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文本间性理论颠覆了结构主义自足的文本观,不仅为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史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起点.文本概念揭示了文本间的交织现象,任何文本都既联系又区别于其他文本,并在这种区分中获得自身的意义.文本间的内在勾连生成一种新的历史观,这种历史不是历时累积的历史,而是具有共在结构的历史,任何文本的意义只有在这一历史中才能得到阐释.同时,这一历史观也能在事物的角度性呈现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既不能脱离人的内在生理活动,也不能脱离人的外在社会性活动,其生成过程是个体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生成是其心理机制的综合反映,整个过程将受其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反言之,道德情感在留守儿童品德结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理论价值在于不仅推动着自身道德认知、意志、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格。  相似文献   

3.
方用 《晋阳学刊》2007,(5):72-76
情感是"科玄论战"中参战各方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具体展开为:情感在人的存在中居于何种地位,情感在何种意义上参与了世界、人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构成,情感是否可以作为通达有情世界及有情之人的方法.这些讨论从存在与方法等层面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情感本质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认知范式与政治价值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价值体系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层次意义结构,各种政治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建构虽然都有着复杂的背景,但又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认知范式中进行的.历史上人类的认知范式大体上存在普遍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三种形态,以这三种认知范武为背景而生成的政治价值体系,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利弊.认真地分析了解这些认知范式,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提供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的新思路,是我们应该去直面的一个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生成的新样态史料,在存在形态、生成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革新,使史料在历史知识建构过程中呈现新的符号学意义.新样态史料是技术符号,具有大数据“体量巨大、种类繁多、传输迅速”等外显特征.新样态史料保存了传统形态史料的真实性,并赋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特征.新样态史料是语言符号,体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性轨迹,也记录着与这种理性活动相伴随的情感活动.新样态史料是价值符号,表现一个社会的整体存在和利益关切,也反映社会中的个体维度和价值观念.新样态史料是学术符号,遵循既有历史学学术规则过滤掉大量依托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海量伪历史信息,同时要求历史学家运用跨学科方法研究相应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心理学一直非常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对于主体情感需要和态度的思考、抒发以及掌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因此,反映在造物艺术审美方式和态度中,也因不同时代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趋向而有所差异并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人的情感的自发和人对情感的自我控制与平衡两方面,着力分析中国古代造物艺术中"动感"形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即:情感的自发与"动感"表现形式的一致性;情感的控制与平衡塑造"动感"形式的适度与和谐.由此增强对当代造物艺术中"动感"意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知识生产的意义生成并不只存在于文本及表征系统中,也存在于非表征性的具身实践、特定情境、媒介惯习、情感、需求及动机等的交互耦合中。表征与非表征协调作用,构建了网络知识生产的完整意义。非表征文化为网络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切入点。认知主体与环境、物质化媒介、知识平台等构成彼此关联的共同体。在离身与具身认知交互视域下,网络知识生产传播应从关系性体认入手,以实践中的认知主体为核心,通过知识生产观念转变、知识关系网络重塑和知识服务升级重构网络知识生产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8.
魏晋妇女生活及思想中涌现出的新因素是魏晋时代大变动下的产物.以前大家在研究魏晋生活及思想时常常忽略了妇女的存在,或者少有关于妇女的专门论述.其实,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是研究这段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方面.本文拟对魏晋妇女在生活及思想中表现出来的新因素的内涵和意义作大致的阐述,并试图探索生成这些新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它的存在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今天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我们依然有许多认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制度,它所在封建王朝中起到过怎样的作用?它的废除给了我们怎么样的思考和反思?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文章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浅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怀乡、恋祖情结之于苗族人,是对过去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巡礼.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是可以循环的或是可以重复导演的,民间文艺本身就是在对某种已经完成了的过去的事件的叙述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生活的过程.它在生成过程中依据审美心理、习惯心理定势的规范化和因袭倾向,充分地展示出"过去"、"历史"、"故土"对于精神、情感活动的涵盖能力,证明着它的现存性、具体可感性,以象征性的回归实现自我抚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