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吉檀迦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一部宗教抒情诗集,是诗人用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著作。这部诗集自1912年问世以来,一直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人们始终对它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断从不同角度予以新的阐释。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谁也无法否认,这部诗集是泰戈尔的一部不容忽视的代表作,在他全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其多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开拓了印度近代文化史上一系列艺术门类之先端,然而,他首先是位诗人。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将世人的文学视野引向了东方,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世界性殊荣,古老的印度文化也得以更加广泛地播扬。《吉檀迦利》(1910)共收入英译散文诗103首,这部被精选出来献给诗人理想之神的抒情诗集,汇粹着泰戈尔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沉思,作为诗人思想艺术成熟发展的标识,《吉檀迦利》一向被推为奏出了泰戈尔艺术乐章最佳旋律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的《什么是艺术》和《吉檀迦利》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的《什么是艺术》是他在美国的一篇英语讲演,曾经几次译成汉语。他的《吉檀迦利》是他五十岁时的自选诗集,并且自己进行了英语散文诗体的再创作,也早有汉译。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本文打算只就这两者作一点初步的试探性的分析,并不是对泰戈尔的美学和哲学思想以及诗的创作进行宏观的论述,而只能算是微观的窥测,而且只作解说,不作评价。泰戈尔的这篇论艺术的讲演收入专集的发表时间(1917)离托尔斯泰的逝世(1910)只有几年。然而托尔斯泰的同名著作《什么是艺术》却同泰戈尔的讲演看起来大有不同。托尔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瀑布时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著名诗句,他把瀑布比作银河泻落到人间,他所描述的那种雄伟壮观的景色令人赞叹不止。同样,在印度则流传有银河下凡到人间的优美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也十分令人神往。根据印度的神话,印度的第一大河恒河就是天上银河的化身,并且还是一个美丽的女神。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斯格罗的国王,他有两个妻子,可是没有儿子,这使他很着急,担心他的王位后继无人。于是,他带着他的两个妻子到喜马拉雅山的冈底斯山去修苦行。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徐州师院中文系青年讲师王海龙将他新出版的力作《人类学入门》寄我,这对于一个徘徊于人类学大门之外的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该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12月出版,22万余言,共五章十七节,分别就人类学的概念、性质及体系,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学派,人类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类学与其他交叉学派的关系,人类学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等问题,作了尽可能准确的阐释和详尽的叙述。作为一部入门书,其材料之宏富,其论述之谨慎,都远在期望之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印度争取自由的斗争和印巴分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历史学家从事研究的重大课题。1987年,在印度独立四十周年之际,由阿米特·库马尔·古普塔(Amit Kumar GuP-ta)博士编辑的《神话与现实:印度争取自由的斗争(1945—1947)》(Myth And Reality:The Struggle for Freedom in India,1945—47)一书(以下简称《论文集》)的出版,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此书汇编了近二、三年来印度学者的一批最新的研究成果。它一共选辑  相似文献   

7.
人才外流:旧神话,新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英国政府和沃尔夫森基金会发起了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斥资2 0 0 0万英镑,用以吸引移居国外的英国高级科学家回国,并争取外国年轻的高级研究人员移民到英国。这说明经合组织成员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竞争加剧,也打破了认为人才外流只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神话。英国皇家学会首次用“人才外流”来形容在2 0世纪5 0年代和60年代初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外流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国际上可用于比较的有关高技术人才的移民数据并不完整,但资料表明,在2 0世纪90年代从亚洲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移民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经合组织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撰写的《印度哲学史》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东方哲学、宗教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花心血的结晶,亦是我国在印度哲学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它对于我们发掘和吸取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深入开展东方哲学研究,对于增进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有着积极意义。笔者在阅读之余,试就该书的内容和特色(长处)作一评介。该书约37万字,共分14章。前4章除导论外,分别叙述了吠陀、奥义书和沙门思潮;第5至第8章主要论述了印度哲学中的非正统派;第9至第14章则分别论述了正统婆罗门教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书系国家教委“七·五”高教教材规划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印度史教研室《简明印度史》编写组编著。全书约37万字,由湖南出版社出版。本书在《导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印度的概况、研究印度史的意义和所依据的史料。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介绍远古至18世纪中叶的古代印度,共分12章。本篇回溯了新旧石  相似文献   

