去,畜牧业也发展不起来。牲畜死亡率高达12%,商品率仅11%。猪羊牛马总共只有30多万头,人均不足2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从高寒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了“农牧并举,草畜并重,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