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川黔菜肴文化异同的比较研究,探讨出其相异的原因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即不同的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造就了两地菜肴文化的差别,而其相同的原因不仅是相互密切交往的结果,而且也是两者属于子母系统的关系.两者异同的论述有其厚实的现实论据与历史渊源论据.由于民俗的传承性使川黔菜肴永保各自的特色,而民俗的变异性和移风易俗的特点,将使川黔菜肴文化不断发展提高,这就是两者必然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与湘川黔土家族有显著差异。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民俗化、宗教化、群众性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特别重。  相似文献   

3.
民俗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要素,各自具有自身不同的含义和特点.但民俗与道德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加强与民俗的结合,探索民俗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菜肴的命名,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异”,可以为中式菜肴的英译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梳理各种中式菜肴名称,探讨其英译策略,有助于中式菜肴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也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准确的菜肴译名可以帮助外国客人既能品尝到我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又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提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析海南“春游”民俗现状,发现其存在以下现实困境:一是乡风民俗组织者倾向于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二是乡风民俗传承非理性依赖技术,三是乡风民俗外形与内核趋于同质化,四是乡风民俗过度追求有序而摒弃无序,五是乡风民俗承载组织与受众者的二元对立。这些困境也是当下乡村习俗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改造旧俗、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启示,包括民俗活动中将针对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结合,乡风重建中寻求人文关怀和科学理性的交融,民俗仪式中兼顾传承精华与特色个性,民俗活动中善用熵值理论平衡无序与有序,民俗承载组织的发展和个体需求相结合,以重塑乡风使其能适应新时代人们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发展的文化需求,进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民俗体育浪漫主义元素消逝现象进行阐述,再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即: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民俗体育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社会转型期西方强势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最后提出其现代化发展对策,如:转变观念,强化思想认识;普及民俗体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自信;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大胆借鉴,适当的现代化改造等。  相似文献   

7.
英、汉植物名词民俗语义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植物名词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诸多因素,不同的民族的植物名词在民俗语义方面会有所异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探析。  相似文献   

8.
川黔古盐道是川盐入黔、销黔的重要通道,其从以食盐为核心的物资运输与商业贸易通道向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社会生命形态转变和延续,体现了古盐道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川黔古盐道社会生命史的演进与生计策略、地方治理、文化表达等空间实践密切关联,它们之间的张力形构了古盐道的形成、发展、衰落与重生。现代文化遗产运动和文化经济发展将赋予古盐道在新的社会生命阶段更多符号意义和实践价值,推动古盐道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的多维转换,功能也随之转型。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文化产业带是系统性保护与利用川黔古盐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发挥川黔古盐道作为一项线性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府席虽然有几种名称,但其菜肴、民俗事象、宴席禁忌与文化内涵基本相同。其程式相对固定,分为筹备与祭拜、尊席、安席、谢客和送客等阶段,在餐具、家什、菜肴和人们的言语等方面有较多禁忌。水府席是湘中地区的一种传承了近200年的特殊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五四”作家对民俗的关注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对民俗的描写使“五四”乡土题材小说具有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显示出更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思想与他深受集美乡土文化影响有极大关系。这种影响终其一生, 使滋养他的下层文化与其从上层社会习得的精英文化, 在他身上形成特殊的整合, 这突出表现为他对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所持有的极具个性化的民俗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经常在文化艺术领域发生碰撞,尤其在绘画方面。写生作为绘画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着研究,其中,“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傅抱石和李可染为例,在两种写生观的发展中探究中西方写生观的对立统一,对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进行比较,并追溯中西方写生观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ヒ和ご作为格助词分别都有很多种用法,并且两者之间又有一些学习者容易混淆的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两者都可以表示原因,但是两者的使用场合和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了解和掌握两者的异同点,对学习者日语水平的提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社会和思想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追溯了这些"同"与"异"产生的原因和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同途径,以期为当前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巴渝主要指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方志记载的民俗内容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至民国的巴渝方志目前能看到的有30多种,其中除少数方志外,大多数巴渝方志都记录有民俗内容,包括冠礼、婚礼、丧礼、节序等。研究发现,冠礼在巴渝久废,但在古代巴渝男女成婚前一日,为男命字,为女加笄,是为加冠,但只通行于乡绅家庭。婚礼中的六礼在巴渝各地不尽相同。丧礼中的“复山”为古代部分巴渝地区独有民俗。节序中的“倒牙”流行于川蜀而不流行于巴渝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巴渝方志民俗文献有其研究价值,不仅能从巴渝方志中考察民俗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找到演变原因,探讨巴蜀民俗的异同,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民俗习语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生存方式 (包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 ;②礼仪规范 ;③色彩取向 ;④英汉动植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研究英汉民俗习语反映的民族心理异同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维吾尔民间有五种常见的求子方式。然而 ,在每一种方式中出现的民俗现象若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 ,其意义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头脑中对事物的固有概念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场景而在另一场景中产生了隐喻或转喻作用 ,因此 ,在民俗研究中我们应重视研究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发展及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形成了宁夏特有的民俗及文化。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远古的旧石器晚期,秦汉以来是其发展较快的时期,到宋元明清逐渐趋于稳定,发展到成熟期,这是土著文化与内地文化交融的结果。纵观宁夏民俗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有相对封闭性、差异性、相对落后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等特点。认识民俗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先进的文化融入宁夏传统的民俗文化,兼容良好民俗,改造落后的恶俗,为宁夏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与海登·怀特文史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样是探讨历史的书写问题,中国乾嘉时代的章学诚与当代的新历史主义学者海登.怀特都将目光聚焦于文学和历史的关系上。前者提出以文济史的治史方法,后者构建了一整套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两者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根植于不同文化、传统与时代背景的根本性差异。文章通过对两种文史观的比较,揭示了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