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宁夏"三棵树"以令人瞩目的文学成绩,引起全国文学界的重视。随之,关于宁夏"三棵树"的阐释与研究也多了起来。整合这些研究文章不难发现,文章多集中在对创作主体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建构上,尤其表现在批评方法上的意识契合,批评指向上的精神价值认同,以及批评形式上的语言文体的自觉。同时,在审美距离与历史语境的观照下表现出来的圈子化、文本阐释的封闭化等问题也颇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探讨应该注意该批评自身之中存在的诸伦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如果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存在于“叙事伦理、创作伦理、文学伦理、社会伦理与批评伦理”五者之闯的复杂关系,不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与辩证的把握,那么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柔石小说创作中的主体认同与启蒙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柔石的小说创作中,文本展示的写实画面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丰富复杂的思想"引力场"。普罗意识和人文情怀这两种内涵相异的现代启蒙向度构成了其中富有张力的两极。作为创作主体的身份疏离与认同使文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分殊与缠绕的态势。这一特征不仅在他的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中得到鲜明体现,而且也透过文本所呈现的写实精神与浪漫基质获得生动传达。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意识”上的民间意识,以作品的文学性形成对文化的“本体性否定”,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存在意义的独特审美空间和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6.
<为奴隶的母亲>创作主体的男性身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本的内在面貌,其人生经历和精神体验的性别烙印构成文本所负载的丰富信息的一部分,进而影响到小说的形式层面:叙事者对小说人物称谓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小说的聚焦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着性别上的意识形态关系;叙事者有意隐蔽的声音往往暗含着一定的性别意味.  相似文献   

7.
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主要经历了从黑格尔、萨特到法农的衍变历程。黑格尔首次将主奴关系的欲望辩证法引入主体的认同机制,将主体的认同与他者密切关联,而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则是主体认同的普遍性机制。萨特秉承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基本观念,将“凝视”揭示为一种人类本体论上的敌对关系,主体是在他人凝视的眼光中来完成自我塑造的。法农则将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萨特的凝视暴力理论直接运用于后殖民的批评实践,开创了其后的后殖民话语潮流。  相似文献   

8.
张芸  程茜 《东方论坛》2007,(1):33-39,118
反讽思维的发展与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步.苏格拉底的反讽首次表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摆脱了外在规定性.浪漫派反讽理论极大地扩大了反讽使用的范围,强调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自觉、反思和自由.随着主体意识对宗教、伦理价值体系的质疑,现当代文学文本中出现了反讽的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让-皮埃尔·里夏尔是法国当代一位充满活力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强调对文本的"直观"和"体验",着重探讨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的范畴.他还继承了加斯东·巴什拉的主题批评,从文本的表层"现象"(主题)分析入手,努力寻找文本深层的主题网络.读者(批评家)在文本这个客体中与作者相遇,在感觉和意识世界中进行两个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由此把握作者的意识或想象世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崭新的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菲利普.拉金的若干首诗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切入点,挖掘拉金诗歌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指出拉金是一位拥有生态意识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