10.
<尚书>叙事富于神话的想象和幻想,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神话的片段,尤其是<虞夏书>,更可以看作是历史化了的我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汇集.其中,有关虞舜的神话和有关鲧禹治水的神话构成了<虞夏书>的核心部分.这些神话内容使<尚书>在历史叙事之外,更增添了由想象与幻想等虚构叙事所带来的形象性,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复杂、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本文以<尚书>的虞舜神话为研究对象,追溯并分析该神话的原型意义,以期说明神话内容对<尚书>叙事文学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Steven G.Darian:The Ganges in Myth and Histor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Honolulu 1978,219p. 作者达里安是一位语言学家和比较文学家。他所写的《恒河:神话和历史》,既是历史著作也是文学著作;既是通俗读物也是严谨的学术论著。全书注释共549条。书目443种:其中梵文、巴利文57种;希腊文、拉丁文49种;英文、法文283种;期刊文章54篇。插图46幅。地图6幅。我们如果不了解印度历史,就很难了解印度社会。但是,如果不了解印度神话,也很难  相似文献   

13.
在<高尔吉亚>结尾,苏格拉底向卡利克勒斯引述并解释了一则关于人们死后灵魂受审的古老故事.本文尝试分析柏拉图运用神话的原因和意图,并具体分析苏格拉底通过更改并解释传统神话向卡利克勒斯传达的重要教诲.  相似文献   

14.
林良光先生主编的《印度政治制度研究》一书是一本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印度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本书详尽地论述了印度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对印度宪法的特点和性质的分析,对印度议会制与其他国家议会制的比较,对印度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探讨,对印度行政官制度的评估,以及种族、教派和部族对印度政治制度的影响等,从而使读者对印度的政治制度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民报》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在辛亥革命前的准备时期中,它肩负着传播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它在以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场和观点指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也举起了亚洲团结的旗帜,大力声援各国反帝斗争,其中对印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印度著名哲学家马伽特大学教授巴萨特·库马尔·拉尔(Basant Kumar Lal)所著的《印度现代哲学》(Contemporary Indian Philosophy)一书由朱明忠和姜敏二位同志翻译,1991年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翻译该书是我国印度哲学研究界所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印度与  相似文献   

17.
ProfessorHuangXinchuanhasbeenaspecialistinIndianphilosophyallhislife.HisnewworkentitledAHistoryofIndianPhilosophy(Yinduzhexueshi)isaconclusiveembodimentofhisacademicattainmentinthisfield,demonstratinghisMarxistinspiration.Formorethantwentycenturies,Indianphilosophywasseentobedondnatedbyidealism,withmaterialismshuntedintoitsroleasatargetofidealistcriticism.Thisisaunique,butquitebizarre,featureofIndianphilosophy,andhasbeentheviewreiteratedbymosthistorians,bothIndianandotherwise.Materialismh…  相似文献   

18.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19.
古代印度哲学派别繁多,经典浩瀚,曾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到了近现代,印度人民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传统和思想遗产的,又是如何以哲学思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追求呢?黄心川先生所著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教材。在外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对东方各国哲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现代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更为罕见。从这方面看,《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国哲学研究园地填补了一个空白。多年来,我国虽然出版了几部研究印度哲学的著作,如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出版),黄忏华的《印度哲学史纲》(1936年出  相似文献   

20.
《印度土地制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的院重点课题之一(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全书15章,约30万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印度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世纪90年代前期印度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如何由原始的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及其演变的特点,以及随着土地制度的演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以土地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即阶级关系的变化。《印度土地制度研究》是一项时间跨度长、难点多的研究课题,笔者之所以不顾学识浅薄、功力缺乏,勉为其难地进行研究,并按计划写出这部书稿,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