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魏徵二人是贞观时期儒家文学观重建的主要人物 ,又是这一文学观的自觉履践者。高度的政治警觉和骨鲠儒雅的品格 ,使他们以诗为谏 ,把诗歌创作作为实际事业的一部分。从内容到风格 ,二人的诗作均表现出儒家政教文学观的履践和北方诗风的延承 ,诗风古朴质直 ,因而在南朝化的贞观宫廷诗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治国方略是指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性的计划、方针、政策。作为贞观时期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贞观政要》治国方略的产生、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于贞观时期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受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文化传统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鲜明的阶级特征和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思想和文学三个方面。在越南文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中,这些影响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佛教、道教等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影响,则贯穿了整含越南文学的创作进程。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探寻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贞观宫廷诗坛风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盛世,诗坛上的宫掖遗风,与唐初统治者对南朝文学艺术的喜好和提倡有关。就文学自身而言,以宫廷诗人为中心的贞观诗坛的矛盾现象,是魏晋六朝文学嬗递的延续,也是唐代诗人以南朝声色为基础、融合北朝贞刚之气,以表现恢宏雅正之新朝气象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大臣们能够注意借鉴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出台了一些较合理、切实可行的革新措施,使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分析了贞观时期社会和谐繁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贞观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期。贞观年间;唐王朝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采取了许多符合历史潮流的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和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任何历史  相似文献   

7.
唐朝贞观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学现象 ,这一时期既有南朝文学之遗风 ,又有鲜明的文学革新之意识。这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和理论 ,大都是谏官 ,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环境 ,促使他们对文学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 ,是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成功的设计 ,为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宋时期词体创作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变化,认为北宋是封建政治经济从鼎盛走向没落的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学与市民文学的盛衰交替的转变期,这对词体创作的影响表现为市民意识与士大夫意识、新兴都市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妥协,并推动了一些词派词风的产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9.
贞观时期关于讳礼、婚礼、尊亲礼等的改革,直至《贞观新礼)的颁布,不仅使传统的礼制更加完善和进步,而且对贞观之治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贞观礼制改革后的礼的世俗化,使礼摆脱了“礼不下庶人”的桎梏,成为社会上人与人交往中所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将“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运用,并演化为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合和”思想,开创了贞观时期君民、君臣和华夷之间和谐相处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合同文化的基调,使“贞观之治”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将"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运用,并演化为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合和"思想,开创了贞观时期君民、君臣和华夷之间和谐相处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合同文化的基调,使"贞观之治"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唐代武后时期的明堂乐章是唐代唯一付诸明堂祭祀实践的歌辞,与唐朝前及贞观时期的明堂乐章在篇章结构和措辞用语等方面均大不相同,其异变之处既是武后朝礼乐改制的体现,也是武则天出于政治上自我宣示的考虑。《皇嗣出入升降》这一篇章的增加,是武后集团与李氏集团斗争的体现;乐章结尾增加的宫、商、角、徵、羽等五音之章,也折射出武后不泥于古制、重视明堂布政功能的认知。武后明堂乐章与贞观时期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武后乐章曾在明堂祭祀中实际奏唱,而贞观时期未建明堂,乐章的创制纯为理论勾画。  相似文献   

13.
潮汕海洋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的海洋文化悠久传统,潮汕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培育了潮汕地域的海洋文学。潮汕海洋文学曾经在明清时期呈现繁荣。潮汕海洋文学已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并显示出海洋文化的鲜明特色,它充分体现了潮汕日益增长的海上活动和海洋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地域性、神秘性和原创性,潮汕海洋文学是潮汕海洋文化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元系统的角度,对佛经翻译对魏晋时期文学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以及文学流派和集团的形成的具体影响做出了分析。认为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的文化多元系统构建中起了中心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化小说略论斐人随着“伤痕”、“反思”文学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文学自身也由感性哭泣时期而进人到了理性反省阶段。但这两个文学时期,依然还是带着强烈政治色彩与批判意味的“载道”文学时期,作家的思维层面基本上还停留在政治历史层面上,文学对于自身的把握和...  相似文献   

16.
贞观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民族关系是体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表现,为此,简要分析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7.
贞观文坛活跃着一位创作力旺盛的宫廷女性——徐惠徐贤妃。徐惠不但以其文学才华备受唐太宗优宠,在宫廷游宴及应制赋诗之际创作了大量渗透着才女气质的诗作,并在唐太宗宫廷特有的文化和政治氛围的熏陶下,创作出了历来备受史家称誉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通过对徐惠诗文创作的系统研究,从而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贞观文坛提供一点素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破阵乐》是唐太宗制礼作乐的丰硕成果之一。以《破阵乐》为具体个案,追寻它在唐诗中留下的痕迹,分析《破阵乐》作为文学描写的对象和题材之一在唐诗中的直接表现、其内在崇武精神和尊儒传统时贞观及以后诗坛影响的间接表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礼乐文化与文学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锡邑典型的文化家族有顾氏、秦氏、华氏等.其文化的兴盛主要体现为对教育科举的重视,书院私塾的创办,家族印刷业的兴盛以及地域与家族文献的整理等方面.若就文学实践而言,顾氏家族极具特色,如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宪成家族簪缨累代,诗文卓荦.而以贞观、贞立、顾彩、顾翰为代表的梁溪顾氏词人群,词风清丽,遒劲爽健而不失含蕴绵密,于康乾词苑坛坫高筑,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