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少数民族人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本数据,对北京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巧玲 《社科纵横》2014,(12):115-120
人口变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因。对人口变动现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发展的趋势,以期对学术界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从常住人口总体、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动情况,发现北京市域整体处于规模快速扩张阶段,人口空间结构的改变体现在不同区域相对比重的变动上,人口分布延续了高度集中在中心城的格局,新城人口疏散作用不明显,城市单中心近域蔓延态势未发生根本改变,中间圈层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调查”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市未来 5 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 :北京市户籍人口在未来若干年会保持上升趋势 ,2 0 35年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适当调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对于改善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7):87-91
本文运用人口密度分析,四分位数计算法,分享—偏移分析法和人口—经济耦合模型计算法对陕西人口格局的趋势变动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说,一个社会的人口增长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均会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增长。甘肃省也不例外,本文从人口的总量、结构及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两点结论和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以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为出发点,以出生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为落脚点,研究影响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北京劳动力资源、完善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完善生育政策以及探讨北京今后劳动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风 《创新》2017,11(6)
中国已处于消费拉动时代,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居民消费率对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的冲击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与老年抚养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正向性、单调递增性不同,少儿抚养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较为复杂,前期为正向、后期为负向;从长期来看,老年抚养比变动是居民消费率变化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2年劳动力市场数据,深入分析了首都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和走势。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充足,但未来可补给的人口减少;35岁以前户籍就业人口占比不高,户籍人口分年龄别的就业率"两头"偏低;第二,2020年以后,支撑北京人口红利的人口流出省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减少,北京常住劳动年龄人口的存量和增量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判断,未来北京将可能遭遇"用工荒",既有"总量荒"问题,也有"结构荒"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三项政策建议: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就业需求层次;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同时,充分调动户籍人口参与就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正在受到关注.日本、韩国、印度也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日本、韩国正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负增长所困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效果不佳;而印度则不得不应对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正面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严重挑战.依据日本、韩国、印度的人口政策经验,我国应尽快启动人口政策调整机制,把握时机,为人口问题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2.
人口状况及其各种变动既然对贫穷、就业、饥饿、住房、教育、环境、老人、婚姻等社会问题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因此,为了有利于缓和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深入地研究人口的各种变动,探讨最优的人口发展目标。鉴于人口发展目标问题内容非常复杂,涉及面很广,既包括人口自然变动,又包括人口机械变动、人口分布和人口社会变动;既包括人口数量变动,又包括人口质量变动,不可能在本讲中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所以在这里将着重阐述确定最优的人口自然变动目标的问题。确定未来人口自然变动最优目标的原则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政府和人口研究工作者都在纷纷研究未来人口自然变动的最优目标问题。据1977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趋势与政策》的报告,在世界各国中,“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对该国发展有影响,需要接受并希望通过干预改变目前人口发展状况”的国家约有156个,其中态度积极的有40个(包括21个发达国家和19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服务管理人才现状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亿,占15.5%。2015年,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7%,人口总量达到2.48亿。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增长20%,老年人口数达到约5亿左右(见图1)。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区县间医疗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医疗资源的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通过对北京市三种主要医疗资源在十八个区县间的配置进行区县人口公平性分析,表明医疗资源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县人口不公平性,并且这种不公平性在逐年加剧。同时,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对流动人口应对不足。因此,政府应该在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及实施中起到更多的主导作用,加大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投入,并且关注人口变动对医疗资源配置产生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人口结构变化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上海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变动而不是原先的数量性变动。文章分析了上海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包括年龄结构的高龄化和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代际结构趋于下降,以及市郊农村人口数量和比例迅速下降、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比例的迅速上升等。由于不同人口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为此,企业应根据市场细分的要求,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11):80-82
契丹民族之所以崛起于中国北方并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边疆王朝,有其诸多历史原因和条件姑且不论之。但与其中契丹民族秉承的人口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建国前抢劫财富和掠夺人口来增加劳动力;"军国之务,爱民为本",辽政权对人口增长采取提倡、奖励的政策;"得地无民,将焉用之"。这一人口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在辽代统治的阜新地区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特点、分布、人口流向有重大影响,推动了契丹人口更大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人口经济学与人口发展的经济效益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本文仅就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谈点一己之见。所谓人口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而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是这三种人口变动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大小、强弱和好坏程度。先看人口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口的自然变动,即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方面。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所知,全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1,882,511人(不包括台湾省)。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人口为5.4亿多一点。  相似文献   

18.
制度对人口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与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当发生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时,一些旧的制度形式将丧失支持力量和存在基础,新的制度则应运而生.制度对人口的具体作用表现为,促进和抑制人口数量变动、调整人口分布、改变人口结构和维护人口秩序等.不同制度对人口行为和人口发展作用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政策和法律往往依赖政府机构去落实,甚至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当官方制度目标在推进过程中与民间制度发生冲突时,民众则设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便减少利益损失.当代独生子女政策即有这样的官民博弈表现,农村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9.
当前,市内人户分离现象已经成为北京及各大城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本文根据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变动趋势、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人户分离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市内人户分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差异较为显著;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呈递减趋势;常住人口重心相对稳定;常住人口分布离散趋势不太明显.同时探讨了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 外来人口聚集、 住房价格、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导向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调控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