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官僚制腐败产生的制度原因分析姬金铎中国古代官僚制中腐败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官僚制的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古代官僚制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曾经建立有一整套的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如果从现代的官僚制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僚的腐败是体制性腐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君臣之间是典型的交易关系,因而做官发财的理念成为君臣双方的共识。但是古代官僚的薪俸普遍不高,只能腐败致富是古代中国的一般状况。不过,从经济学角度看,让官僚通过腐败实现发家致富,相当于给予官僚剩余索取权也即腐败的权力,更有利于解决君臣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符合中央集权的需要。当然,中央集权导致的产权残缺,也为官僚腐败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央集权体制与官僚腐败属于典型的共生关系,在传统政治体制下,官僚腐败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反贪仅具形式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北宋末年吏治腐败的原因乐文华,杨霞飞一、专制集权的官僚政体是其根本原因自秦始皇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在专制集权的官僚政体中,皇帝至高无上,他拥有最大的官吏任命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等等,是专制集权制度的核·0和关键。因而,皇帝个...  相似文献   

4.
卜宪群在 1999年 12月 2 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 ,古代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 ,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 ,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 ,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 ,行政文书的运转 ,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古代官僚制度还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官僚制度下的各级官僚本身虽然不是一个阶级 ,但他们附属于国家机器 ,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本身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官僚制的设官分职、运…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反腐     
所谓文化反腐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渗透到法律制度和人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反对和防止腐败之目的.落后文化导致和催生腐败,先进文化则可有效抑制腐败,并为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的根本方法,但制度反腐除了制定法律制度条文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精神的建设.文化反腐可为制度反腐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皇权膨胀,皇帝为满足私欲,往往撇开官僚群体,利用宦官等私人行权,形成对体制规则的冲击和破坏。作为一种本能反应,士大夫集团内部出现了渐趋明确的群体认同意识,由此导致了君臣之间的疏离和一定程度的对抗。明代尤其是晚明士人主体以自身生存所依赖的文化资本和官僚体制来约束皇权,争取部门职权和行政程序相对于皇权的独立,即权力的客观化,实际上是在尝试构建对君权进行制度化约束的君臣权力关系新格局,这与传统君臣相处之道和皇权运作方式是矛盾的,不仅不可能被君主接受,亦不被皇权的趋附者及皇权维护者接受,由此导致了官僚群体间裂痕的产生。这是把握晚明官场生态和政治权力斗争之特点,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段历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腐败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实质是"以公权换私利".由于公权具有"商品"的属性,公职人员具有"经济人"属性,所以以公权换私利成为了可能.腐败成本低,反腐制度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诱使腐败发生.制定反腐对策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公权的"商品"属性和公职人员的"经济人"属性,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公开信息、加大惩治等途径,使腐败得不偿失,最终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8.
周俊琪 《东南学术》2005,(Z1):81-86
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封建制下无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税权关系,税权的集与分始自第一个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秦.税权作为政权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中央税权为皇权所把持的话,而地方税权则主要由各级官僚行使,其集与分与政权的集与分相适应,皇权与官僚制的关系决定着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方向与程度,史实表明,税权与政权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历史统一性.当代中国,税收分权与行政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必须也只能实行宪政解决,以实现从国家集权型财税体制向工商基础型公共财税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反对特权腐败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厘定制度与规则的区别,往往侧重于规则反腐。由于规则的易变性和规则制定往往成为特权者的专利,致使不与制度结合的规则不仅没能成为反腐的利器,反而成为滋生特权腐败的渊薮。因此,必须在科学厘定规则与制度的基础上,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深化宏观制度改革,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在权力来源上遏制住特权腐败的高发和多发势头,从根本上有效遏制特权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反对特权腐败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厘定制度与规则的区别,往往侧重于规则反腐。由于规则的易变性和规则制定往往成为特权者的专利,致使不与制度结合的规则不仅没能成为反腐的利器,反而成为滋生特权腐败的渊薮。因此,必须在科学厘定规则与制度的基础上,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深化宏观制度改革,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在权力来源上遏制住特权腐败的高发和多发势头,从根本上有效遏制特权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腐败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既有现实的因素 ,也有传统性的根源。本文从古代中国政治统治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家国同构着眼 ,考察建构在其上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严密的官僚管理体系、单一的德治主义的政治治理模式和人治的统治传统 ,分析它们与产生传统政治腐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由于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官僚集团的寻租活动盛行所导致的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国家开支不断增大,税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崩溃的过程,并用大量的经济史、人口史资料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认为,皇权至高无上不受约束、国民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法权结构是导致中国皇权社会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和对权力的控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惩贪肃吏,但是社会贪腐并不能根除,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封建统治的集权专制.我们党应以史为鉴戒,吸取古代惩贪肃吏的经验教训,进行制度创新,用制度规范各级官员的行为,用制度约束和杜绝权力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雍正反腐败在清代最有成效,但为维护皇权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雍正在反腐败时也向军事势力和官僚势力让步,在不同程度上宽免了功臣后代、满族、八旗、官僚等权贵阶层的腐败行为,此为雍正反腐败的政治极限。  相似文献   

15.
