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它是一种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近似直觉的敏感,准确地、深刻 地领会语言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三个方面的涵义以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 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是人们掌握语言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对学生的语感训练,丰富语言积累,着力培养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试论提高语言感受的灵敏度王呈兴语感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工作者说得比较多的话题。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对于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老一辈语文工作者作过不少精辟的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感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感是人们在学习和运用时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和感受,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语感这一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表达时不流利,阅读能力差,表达时过多地使用汉式英语,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感的培养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阅读积累语感;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景,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的感悟人生与社会等内化语感,都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引言: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的目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语感好,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学生的语言交流是以壮话为主,语文语感极差。针对这种情况,培养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显现即语言感受现象发生的过程。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居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语感教学必须解决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它包含了感知、想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及情感等心理因素,通常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感强的人听到别人说话,或看到别人一篇文章,马上就能了解其表达的真实意思,或言外之意,并且立刻能凭借语言文字在头脑里产生形象的画面,在内心激起真切的体验,这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非凡的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修辞教学要加强语感训练。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教授实验证明:所谓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实质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修辞的语感训练,就是从概念化到形象化,从抽象变成内心视象,从逻辑思维达到形象思维。将学生头脑中机械记忆的禁区打开,让它开始萌动,产生浓重的语感情波,从而激起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借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语感与语言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的研究,却长期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一种有益的探索是从词汇、句子、篇章及利用汉语语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达到“在翻译实践中学习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徐韵 《新天地》2011,(9):134-13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无论是对学生现阶段的考试,还是对学生将来的理解和使用语言,都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语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早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的指导思想。对低年段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变成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很有限.如若指导不当.势必让孩子们苦于“写什么”、“怎么写”。因此,教师要潜心琢磨、探索指导习作的方式,让孩子在开始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感受不到“习文”的苦恼和困难。从而培养一种愉快“习文”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写话序列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感作为一种能力 ,有着高低之分 ;语感能力的高低则决定着编辑加工稿件的速度和质量。编辑的语感能力主要包括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和修辞感等。身为编辑 ,应学习、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敏锐的语言直觉。具体说来 ,编辑要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 ,一要广泛阅读 ,及时学习新知识 ,勇于接受不同风格的言语表达方式 ;二要反复默读、诵读 ,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 ;三要勤于写作 ,勤于写作是提高语感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语言学习这个本体目标,通过多样的形式活化教材文本语言,即变课文静态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地感染学生。下面笔者以《画风》(人教版二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活化”文本语言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应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我校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尝试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历年来高中和大专招生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都有“填词”、“标点”和。修改病句”等试题。要答好这些试题,一方面要通过语法分析、修辞手段和逻辑推理来处理,一方面还要通过语言实践来解决。这就是说,要通过高级智力活动的“语感”来辨别答卷的表达效果。“语感”是在长期的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的一种辨析、掌握和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简单地说,“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一个中学生随着他知识的增长和社会活动频率的增加,如果有了训练有素的相当敏锐的健强“语感”的话,平时说话、缀文便能娴于辞令,顺理成章,有声有色,琅琅上口,绐人以内在美的感受。应考时,便能驾轻就熟地辨清某些试题的遣词是否合理,句子是否健康,上下文是否呼应,虚词的搭配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识”(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换言之,在学生的作文中能反映出他们的成长足迹。当然这里的“成长”包括身心的成长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