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符号经济与非物质化的信息经济、媒介经济、生态经济、都市经济、文化经济、环境经济、旅游经济、休闲经济、形象经济的典型信息系统要素及创新元素的关系,完成了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数字创新系统研发与内容资源的符号结构阐发,并在汉文化诗学符号表达体系、汉字文化神话符号表达体系、汉文化历史符号表达体系及中国生态资源、生态文化典型信息的数据模型与演示符号表达体系、中国城市文化的符号表达体系的归结中,探索了符号经济的国家数字文化创新系统,并提出这一数据库与信息模型建设的相应对策与信息典型化的方法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符号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成功的文化产业都包含符号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是符号文化运用的典范.符号文化不仅是孕育文化产业的土壤,同时也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本.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特定符号文化转化并催生发达的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如特定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创新基础上的复制、成功的商业运作、法律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通过符号文化的创新,推动中国新时期文化产业的振兴,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须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科学家创造力最内在、最广泛、最持久的源泉,是创新活动自觉开展和成果不断涌现的土壤。对创新文化的正确认识和传播,将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创新;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春节符号谈文化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是中华民族参与度最高、最隆重的节日,其文化的意义往往通过一定节俗活动体现,文化符号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符号不断丰富变化的形态和延续不断的深层内涵,是把握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当前“春节符号”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国结”在春节的应用和发展为例,探讨现代生活空间里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有助于将宏观的文化视野和具体的创新举措结合,形成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的历史是一个主体性建构的过程。湖湘文化在"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晚清—民国"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地方文化"走出去"的单向研究模式有待突破,而"全球本土化"的双向视角有助于探讨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地方文化为建构全球多元文化体系做出了贡献,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为自身带来一次再地方化式的创新发展。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官办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群体为依托的几种主要传播模式。要通过杂合的传播内容、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以及多模态的传播形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话语建构,即本国自我话语描述和他国话语描述相互博弈的结果。作为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文化符号对外传播的效果直接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成效。当前,中国文化符号的对外传播应体现“和平发展、求同存异、负责任大国”这一国家形象战略传播目标,采取整合策略,一以贯之地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格局。淄博地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对地方文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营造舆论强势,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等举措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淄博地方文化建设的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留给后人一个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既是回归传统又有超前意识的思想文化体系。船山思想为不断演变发展的湖湘文化提供了充实的、多样的文化资源,而迅速崛起、不断演变的湖湘文化则通过对船山思想的多元性诠释而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在缩短空间距离的同时,也给全球各个地方带来了冲击。于是,地方再次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产生了不同背景下对地方的理论建构与价值阐释。当代西方理论界对地方的不同背景下的理论建构,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空间与地方、全球与本土、环境与生存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付茜茜 《天府新论》2020,(6):135-144
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甚至话语体系等都不断被技术重构。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人设”一词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典型网络词汇,作为一种被设定的概念化符号形象,它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而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在无形中进入大众消费端,进而转化为符号资本与经济价值。网络“人设”符号的出现,是数字经济时代符号消费产业对于网络文化环境强有力的适应和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症候,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鲜明特征,“人设”符号消费虽鲜明体现于精神层面,却能在资本市场和受众市场形成强大力量。本文将对网络“人设”从概念到符号资本的媒介建构过程进行深入阐释,通过对“人设”符号的理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网络文化症候、媒介舆论环境与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文化并非“文化逆流”、“文化倒退”,而是与主导文化相对此而存在的范畴,要以主导文化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性指向相契合与否来界定其价值。复杂的历史境遇酿就了反文化的多重价值品质,当主导文化与人类文化进步取向背道而驰时,反文化则形成塑造新的主导文化形态的建设性力量;当主导文化与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向合而为一时,反文化就会成为主导文化发展的张力。在历史的流程中,正是在这种建设性力量和张力的交替变换中,甚至是在两种力量的同时态共存中,主导文化不断地被建构着、消解着,进而演化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17.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承载着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存在的,只有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才能保持其文化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中都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其原生的文化意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与通过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多元文化对话的目标背道而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资源范围,因此它的传播应更多地选择公益性传播模式,产业化的传播模式也应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掠夺式开发。  相似文献   

19.
20.
俞启义 《江汉论坛》2001,46(7):77-81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考察了我国现阶段文化建构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了建构新文化的多重视角、艳内涵和创新机制,并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出发,论述了市场经济文化模式、我国市场经济的定位及其文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