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丰富思维想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学科兼具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重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使学生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丰富多彩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巧设情境,引导探究;活学延伸,提高能力。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发展性,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信息技术融合了多方面知识,要注意在教学中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皆有所获;第五信息技术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发展性,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而探究教学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开展,可以较好的利用高中物理学科的性质,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同学间合作交流,所以,将探究教学引入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探究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学科,对于该科学习应该诱发学生兴趣,多采用游戏和任务驱动教学,以求学生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熟练操作,在任务中,开动脑筋激发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熟悉操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也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要适应时代潮流,自觉提升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成为可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数学技术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点,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促进数学及数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而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课程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学课程理念、数学内容选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与品格素养。在高职院校体育实践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能够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充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清晰的学习与思维发展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意识与“终身体育”精神。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的实践意义与现状为导向,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实践策略和实施措施,期望在深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意识和体育学习观念的基础上,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领域之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都在不断的改革,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入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课堂,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互相促进高效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促进其他学科高效学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时代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是一门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能力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中,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课堂,下面是一点教学体会。一、恰当运用相关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电学知识时,我给学生讲了法拉第的故事。在英国伦敦珍藏着一本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科学日记,上面记有从1821年到1831年的几千个no字,一直到1831年8月29日,才在日记本上出现yes。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法拉第从1820年到1831年历时11年研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美术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等方而是其他学科难以达到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者,因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美术作业.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进步,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丰富了网络资源。同时,其对教育教学和新课标的改革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基本概念以及历史来源的讲解,物理经典公式的推演,往往枯燥乏味,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以轻松地培养物理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教案和课程设计,通过信息技术攻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讨相关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绝对优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中,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加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画法几何学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用TRIZ理论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运用TRIZ 理论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系统分析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限制,高中体育教学很难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成长环境达成相互作用的效果,这也使得许多高中学生在面对高中体育学科时,在对这一学科仅仅从强健机体的角度去概括,难免产生了单一片面的理解。如果能把高中体育教学环境结合实际教材内容选择性地从室外转向室内,利用多媒体和PPT演示文稿的操作展示,继续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相关开放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环境就有可能使学生对高中体育学科产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之促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针对目前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知识应用和掌握不够,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对课程进行了整体性改革,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