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角色和地位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及人才观。  相似文献   

2.
时秀勤 《生存》2020,(4):0183-0183
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大纲新时代教学要求出发,突出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培根铸魂,用哲学视野引导生涯教育知行统一,大胆尝试体验式教学五种形式,解决“知道”到“做到”,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以知识与技能为单一评价内容的陈旧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琼 《生存》2020,(7):0050-0050
读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当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基本认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活动过程中开展语文教学,通过阅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我以实例谈谈是如何通过阅读实现“嗨”起来的师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6.
游思平 《生存》2020,(15):0166-0166
小组合作以团体的方式探索语文课程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同伴行为和相互参照来优化个人学习技能,实现全面进步。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群体合作教育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认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指导学生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将材料物理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汇入思想层面的引导.该文针对材料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炼出许多蕴含在物理化学知识中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元素,将这些范例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科研精神,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情怀因素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蔡英歌 《生存》2020,(4):0166-0166
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更加重视人才的品德教育,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德育进行渗透,不仅仅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更好的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在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以此更好的渗透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地学习,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日益多样化,深度学习是发展高阶思维的认知重构过程,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注重批判性理解、强调知识整合、促进知识建构以及注重迁移运用.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其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学会学习是其最终诉求.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应采用问...  相似文献   

12.
王建 《生存》2020,(11):0014-0014
随着高中语文的不断深入,写作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写作也是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传统机械式的写作套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在知识技能的强化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情感态度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而是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持续积累,不断的培养写作思维的提升,写作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艺术性。教师往往只强调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使得课堂缺乏活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只能是空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听、写,形式单调,而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那么就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兴趣,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怎样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是当前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教学实践,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16.
李磊 《社会工作》2009,(24):25-27
社会问题课程是指以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既是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广泛开设的专业课,也是颇受各专业大学生关注的公选课。问题观是指在认识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密切联系。社会问题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的问题观。  相似文献   

17.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那么,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初中学生又是通过何种途径掌握运动技能的呢?体育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些问题我作了初步的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我校这几年正在全面推行DJP教学与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19.
殷阳静 《生存》2020,(6):0052-0052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物理教学其本质上就是概念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加强概念教学,努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重概念的灵活运用,回归物理本质,践行课改理念,实现以人为本,推动课改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的改变过去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陈旧的教学理念,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一体的新的教学功能,新课程理念下要求中学化学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中学化学实验习题,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改变以往"单一封闭"过于注重课本内容测试性实验习题模式,从内容上要强化实验习题的现实性、活动性、综合性、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实践型、开放型、创作型、能力型实验习题.中学化学实验习题才能在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化学教学实践,浅谈己对习题内容形式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