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异军突起、卓立千古的不朽名著,作者施耐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坛上一颗光彩耀目的明星。但是,关于施耐庵的生平,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多少文献可供研究。至今,甚至对有无施耐庵其人,《水浒》是否为其所写,仍众说纷纭。为了进一步弄清《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事迹,近年来,我们作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搜集了有关施耐庵的一些史料、文物和施氏后人世代相传的口头材料。现将这些材料分家世、生平、创作《水浒》三个方面整理出来,希能再现施耐庵这位文学巨匠嵚崎磊落的一生,供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1981年以来,对《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出现了热烈的讨论景象。截至1990年底,全国召开了有关施耐庵的学术讨论会有十多次,其中主要的有:1983年4月南京“施耐庵文物史料辩证会”、同年9月荷译“第三届《水浒》讨论会”、1984年9月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年会、同年10月北京市《水浒》研究会学术讨论会、1985年5月大丰县“施耐庵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同年8月秦皇岛“第三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4.
由于许多学者灌注了无数心血,》水浒》作者是否系施耐庵之谜正在被揭开,随着这一艰巨工程的进展,这部世界名著的思想内蕴与美学价值亦将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 当然,要彻底打开这一谜底,学术界还应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我们愿效微力。 问题的提出 除《永浒》外,施耐庵还给世人留下一些韵文作品,而其中引起我们兴味的是七绝一首,散曲一套。 诗是题赠鲁渊、刘亮的: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的《水浒全传》,我初步认为它们所根据的底本,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梁山泊故事为主的本子;二是以太行山故事为主的本子;三是以述及方腊故事的施耐庵“的本”.《水浒》被金圣叹腰斩以前,叫做《忠义水浒传》,他的作者,说法很多,有的说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有的说是“钱搪施耐庵集成”,有的说是“罗贯中所编”.这些说法,都强调《水浒》是“编修”的,而不是由某一个人撰写的,就是有主名的施耐庵“的本”,也有人说是“集成”的.今所见《水浒全传》最早的天都外臣序本.其题署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这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报刊盛传发现和重版了几百年前施耐庵的原著百廿回《古本水浒传》,此论张国光先生已在《北京晚报》提出批评,蒋祖钢同志又在该报发文辩解。但我认为这是徒劳的。 首先,在今天能见到的明清《水浒》版本史上,根本就不曾有过只署施耐庵一人之名的百二十回繁本《水浒》。从最早的明嘉靖年的著录开始,《水浒》的作者均是“施、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起在对《水浒》作者施耐庵文物史料的争议中,歧议最大的是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以下简称《墓志》)。何心、戴不凡、刘世德等先生指《墓志》为伪作,并否  相似文献   

8.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9.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10.
现在书店所出售的《古本水浒》或《古本水浒传》,均为1933年上海中西书局所出《古本水浒》之翻版。前面附有梅寄鹤之《〈古本水浒〉序》,指称该书后50回为施耐庵之续作。现代版则附有当代学者蒋祖纲先生之“前言”,强调梅氏之古本与施氏原本“前后高度的统一”,从而证明前后文应属同一人所撰,即宣称后50回也是施耐庵氏之作。几家出版社也都径题全书(当然包括后五十回)为“施耐庵著”。在穷尽调查的基础上,在作了大量地统计和比较研究之后,本文详细论证了前70回与后50回在用词和句式等七个方面的差异,结论是:后50回与前70回既然有这么多而又这么大的差异,因此决非出自同一人之手。将后50回也说成是“施耐庵著”,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11.
《水浒》作者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作者详尽占有资料,曾撰写并发表了《〈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载于《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认为“历史上确有施耐庵其人”。本文乃上文之姊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综合进行考察,进一步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之籍贯乃为元末明初扬州兴化;同时,对山东说、山西说、浙江说和江苏说中其他说等诸种说法一一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本世纪知名学者吴梅、鲁迅、喻蘅、任中敏、蔡美彪、戴不凡、罗尔纲、刘冬等关于中国长篇小说发源的观点加以分析,探其源流,指其得失,从而论证了施耐庵创作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之功。文章依据可信史料,勾勒出梁山义军及其后裔南下苏北的线索、无杂剧话本衍变线索及施耐庵生平线索,提出“三线交合”促成《水浒》在元末明初问世的观点,并将作者生平研究与成书过程研究、创作方法研究相结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水浒》问世直到前几年,水浒学界对黑旋风李逵简直是一片赞扬之声,其评价之高,甚至超过了武松和林冲。这种情况决非偶然,是因为《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塑造李逵典型形象时强调了李逵性格的鲜明性和丰富性,所以才能够引起水浒学界对李逵的极大关注。可是,近几年来,水浒学界有人对李逵形象提出了疑义。这对活跃学术空气是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据传说,兴化县大营公社施家桥大队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家乡,至今这里还留有土墓,石碑,牌坊。为了充分发挥《水浒》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水浒》评论小组师生与兴化县委通讯组同志一起来到这里,同贫下中农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联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进行评论《水浒》的活动,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育。下面就是施家桥大队贫下中农写的几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5.
《水浒》作者施耐庵是何方人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施氏家谱、墓志、民间传说、遗诗轶文、历史资料、地方史志等方面分析论证,《水浒》作者当为白驹施耐庵。  相似文献   

16.
据传说,兴化县大营公社施家桥大队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家乡,至今这里还留有土墓,石碑,牌坊。为了充分发挥《水浒》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水浒》评论小组师生与兴化县委通讯组同志一起来到这里,同贫下中农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联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进行评论《水浒》的活动,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育。下面就是施家桥大队贫下中农写的几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7.
据传说,兴化县大营公社施家桥大队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家乡,至今这里还留有土墓,石碑,牌坊。为了充分发挥《水浒》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水浒》评论小组师生与兴化县委通讯组同志一起来到这里,同贫下中农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联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进行评论《水浒》的活动,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育。下面就是施家桥大队贫下中农写的几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家喻户晓,但作者施耐庵却成了千古之谜。近30年来,从耐庵故里出发行程万里,对施耐庵流徙过的地方一一寻踪访迹,对出土文物、历史资料、民间口碑进行系统考证,去伪存真,进而为读者勾勒出施耐庵生平事迹的轮廓,利于人们提高对施耐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文物史料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与抗元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同乡,为"泰州白驹场人"(白驹今属盐城大丰市),介绍施的生平和重要诗作,并附《施耐庵新传》。  相似文献   

20.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