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京瓷公司稻盛和夫的“利他”理念,不仅成就了京瓷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倡导的“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理念正日渐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社会和企业发展背景下,如何在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进成就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利他”理念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离职率太高.现在的员工很浮躁”、“这些年轻员工责任感不强,总是提出各种要求,很难管理”,这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的抱怨,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不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80后”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逆转的事实,成为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3.
秦霄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65-266
核心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好”核心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本文从核心员工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概念出发,就如何对核心员工进行战略性管理管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股最早出现于美国。当初发行内部股的企业,其目的并不在于为企业发展筹集多少资金,而是通过调整资本与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促使企业经济稳步、有序地发展。不久前,美国企业管理者协会做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美国3/4的大型企业中,员工们不同程度地持有企业的内部股权,有一万余家公司员工的持股额占公司总资产的25%至40%。近年来,员工拥有公司大部分股权的所谓“合伙制员工股份制”,以及员工拥有公司全部股权的“合作制员工股份制”的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合力效应,能够在情与理之间说服员工、感染员工、激励员工,大大提高企业软实力,树立“企兴我荣、企袁我耻”的荣誉感,来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营造“自我实现人”的提出,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历史演变。资本主义初期的企业,把员工视为受雇人,采取的是比较残酷的手段管理员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企业把员工看作“经济人”开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员工:20世纪30年代,西方企业把员工视为“社会人”,更多的是以行为科学理论管理员工:1958年.西蒙和马奇在《组织》一书中提出了“决策人”的假设,提倡侵权,于是企业纷纷给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在当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努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我们可以假定其为“自我实现人”。  相似文献   

7.
油田企业基层一线员工队伍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一线员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企业实际,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必须从企业的前沿和基础即“班组”抓起,努力创建“学习型班组”打造“学习型员工队伍”。“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孔庆奇 《领导文萃》2011,(14):103-107
一个企业里总会有条件相对优越的“富员工”与条件较差的“穷员工”,然而,竞争落败的常常不是“穷员工”。  相似文献   

10.
梁星晖 《经理人》2009,(5):97-97
本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长于进攻,疏于防守”的问题,其意义与范畴已超越了薪酬本身。为高层管理者即得力干将们加薪,推崇的是一种“英雄情结”与“精英思想”;为一线员工们加薪,体现的则是对“苦干与实干”精神的看重。这样做,确实能进一步激励高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提升他们的士气,表现出更旺盛的斗志与冲劲,企业也会因此增强业务发展的“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探252队以激励机制让员工成为“星级员工”,被评为“一星级员工”的奖励5000元、“二星级员工”奖励1万元,“三、四星级员工”的分别奖励3万元和4万元,同时,所有星级员工享有评先、培训和入党优先权。“星级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脊梁”的作用。“星级员工”越多,企业越兴旺发达。然而,“星级员工”也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教育、引导和可生长的环境,需要用激励措施催生。给予“星级员工”应有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方显出他们与众不同,彰显企业对他们的奉献与价值的赞赏。有比较才有鉴别,其他员工看到星级员工有着如…  相似文献   

12.
招聘,是企业与员工直接接触的第一站,是人才“选、用、育、留”的起点,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也是员工从了解到认同企业的开始。企业招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敬业度。如何提升招聘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以“人与组织匹配”(P-O Fit)为基础开展招聘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朱琳 《经理人》2023,(3):64-66
<正>新生代员工已是组织当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于自我的约束感相对于组织当中老员工来说较弱,同时对于组织存在质疑,对组织的信任感不足。而对于组织而言,员工的人际信任对于员工的绩效有着关键的影响,而员工的个人绩效又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员工主要是指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的“85后”“90后”等。新生代员工受到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工作当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更关注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于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弱,组织必须接受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并提供更个性化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在,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 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有状况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这种“新的刚来,老的就走,人来人往”的现象在很多人眼里的看法是,人员流动既是企业发展活力的保证(尤其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又利干员工个人的发展。但是,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21世纪的竞争将是基于人力资源的竞争,谁赢得人才谁就可能赢得成功,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还是固守“三…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越快让新员工融入企业,越快让新员工“入境”新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就越强,并目工作贡献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陈炎炳 《经理人》2005,(12):25-25
即便是运转良好的企业,也经常会产生一些“坏消息”,譬如某些产品的市场形势严峻、企业利润下滑,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危机,等等。有些老总习惯于向员工报喜不报忧,他们怕告诉了员工真实情况,会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但我认为,当企业出现“坏消息”时,要尽快地、策略性地让员工知道,并且一定要让他们比外人先知道,因为回避沟通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7.
俞雷 《经理人》2004,(3):70-71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是关于年关的员工流动问题的。有位自诩为有着“62年历史”的“老国企”的副总裁言之凿凿:“……要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去影响、改造、升级员工……所以,不融到文化中来……的员工企业不会挽留。”  相似文献   

18.
杨燕 《决策与信息》2013,(11):242-24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市场中面临更加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企业,关注企业中的员工。研究发现,员工的表现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组织中,员工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时企业存在的问题“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对员工自身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很多消极影响。本文在综述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行为学中合法性机制、社会关系网络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理论角度,另“员工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员工积分制为基础的班组绩效管理,来源于濮阳供电公司班组管理实践需要,主要解决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弊端,提升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利用绩效管理思想,以濮阳供电公司班组的管理实践为案例,探讨有效调动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协同力,促进班组建设水平和员工专业素质提升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以员工工作积分制为基础的班组绩效管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能力,提高了员工贡献度,促进了企业生产一线绩效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10,(7):125-125
“健康管理服务历来被企业看作成本,其实,它在为企业省钱。”中国健康管理服务网创始人何克新先生在第二届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论坛上进一步阐述:“企业对员工健康的投入,是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