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首先在理论层次上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界定,并区分了习惯法与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差异,进而深入分析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融合的一面,指出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渊源,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同时,习惯法由于其与现代法制精神存在严重的文化差异,故又表现出与国家制定法相冲突的一面。文章深入挖掘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的方法,以求为转型期的中国法制建设提出一些可取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摘要]藏区土司法律既有历史局限性、阶级压迫性,也有社会管理功能和对藏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意义。藏区土司制度对藏族习惯法的成文化以及多元一体化产生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法与藏族习惯法的交流沟通;此外,土司法律对宗教的利用和吸收也是稳定辖区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神话中吸收法的内容是各民族早期习惯法的共同点,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刑罚现象在各民族神话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从中日神话中探寻早期刑罚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康巴藏区谚语是康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阶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口头文学,在部分的康区谚语中内含着传统法文化及当地人民朴实的法理念,是康区习惯法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习惯法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 ,内容上具有原始性、二重性和过渡性 ;制定者和执行者是父系氏族时代 (包括其后期与地域公社并存的阶段 )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我国权威辞书及有关论著认为习惯法产生于国家形成以后的观点主要是受英国法制史的影响 ;认为习惯法只有利于统治阶级 ,则是把带有片面性的传统“法律”概念牵强地套在习惯法上 ,而未能以历史实际作为概括的基础。现在应以讨论辩明正误  相似文献   

6.
公平原则主要是由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通过判例发展而来的一种海洋划界习惯法规则。长期以来,公平原则的习惯法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就目前而言,公平原则还不是一般习惯规则,而是特殊习惯法。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无疑是最有可能成为一般习惯法规则的。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 ,中国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文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 ,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 ,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传统、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形式的法律。游牧民族的法律制度自然不同于定居的农业民族。总的说来,蒙古法律是早期游牧民族习惯法的延伸和继承。因史料不足,对蒙古族以前的游牧民族的习惯法尚无深入研究。有关蒙古法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凉山奴隶制习惯法里探讨彝族妇女的法律地位 ,将清律中的相关法条与习惯法比较 ,用案例佐证习惯法的实施与效力 ,从而得出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比较清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相对多的宽松与灵活、得到的保护更多。  相似文献   

10.
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大学跨世纪民族调查——阿昌族社会调查资料,探讨了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形式,分析了阿昌族习惯法的现实社会功能及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根源。文章指出,正确处理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阿昌族社会秩序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昌族习惯法,二是要正确处理国家制定法与阿昌族习惯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权力支配: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习惯法是构建乡土秩序的基础,它大致分为“公”、“私”两类。以往的习惯法研究往往注重于“私”习惯法,而文章则着重考察建立在乡村权威基础上的公共习惯法。20世纪中国巨大的变迁可以看作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国家权力开始渗透并控制乡村,它摧毁了旧有的乡土秩序,建立普遍规则统治,而习惯法作为一种旧封建陋习被清除。当今民间权威的重建,习惯法呈一种复苏态势,有效地影响了法的运行。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在乡村的广泛深入,习惯法的影响成为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法律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文章以少数民族习惯法为研究视角,通过其与刑事制定法的关系来诠释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中的刑法规范陈光国原始时期,藏区各部落曾养成各种习以为常的行动方式习惯。在以后的长时期里,人们又很自然地连续不断地适用这些习惯,并把它作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不过到后来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阶级的出现,习惯便有了阶级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到阶级社会初期的习惯法,再到后来的成文法典的过程,并以原始社会的血族复仇习惯的演变作为例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到阶级社会初期的习惯法 ,再到后来的成文法典的过程 ,并以原始社会的血族复仇习惯的演变作为例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法律文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民族法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法,并有其独到之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各民族的习惯法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本文简要地概述了我国古代民族法律文献、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其特点,为从事少数民族法律研究提供文献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人们研究当时法律现象的一个有效又有趣的途径。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所描述的卖妻事件,反映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在解除婚姻关系方面多元婚姻法律规范的冲突和博弈。民间习惯法规范对卖妻行为的认可体现出对传统合理的延续,以及对底层民众解除婚姻诉求的变通处理,国家正式法对卖妻行为的暧昧态度反映出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无奈,维护神圣婚姻关系的宗教法对解除婚姻关系持基本的排拒态度和严格的限制规定。底层民众对习惯法婚姻法律规范的认同和选择不可避免地处在矛盾状态之中。社会的急剧转型加剧了多元婚姻法律规范的冲突,不同阶层人群对不同婚姻法律规范的认可和选择也体现出法律内在的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道德思想既有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又有人与人和谐相处、交融相谐的社会伦理道德意涵。法律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社会行为准则。古代惯例和习惯法是当时主要的行为准则,是法律的前身。古代社会生活惯例逐渐发展成习惯法,在习惯法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律令和法典。律令、法典、社会治理行为包含法律道德伦理意识,在社会生活规范行为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神判与法律器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判作为一种民族法文化现象,在世界很多民族中都曾存在,而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一直保留到解放前,并对今天民族内部纠纷的解决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神判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应有其合理和可能因素,这表现在各种形式的神判中几乎都有人的因素。对及时解决纠纷,息事宁人,稳定地方,维护习惯法的权威和神性,打击真正犯罪是有利的。中国古代的触角种判、占卜神判和烫伤神判都具这样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指出不是所有的神判都一定有人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领域,苗族习惯法以其“埋岩”、理词、契约、乡约、告示、寨老制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而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黔东南是苗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地,是苗族传统文化最为浓厚、风俗习惯与习惯法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因而,以黔东南苗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