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壮族伦理思想的重要载体,蕴涵着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热爱生活、崇尚和谐,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正直坚毅、积极向上等丰富伦理思想.它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简单、寓教于乐等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和传播,为我国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壮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文化视角看,忧国忧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党史文化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精华,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居安思危的理念、情感、行为和精神。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这种忧患意识都是党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及其体现。  相似文献   

3.
拜占廷封建主义研究是个局限性很大的课题,相关研究的史料大体可以分为政府文件、立法文书、文学作品、考古发掘(特别是古钱货币)诸种,其中成文史料过于零散,而考古发掘史料在近30年的研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考古物的发现,加之不断更新的科技分析手段,其得出的许多结论使得定性研究得到量化的准确说明,弥补了文件、文学和立法材料证据的不足。但是,相关研究中史料固然重要,但这几类史料中每一种史料对于拜占廷封建主义和城乡经济生活的研究又各有其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4.
孟庆耘 《理论界》2005,(7):143-144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缺一的,但有所偏重是每一思想文化的特色,正如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与道家,两千多年以来满足了中国人不同的愿望和需求,儒家与道家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翼,儒家的礼教和社会等级思想与道家的返归自然,不为世俗所累的追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罗斯统治阶级引进拜占廷基督教为国教,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结果。首先,引进基督教为国教符合新兴罗斯国家的政治需要,新兴的国家政权需要一神教实现打击支持多神教的社会旧势力、发展对外关系的职能。其次,拜占廷基督教具有适合罗斯统治阶级需要的诸多优势:强调政权高于教权的传统;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注重礼仪和允许使用地方民族语言传教等。此外,与拜占廷发展贸易联系是罗斯的经济命脉,两国历史悠久的贸易往来为拜占廷基督教在罗斯封建王公中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及题材要求和素材选择,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由路径,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基于教材、课程、课堂、讲座和实践等契合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油画从 1 5世纪至今之所以能超时间与地域受到欢迎与其传统技法写意技巧有关 ,没有哪种材料能像油画这样逼真地再现现实和促进个人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解读古典文献,具有尊重文化传统和崇奉文化经典的倾向.训诂学就是基于文献解释的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曾处于显学的地位.20世纪以来训诂学的研究适应了语言文字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阐释传承经典文化的传统上也有某种失落.历史启示我们,任何时代都需要民族经典文化的启迪.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站在世纪的新起点上,以当代意识解读古典文献,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现时代,在新的世纪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拜占延古币研究存在若干误区,首先,我国发现的拜占延金属货币以金币为主,但不能因此说拜占延人不使用银币和铜币,事实上,拜占廷社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是铜币。其次,拜占廷金币大多为金币,金币正背两面印模方向相对倒置不是铸币工人粗心造成的,而是拜占延金属币印模排列的常例。而拜占廷金币正面图像中舅甥同席,父子并立,甚至祖孙共坐的图像很常见。最后,鉴别拜占廷铸币时,不可就其重量、工艺、质量等方面任意制定鉴定标准,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参照目前世界主要拜占廷铸币收藏目录(或称大全),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2007,(1):33-36,41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社会时尚话语,对于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传承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认同的决定性依据。价值属性是文化遗产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征,具体表现为科学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教育启迪价值和产业经济价值等。由于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的片面性,急功近利的思想、经济优先的观念依然存在,许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快餐工程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宗旨相背离,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分析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各种矛盾,适当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经验,对于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物富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俗文物的承载,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展示、研究还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没有民俗文物的参与.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文物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考察当今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与审美相关的项目占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而非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的精神和谐构建中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三种悖论现象.第一种悖论现象,非遗保护工作的处境是悖论的.一方面要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生命的延续,另一方面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外界的强力介入而损伤了其原生性;第二种悖论现象,保护中主要关注的是对遗产的"稳态",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变异性",因此导致文化空间保护中,原生性的强力维持不是在提升保护对象的质量而是因为保护而使对象本身陷入了困顿;第三种悖论现象,保护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短视行为和绩效思想,让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中完成,对非遗产业开发和商品营销的不当加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致使保护成为破坏.而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习,民俗学主义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认知,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都市文化的包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都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城市意象"建设,自20世纪初的柯布西耶等人提出关于现代城市建设的理想以来,就形成了建设一种合乎理想的完美都市想象.当代中国的都市建设理念大多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完美都市想象的基础上.这种想象对于都市文化发展而言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都市文化生态问题:理想都市本质上是排斥文化多样性的现代鸟托邦想象,这种想象以"完美"和"进步"为发展目标,造成都市文化的反生态性危机.面对这种都市文化发展的困境.需要提出都市文化生态重建的思路,建立起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都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都市中不同文化群落的集体记忆与认同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都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文化身份,因而有助于构建都市文化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艺术设计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艺术设计要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开启智慧,在传承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创作原则,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