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康熙重修本辩证徐丹俍清代《不祖高皇帝实录》有康熙朝重修十二卷本和雍正、乾隆两朝校订十三卷本两种。清亡以降,传抄、刊布的清代历朝实录,皆取雍、乾校订本《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为首①。不失清代官方以雍、乾校订本《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为定本之...  相似文献   

2.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4)
海西女真人是否只有四部,是值得疑问的。在《李朝实录》中看到与海西四部同时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还有一些部落,比如同样强大和活跃的"老土"部落,在《清太祖实录》中却只字不提,而且老土还与努尔哈赤联系密切,有儿女姻亲联系等。《清实录》为什么不记载老土部落呢?当然在《李朝实录》的记载中,靠近李朝边境的许多部落很活跃,有的也很强大,他们在《清实录》中也只是一次次接收而已,那样软弱和被动。只有在《李朝实录》中看到他们一部分跳跃的身影。这一切证明《清实录》只能看成努尔哈赤的武功录,而不能当作明末女真社会的实录。  相似文献   

4.
称“短篇小说之王”的《聊斋志异》 ,在其四百多篇故事中 ,涉及甘肃的竟有七篇。这大概是一般人所不曾想到的。而且 ,这些篇章中既有着蒲松龄所精心创作的故事 ,也具有一定的写实成分 ,因而 ,无论从文化蕴含还是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说 ,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一 )《聊斋》中涉及甘肃的七个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对有关甘肃的奇人异事的记载 ,如《杨千总》、《土化兔》。《杨千总》写毕民部公 (按 :即毕自严 )“即家起备兵洮岷时” ,有千总杨花麟来迎 ,途中见一人遗便路侧 ,杨即飞矢射去 ,正中其髻 ,“其人急奔 ,便液污地”。此…  相似文献   

5.
"张飞捉周瑜"故事不见于《三国志演义》,但在戏曲及说唱文学中一直都有流传.其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刊刻的《草庐记》,后被清宫连台本戏《鼎峙春秋》改编定型,逐渐影响至多种地方戏曲、说唱曲艺.由于《鼎峙春秋》以《三国志演义》为纲,巧妙地将"张飞捉周瑜"故事插入剧情之中,更容易被熟悉小说情节的观众接受,因此产生的影响更大.而这一故事在其他通俗文学类别中,同样存在向《三国志演义》靠拢的趋势.以"张飞捉周瑜"故事在通俗文学中的传播与演变为线索,可以发现许多"非小说故事"通过主动与小说同化的方式,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文学地位的"上移",可被视作一种特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篇史诗《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神话、英雄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总汇,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地位崇高,也一向被视为勾勒古史轮廓的史学著作和契约民族心魂的宗教圣典。本文通过审视《罗摩衍那》的神话图象,对史诗的情节构架、叙述方式、形象塑造和时空关系等方面的技巧特点在纯粹形式的范畴内进行了探讨,以期说明在该史诗的诸多构成要素中,最能显示个性且最具活力的乃是其形式。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3):97-100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代,历来先贤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家观点从多个角度入手去探析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值得商榷之说。本文主要从《山海经》所记录的神话入手,通过神话文本的比较,提出几点有关于《山海经》成书时代的拙见,以供大方之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8):127-130
在戏曲史上,迎銮剧是乾隆一朝所特有的戏曲形态,它的出现与乾隆时期较为太平的时局及皇帝本人的好尚密切相关。迎銮剧演出于皇帝南巡期间,叙写皇帝南巡之事,进而歌颂其丰功伟业。虽然在演出上,迎銮剧务求奇巧,在社会功能上却显得十分单一,即歌颂君王、鼓吹升平。迎銮剧的主要作品有厉鹗、吴城合编的《迎銮新曲》及戏班演出本《太平班杂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贾樟柯在"故乡三部曲"之后的故事影片 《世界》 不仅是他从"地下"转到"地上"的解禁之作,更表明了其电影"世界"地形学的初次裂变.因此,影片名称和创作者的无意识隐意在这里实现了双重的契合.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的裹挟下,小武兄妹在乡间小路上无意间踢到的可口可乐易拉罐发展为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全球微缩景观,《站台》 里反复回乡的公共汽车被世界公园里无法起飞的飞机所取代.一方面是全球景观所营造的宏大神话,另一方面是在合理性剥夺的语境下被遮蔽的空间困境,贾樟柯电影"世界"的裂变成为中国人在转型过程中境况的悖论书写.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三藩之乱平定不久,康熙27年(1688)在湖北省武昌发生一起兵变。魏源所著《圣武记》第八卷中,也以“康熙武昌兵变记”为题,记载了这一事件。这个事件是这样的。为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政府曾将驻守湖广的清军由原来的三个营增加至五个营。及至云南、贵州的叛乱平定后,政府企图减掉增加的那二千兵员,恢复原有三个营,这些连战功也无份的兵士们便以夏逢龙为首领掀起叛乱。这次兵变始于康熙27年5月中旬,止于7月末,历经仅两个月时间。因此,《康熙武昌兵变记》对该事件的记载并不多。谢国桢在其《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一书中,从《清实录》、《清史稿·列传》、《广阳杂记》等文献中收集了有关该事件的资料,补充了《圣武记》中所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 《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刊有张乘健同志文《敦煌发现的<董永变文>浅谈》,基本论点是说:《董永变文》是中印文学融合的结晶,董永故事在吸收印度神话因素之后才奠定了基础。笔者以为这是颇为片面的看法,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董永故事完全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人伦、传统心理而创作,并基于中国传统典故而发展演变,《董永变文》完全是植根于中国土壤而独立发展成的民间文学作品。“天女”实即织女  相似文献   

