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旨在建构超越西方的中国叙事理论努力的结晶,近年来,谭君强教授通过一系列颇具分量的论文与专著,在学界提出并倡导"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谭教授建构"审美文化叙事学"的学术努力是以"理论框架构想-具体理论问题探讨-文学批评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的,显现出论者严谨的学术求索精神.在总结谭教授批评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概括了"审美的文化叙事学"的独特研究路径,并指出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叙事文本做出审美分析与审美价值判断,仍有待我们积极的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谭君强 《社会科学论坛》2010,(22):154-163,184
叙事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到现在依然在延续。在国内外,对叙述学理论的扩展、完善与深化不断在进行。"审美文化叙事学"是在叙事学发展中所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的缘起、历程与理论思考,"审美文化"的意义以及与叙事学的内在关联,"文化叙事学"的旨向与状况,审美、文化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等,均在回应胡俊飞相关论文商榷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文化研究的浪潮,叙事学也经历了文化研究或"文化叙事学"的历程."文化叙事学"的构想尽管不无合理性,却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仅在叙事学的"文化分析"与"文化与历史叙事学"中得到了回应.这里提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并就其研究对象、方法、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了探讨.它力图摆脱传统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纯粹形式层面的研究,将形式与语境、历史、文化、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关联起来,在叙事学的基点上,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和价值判断,既关注对传统优秀中外叙事作品的研究,也充分关注当代各类叙事作品的研究,从而展现叙事学研究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到现在,学术界对身体的研究与探讨从未间断,在20世纪又形成了新的高潮.但综观国内外的文论与批评,身体在叙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美国学者丹尼儿·潘戴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试图把身体与叙事学结合起来以构建所谓的"身体叙事学",但其研究却存在重大的缺陷,忽视了身体与叙事之间最为紧要的环节--身份.本文重点探讨身体与身份、身份与叙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探讨身体与身份在叙述中的作用,并结合西方和我国最新的叙事研究成果,以建构全新的中国式身体叙事诗学.  相似文献   

5.
王委艳 《兰州学刊》2011,(9):142-147,193
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作者的重新发现。从后经典叙事学各种理论对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打破结构主义叙事学文本框范的努力。而这种对于作者的关注必然引起对作者行为与写作目的及效果的研究,把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叙事学研究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直接引起对于语境、规约的研究,这就为叙事理论研究的文化视野打开了大门,这使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建构交流叙事理论成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时代,视像取代语言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首要叙事载体。传统的文学叙事虽主动或被动地以"审美泛化"的方式和注入叙事元素的手段,在传播媒介或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形态,文学叙事却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共同挤压下,不再对社会历史进行艺术提炼、不再对道德立场顽强坚守、不再对理想之光艰苦追求,从而导致自身因降低了美学高度而最终走向"无美可审"的尴尬境地,其审美隐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叙事学勃兴与中国叙事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其他民族的文学一样,中国文学也有一个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转移的过程,明清小说虽然占领了文坛的中心位置,但当时的理论批评领域还未来得及发生相应的战略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叙事学勃兴,特别是那些立足于中国自身叙事传统的研究,实际上是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这就是因应"叙事中心"业已存在的文学现实,促成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的理论位移。由于百年来西方叙事处于向中国叙事"放送"影响的位置,西方的叙事观念,包括其模式套路、衡量尺度与价值标准等悄然弥漫于中国文坛,许多人浸润甚深却还浑然不觉。因此,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理论与叙事学,让中国叙事艺术在其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应属目前叙事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当下不断涌现的"红学"佳作,很多是借助西方各类文化样式和理论方法来阐释《红楼梦》,呈现出与传统"红学"迥异的风格和景象。李庆信《红楼梦叙事论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以下简称"李著")就是这些佳作中的重要代表。李著以《红楼梦》叙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为中心,论述著名文学理论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其书以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为立意,调动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学理论、叙事学、现代主义小说等领域的丰厚积累,兼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视角,在理论与分析的密切结合、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的融通、遴选讨论对象的独具慧眼、多所会心的得失评骘方面都有鲜明特色,使该书显示出开阔、厚重、细腻、朴实的学术风格,堪称跨媒介叙事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255