过程防腐是当前中国制度反腐的最薄弱环节,其缺位直接导致了制度反腐效果的不理想。它作为制度反腐向更深层次推进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过程防腐机制建设作为深化制度反腐的战略重点,推行更大范围的政务信息公开,健全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体系,将权力监督的重心由结果控制转向过程控制,并切实发挥制度对过程防腐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当前,从过程防腐的环节探讨制度反腐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对策,将有助于从各项党政工作的过程中抑制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这至少为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个别地方政府借鉴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在预防腐败上的成功经验试行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尝试运用"经济治腐"的理念来实现廉政建设的目标。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廉政保证金制度备受争议。从制度经济学分析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廉政保证金在反腐上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廉政保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决定了其在反腐上的有效性,但法理上的冲突导致了其在反腐上的局限性。需要完善廉政保证金的制度设计,规范制度运行机制,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要做好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廉政保证金在反腐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腐败,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对现实深刻影响的表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自身演变的反映。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封闭、保守的小生产观念和高度集权的皇权政治思想,自然构成了它的主框架。过去把这种皇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往往归结为农民觉悟低,受地主阶级的欺骗和影响。然而,农民为什么觉悟低,会接受这种欺骗和影响呢?这是有其物质条件和经济原因的。一是在封建社会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从事着个体、分散的劳动;零散的、单独的小规模的经营活动,把其束缚在一个地方,使他们彼此隔绝而不可能理解自己阶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发的场域视角,非典型腐败主要包括政治域的隐匿权威、法律域的立法腐败、经济域的信息腐败、社会域的语言腐败、学术域的学霸腐败和艺术域的权威腐败。本质是民主政体和市场体制不完善及相应制度规范缺失状态下权主为个体或集团利益实施的一种滥用公权、私权和共权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且具有隐蔽性、全域性、泛权性、阶段性、群体性、相生性、致损性等行为特征。非典型腐败的动力机制可解构为其生发运行的人性基础、内生力量、心理基础、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从体制转轨角度看,大量存在于夹缝中的制度租金不但诱发了寻租行为,而且因以权力粗暴干预市场为特征削弱了治理寻租的正当性,也为非典型腐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相对于权力治理,非典型腐败宜采用制度治理。以制度约束权力,建立对市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重塑社会治理结构;制度供给及时响应制度需求,消除制度租金,并坚持以市场化为制度供给的基本导向;强力反腐,制造“奥尔森震荡”以改变反腐制度的演进路径,推动反腐制度变迁退出低效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官僚经济行为的矛盾特征及社会效应□陈自芳在任何社会中,制度都是决定的。制度孕育出特定的官吏,而官吏的行为又对制度的运作和变迁发生反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官本位和官僚专制集权传统的国家。官僚经济行为在近代制度变迁和反复出现的经济动荡中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