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印刷机传统调墨斗人工调墨精度低、消耗人力物力的缺陷,以及电动式调墨系统机械结构复杂、机械部件易 磨损、设备成本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PLC控制的气动式调墨系统。采用调墨轮替代了传统调墨系统的墨刀,设计出通 过气压调节调墨轮和墨斗辊之间的间隙的新型调墨方式;设计了气动式气管道结构并介绍了气动过程;采用光电编码器 编码原理和PLC高速计数器的计数原理,设计出将各墨区墨量数字化的方法;设计制造了气动式调墨系统样机并进行 了调墨测试。试验证明该气动式调墨系统调墨准确可靠,提高了调墨效率,节省了调墨时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安荷 《老友》2012,(7):57
首先是看墨品,包括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及墨的形态、大小、轻重。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冰纹"与"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现象。如表面暗淡、老重,证明是一锭古墨。其次是闻墨品。古墨由于含有多种中药材,藏家一闻即有一股馨香扑鼻而来,这就是中药味产生的香味。仿制墨(即后代制墨)常有一种怪味。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相似文献   

4.
《墨辩》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完整的逻辑学专著。在《墨辩》逻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往往是把《墨辩》简单地看作为形式逻辑,因而注重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模式来考察《墨辩》的内容和体系,而忽视《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在类型上的深刻差异。从而使《墨辩》的许多内容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甚至造成拔高或降低《墨辩》逻辑内容实际意义的情况。为了更深入地对《墨辩》进行研究,本文拟就《墨辩》的逻辑类型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中记述,夏禹作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商人作书用墨,已为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上和陶片上墨写的字所证实。解放以来,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出土的楚简,让我们看到了出于战国人之手的大批墨迹。一九七五年,云梦睡虎地秦墓,又出墨块、研磨工具及毛笔。这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烟墨实物。墨发展至汉末,出现了一个历史性转折,大量人造墨出现,为其后的制墨业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墨不断进步,制墨名家辈出,佳墨迭现。明清制墨业已得到高度发展,解放以后更是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6.
墨尔多是嘉绒地区的一位名山神,墨尔多神山是嘉绒地区的第一大神山.坐落在丹巴墨尔多神山下的墨尔多庙是一个供奉神祗十分复杂的寺庙,所供神祗有佛教,有苯教,也有道教,呈三教合流状态.墨尔多庙供奉神祗的多样性,是丹巴地区文化多元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百叟 《山西老年》2012,(4):44-44
鉴别墨品可以从质料、墨模等方面入手,凡质料粗糙的,几乎不是烟料,形同土块,用手敲之,声音喑哑,体轻呈灰白色,墨模粗糙,墨料不好,都是伪品的特征。另外还有一种伪品,是使用一种石质材料磨成的假墨。鉴别墨品真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在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中,他对西北传教士不仅是教导,更多地是与之进行双向的交流,他们对中国穆斯林传教事业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在传教士与穆斯林的眼中,知味墨西北之行的内涵有传教与对话两个方面,西北穆斯林之所以愿意与知味墨对话,与其自信及知味墨的温和举措有关。知味墨的西北之行提高了西北在基督教在华穆斯林宣教事业中的地位,促进了西北由边缘向中心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以某类型进口单张胶印机输墨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编程和建模,分析输墨系统中桥辊连接对胶印机输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计算机模型仿真和印刷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胶印机输墨系统中桥辊的合理运用对缩短水墨平衡的时间,减少过版纸的使用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通过印刷实验可以看出桥辊连接后各色的实地密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墨辩》的辩论止谬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分析《墨辨》“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荡地是明清时期苏北沿海制盐业与垦殖业的基础。沿海荡地为煎盐提供了燃料,也便于就近取用海水,盐产量与荡地的多寡有直接联系。随着海岸线东迁以及淡水冲刷,原有荡地盐碱含量逐渐降低,垦殖业具备了发展条件。明清时期,荡地淤涨或圮坍对苏北盐业、垦殖业以及税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国民的生活方式、大众消费需求与习惯等均发生了巨大变革,加上外国资本输入与现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作为小农经济支柱之一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之生存环境日渐艰难。徽墨业,中国典型的手工制造业之一,亦要面对如此状况,尤其要面对国民书写习惯发生变革,传统书写工具被取代等不利因素,力图在困境中求得发展。而作为徽墨最大的生产者,安徽胡氏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逐步走向没落的局面。胡氏家族没有意识到徽墨已经由大众消费品转型为小众消费品,所采取措施中亦没有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为小众服务,因此无法与衰落之势抗衡。  相似文献   

13.
两汉至南北朝,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汉语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元明时期,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可以不用翻译而“通汉语”了。清代,汉语在新疆分布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4.
先秦秦汉时期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都重视对民众的教育。他们认为,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可为国家培养人才,改善吏治。先秦儒家最重视教育,并创立私学,对平民进行教育;汉代的地方官则通过官府的力量办学,使不少民众受到教育。先秦秦汉时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既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世代问题。研究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不仅要着眼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要探源逐流,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状况。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两汉时期,尤其是儒学取得至尊地位以后,士人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浸染,志行高洁,少有违礼纵情的。但由于两汉政治局势的混乱,儒学一度低迷,士人的思想极端混乱,这为魏晋士人的自我认同埋下了祸根。同时,由于魏晋的政局更加无序,尤其是统治者对名教的破坏,使得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列国及秦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方面的立法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在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丰富的史料,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法规都有所建树,表现了战国秦汉之际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7.
据考古发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已经出现了古代城堡。燕、秦、汉时期,形成了辽宁早期的城镇体系。从魏晋一直明清时期,辽宁城镇经历了频繁的大规模的盛衰演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辽朝前期、清代末期出现了四次建城高潮。古代辽宁地区的城镇,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而且与中原地区相比,多为中小城镇;多数城镇沿用了辽代城址,历史均在千年以上;但由于历史的动荡发展,古代辽宁城镇呈现出断代性发展的特点,城镇经济和文化多次经历摧毁后重建的过程,城镇布局也屡经变化,到清代末年才奠定近现代城镇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相术在社会生活中异常繁盛,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术数。隋唐相者来自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大致可分成职业相者和业余相者两类,他们所用相法大都以形貌、骨法为主。相术深深植根于隋唐社会的肥沃土壤,广泛应用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对当时政治人物的选拔任命或谋夺政权产生了深刻又广泛的影响。阴阳五行是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也是构建隋唐相术文化的理论内核之一。隋唐相术既蕴含有一定的科学合理内核,然亦不乏封建糟粕,唯有厘清其精华与糟粕,方能真正揭开阴阳五行和隋唐相术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很多中原商贾经边疆郡县,再出入关塞,驱赶着牛车往来转输货物,经商贸易。匈奴商胡贩客日款塞下,骡驴驼马衔尾入塞,还常有渡越天田者及逃亡人员出入。汉朝对出关物品虽屡申律令限制,但仍阑出不禁。汉简的记载与正史内容吻合,匈汉经济互为补充互相依赖,风俗文化互相影响。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繁盛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强劲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