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开掘了空间叙事这个研究领域,以小说这种时间性媒介文本为基础讨论了叙事文本的空间类型和特点,追溯了叙事空间研究的心理学、哲学和美学渊源,也研究了跨学科的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和空间性媒介的图像文本如何叙事,是叙事学领域中一本开疆扩土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语境下后经典叙事学的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经典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反拨和超越是全面而深刻的,前者对后者的反拨和超越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扩展与延伸、研究方法的更新与丰富、交流手段的多元化、对经典文学之外的非主流文学和文化叙事的关注以及关注叙事形式结构与意识形态的隐秘关联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当下文化研究的语境下,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应该如何引导文学葆有一个叙事探索的空间,使叙事回归语言、回归精神审美,继续拓展经典叙事学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洛特曼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把电影文本看作是一个面向现实和观众开放的符号系统和交际系统.在洛特曼看来,电影的本质就是讲述故事,即电影具有叙事性,于是电影如何借助符号进行叙事遂成为洛特曼电影符号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洛特曼认为人类文化史上存在着话语和图像两种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符号类型.为了完成电影的叙事性,就需要话语符号和图像符号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21-125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或亚语言,其实质是心理活动的交流,这种思想交流方式决定了其内生某种叙事模式。音乐叙事中的"事"是一种文化语境中的存在,"事"的叙述基本按以下路径展开:"事"在文化语境中得以展开;标题作品更易于叙事,其通过文字标题来提示"事",通过音乐主题以及主题的展开来间接说明"事";音乐元素是符号,其组合成旋律、节奏等音乐形态进行情感自白,情感自白所具有的代入感让听众感受"事";音乐叙事是事件与情感交织的叙事。  相似文献   

15.
陈忠 《学术研究》2006,2(12):19-24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质性变革,对现代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践性开启。在对一元本质、单一线索的传统哲学叙事学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的哲学叙事学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的。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叙事线索”是双重的:“生产”是一条本质性、分析性线索,“生活”是一条现实性、整合性线索;在“生产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深层交汇与现实统一中,马克思哲学既是“全面生产理论”,也是“全面生活理论”。“具体生活叙事”、“社会存在叙事”标志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真正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2-3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近4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这次会议专题性强,与会者围绕"跨媒介叙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从提交论文和会议发言的有关情况来看,会议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跨媒介视野中的中国叙事传统;二、跨媒介叙事与广义叙事学的建立;三、叙事中的"出位之思"、媒介模仿与媒介转换问题;四、跨媒介传播演变中的叙事问题;五、互文性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纪秀明  汪智超 《云梦学刊》2005,26(6):134-137
在后殖民语境下,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坚持怎样的文化身份立场成为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西厢记》的翻译传播实践看,针对古典叙事文学的具体特征,翻译中的身份立场与具体翻译策略问题值得重视,古典叙事小说的翻译应当遵循适度、多元性原则和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糅合并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76-80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很久远,有关叙事的思想也很丰富。作为中国古代文论里程碑式的著作,《文心雕龙》在叙事学方面也有一定建树。刘勰认为,叙事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心雕龙》所谈的30多种文体中,大多有叙事功能,其中史传文学最具叙事性。刘勰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要求叙事真实有据,讲究结构顺序,但对虚构性叙事重视不足。此外,《文心雕龙》本身也有丰富的叙事言说。《文心雕龙》的叙事思想代表了中国叙事学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9.
胡小玲 《东岳论丛》2012,33(6):60-63
从生态批评与叙事批评的发展来看,这两个文学研究流派都属于发展不完善的理论领域,生态批评具有的包容性特点决定其与其他学科及研究方法的兼容并蓄,而叙事学研究也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生态研究的不断发展激活了叙事学的发展潜力,而叙事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则进一步验证了生态批评各阶段的发展成果,两者的结合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饶静 《理论界》2008,(5):172-174
当代文化研究中,强调“审美无区分”有助于美学从审美自治的幻想中走出来,从而使美和艺术更好地发挥认识和批判功能,也有助于实现美学学科的正义。另一方面在审美泛化的年代,文化研究则应在其内部区分文化和艺术,唯有施行“文化区分”,才能使以美学的公正概念来审视文化研究成为可能,是美和艺术对广义文化研究的批判和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