13.
冯玉雷 《社科纵横》2006,21(7):126-127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无贼城》和民谣《睡觉歌》等结构模式的研究,结合流传在西亚的有关阿都尼斯死亡、复活的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了这些故事结构原型产生的基础以及对东方思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南宋吕祖谦创立婺学,形成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后,经元至明,浙东史学就一直站在全国的前列。明初修《元史》,被明太祖网罗来参预编修的学者,据《明太祖实录》所记共三十一人,他们的籍贯能查得到的有二十六人,其中浙东人就有十一位,占了绝对多数。洪武年以后,在成化、弘治年间,特别是在嘉  相似文献   

15.
满族祖籍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满族祖籍的记载,无论是官书,还是私著,都肯定是长白山,几乎已成定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官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此书称: “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  相似文献   

16.
段晴 《南亚研究》2003,(2):92-93
中印文学的交流源远流长 ,原始素材丰富 ;对于长期坚持在这一领域耕耘的学者 ,它给予的回报必定也是丰厚的。近年来 ,薛克翘先生在这一领域中努力不辍 ,成绩斐然 ,引人注目 ,其新著《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 ,2 0 0 3年 )尤显多年治学的功底 ,堪称一部集大成的中印文学交流史。这部书 ,对于初涉这一领域的学子 ,是入门的向导 ;对于资深的学者 ,是向上攀登的借鉴。既然是集大成者 ,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是典型的。印度无疑是诸多神话和故事的发源地 ,这些源于印度的故事和神话对世界民间文学的影响 ,已得到各国学者的公认。在探讨中国民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所以为中外古今许多学者推崇和学习,是与其优良的史笔有密切的关系的。 (一) 史笔的优劣高低,首先是能否写历史真实的问题。司马迁的《史记》素有“实录”之称。《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司马迁讲这些  相似文献   

18.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01,(2):61-67,74
在唐人的小说中 ,有几篇鹦鹉故事很值得注意 ,现在拿来讨论一下。但在讨论之前 ,需要先回顾一下鹦鹉在我国唐代以前文献中 ,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情况 ,并借此说明中国古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而在讨论了唐代小说中的鹦鹉故事之后 ,还要顺流而下 ,看看后世所出现的鹦鹉故事与印度有何关系。因此 ,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 )唐代以前的鹦鹉故事 ;(二 )唐代的鹦鹉故事 ;(三 )唐代以后的鹦鹉故事。一、唐代以前的鹦鹉故事鹦鹉 ,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极少出现。《诗经》三百篇 ,从首篇开始 ,提到鸟类大约不下 2 0种 ,但没有鹦鹉。《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19.
沈阳故宫崇政殿曾是皇太极的“金銮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也是举行一般的接见、引见、赐宴、《实录》告成礼.接见明朝降官和外围使臣、安放梓宫及接见凯旋将领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中国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在中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男女老少人皆知之。此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大约生于16世纪初年,卒于16世纪80年代。在吴承恩写成《西游记》之前,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出现了若干文学作品。例如,宋代有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初有杨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