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娟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2)
众多关于人的特性的主张,普遍围绕着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等问题而展开。人性与人的本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两者涵义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则属于具体概念。“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经验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方同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1):64-69,100
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人的可能性本质不仅是全面系统认识人的本质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界说人的本质最为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一个环节。人的可能性本质,指的是人以习得性的范式、样式、共相、符号、逻辑以规范客观世界,并通过实践创造或改变世界,从而也改变自身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人的可能性本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锦绣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4):482-485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卞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8,30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杨金沙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3):4-6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学思想。现在,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角度,在分析"单面人"思想、"全面人"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更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更客观地评价马尔库塞的思想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杨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面对“人是什么”这一永恒的命题,弗洛伊德以其“无意识”理论作出了新的解说。尽管他的无意识学说存在明显的局限和偏颇,但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应忽视的贡献:以反传统的姿态更新了理解“人”的观念;丰富了“人”的内涵,在特定的意义上支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推动了二十世纪对“人”自身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应宇芳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先哲贤人对此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求索。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具体本质的统一,并提出较为系统的人的本质理论,使人的本质观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对人的本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牛江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人性问题是西方思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澄清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从古希腊直到马克思,以追本溯源的方式逐个论述了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关于人性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42-43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就多有学者探讨。本文以人自身最进本的要素出发,探讨了人的基本属性问题,继而引发对人的特殊属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思索,以加深对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翠荣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5-89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深层次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劳动实践本质论”、“人的需要本质论”、“社会关系本质论”这三个命题是辩证统一的。探讨这三个命题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走出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关键是从人类的长远发展中去把握和理解“人”本身,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论证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赵卫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3):53-5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出发,对“类哲学”与“物的逻辑“、类与种、人与物等基本关系问题作了新的探讨;并对高清海等学者有关上述基本关系的一些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卢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85-89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人的类本质是实践劳动,它将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将人和人、集团和集团、阶级和阶级区别开来.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人的本质的学说.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准确把握,对于指导、推动人的现实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文化的关系,鲁迅小说世界的人物都是受到周围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打着时代和民族文化烙印的人物。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素质的高低。鲁迅小说世界的病态"文化人"群像是鲁迅目视下清末民初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病态社会文化的产物。鲁迅通过病态"文化人"群像的塑造、剖析和批判,旨在颠覆制造病态"文化人"的罪恶渊薮———中国封建专制文化;通过封建专制文化批判,最终实现民族文化反思、民族文化建设和"国民性改造"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从生理、精神、实践等层面固然可区别人与其他物种之不同,但皆未正确揭示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站在社会性视域考察人,其突破性贡献不在于终结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讨论,而旨在为人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支撑。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历史事实使得人永远既包含人性又包含兽性;人性同人的本质一样具有稳定性特征,就具相而言,通常改变的只是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在人性中比例。从某种维度上可以认为,人的本质内涵于人性之中,而人性中并不是所有部分都隶属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与人性之关键不同在于两者是从不同维度来考察人之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
周军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1):96-98
人的有限性本质获得普遍性的假象遮蔽着人与人类之间的区别,并为人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历史上存在的众多的人的本质的定义表明了人的真正本质是"无","无"是人的本质在现实中丰富和充实的前提,"无"随境而生成人的有限性本质. 相似文献
20.
“人是什么”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要面对和思索的谜题,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一谜题的解答各有特点,也存在一些片面性。马克思在吸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学说尚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经典论断的基础上,引入主客体视角,力求以这一视角来阐释马克思“人的本质”的不同层面,从而达到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目的,为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继承与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