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执政党角色与革命党角色相比,在地位、任务、领导方式、党的建设内涵、党群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带有浓厚革命党色彩的执政党,没有成功地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的转换。之所以未能成功地实现向执政党角色转换有其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原因促成,是党的建设模式的不当定位以及战争年代行之有效的一整套经验的巨大惯性迁移的作用。总结历史,有利于在新世纪加强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与党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南平 《中州学刊》2004,2(1):55-57
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自觉地科学地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更好地发挥党的角色功能,并自觉地实现党的角色的适时转换.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战功并出色地发挥了革命党的角色功能;建设时期,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日益成为比较成熟的、大有作为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这个有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如何发挥执政党的领导作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执政党的地位和领导作用。按照列宁的思想,执政党是领导政权的党,确定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是不是执政党,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这个党是争得了工人阶级先锋队地位的党;二是在斗争的实践中,由被压迫、被围剿的地位变成了合法的、领导政权的地位。无疑,中国共产党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党  相似文献   

4.
白丽萍 《兰州学刊》2010,(12):22-24
新时期突发事件呈现出多发态势,其社会、经济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由国内外政治和社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我党作为唯一执政党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提高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领导理念、领导手段等入手: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以改进党的领导手段;实施社会动员,改进党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理念等。  相似文献   

5.
从领导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宪政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林 《学术界》2002,(2):19-43
在宪政意义上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党就是执政党。共产党要始终掌握国家政权 ,在国家政体中行使公权力 ,实现自己的领导和执政。执政党的实质合法性来自于对“三个代表”的忠诚和实践 ,形式合法性来自于民主选举和宪政程序的认可 ;执政党的地位、权力、责任和活动方式必须得到宪法、法律的确认 ,具有合宪性、合法性 ;同时其执政行为应当以宪法和法律为圭臬 ,接受宪法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对当前执政党建设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执政党地位使我们党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党是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因而执政党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相统一的,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因而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勤政为民作风;领导就是服务,因而执政党应学会做好转型期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7.
深入比较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的特点,对于深化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执政党,它们都必须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置于优先位置,都担负着社会整合的功能,执政权也都有被“异化”的可能。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内生党和外生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竞争型政党和合作型政党、“松散型”政党和“紧密型”政党、“部分执政型”政党和“全面执政型”政党,以及党与军队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共客观上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形势下,党在意识上也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新中国建立前后,党认识到作为执政党在环境、地位、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上与革命党的不同。建国初,党初步树立了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执政理念。这标志着党的执政党意识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86-19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执政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承担"元治理"主体角色,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社会治理的宏观层面是引领者和顶层设计者,在社会治理的地方层面是总协调者和保障监督者,在社会治理的基层层面是服务者和示范者。执政党理念的转变、领导方式的变革以及制度的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党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发挥执政党领导作用的成功经验和根本法宝,它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党总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局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质,首先要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依法治国的实行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证。对我国当前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在主体上只限于对行政主体的研究 ,相对人被冷落一旁。现代行政法将保障人权与追求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利的研究 ,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概念、客体、内容及存在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可以说明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最直接、最尽力、最彻底的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有着丰富的内容。从本质的层面而言,依法执政是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真正实现执政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要积极探索并完成法治国家建设的诸多历史任务。治权是依法执政的重心所在,要建立起有效的控权机制。提升执政党依法执政的主体自觉性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等几大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发展危机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超大国家的政治现实,引发从“政党治理”视角探究政党兴衰的思考。全球化的兴起、公民社会的涌动与治理理念的变迁给传统政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变化的社会中实现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转型,并在大党治理过程中树立“治众”异于“治寡”的理念,是新时期政党发展尤其是大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特殊政治主体的政府,实现依法行政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必须做到:依利民之法行政,政府要带头守法,坚持行政行为的公正,坚持行政行为问责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行政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民主政治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验示范工程 ,正确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证 ,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党支部要敢于与善于依法指导、规范、监督、制约村委会行使职权 ,要正确定位 ,改变领导方式。要通过民主选举、教育培训、组织整顿、理顺关系等保证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正确指导村民自治。国家要与时俱进、完善政策、修改法律、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环境 ,为党支部依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实践成就。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强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提出并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思想,都是这些突破和成就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包心鉴 《齐鲁学刊》2002,3(2):27-32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深刻地表 明,民主是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既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又决定着依法治国实 现的程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运行必须遵循和实现社会原则、民主原则、公开原则、程序原则和法制原则。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改革尤其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党治理视域中的群众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群众中学习,在学习中把握执政规律,在尊重规律中求得发展,在科学发展中巩固执政地位。当代中国处于迅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执政党在处理党群关系的实践中面临着新的形势,而要顺应新形势,必须要创新党群关系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执政党处理党群关系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指出必须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群众路线之于政党治理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政党治理的价值目标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契合;指出在政党治理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着力点,即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党群沟通方式、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只有把群众路线与政党治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实现党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大学生党性教育两者的终极价值都是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此外,强理论性、实践性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一直以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始终是党培养学生党员干部修养的优良传统,因此,学界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效性、开拓党性教育渠道、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文章以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为切入点,探讨党性教育与思政课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链接。经研究认为,党性教育可以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而思政课亦可以借助党性教育契机,挖掘并发挥优秀学生的先进模范作用玩转课堂,从而构建一个有助于发挥两者政治与教育优势的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