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美关系长期处于北大西洋三角关系框架中,冷战初期,最终转变成为以加拿大对美国依赖为特征的加美特殊关系,双边关系密切,但时有分歧。从1968年到1984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以维护加拿大国家的独立自主为目的,调整加拿大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力图使加拿大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特鲁多执政期内加拿大实行民族主义措施,加美两国在投资、贸易、政治、文化和环保等领域摩擦不断。在对美外交上,特鲁多政府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2.
黄忠 《国际论坛》2023,(3):136-154+160
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以全社会参与为核心方式,以国家关系、多边合作和女性主义援助为三大主题,专注于安全、经济、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与伙伴关系等五个相互联通的战略目标。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略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经历了从只重视经济向价值观、安全和经济三者并重的方向发展。当前,它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内核,强调应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为首要对象,强调要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战略形势;以盟友与伙伴为倚靠,坚持合作与挑战并举的战略方针。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印太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它是加拿大奉行贸易多元化路线的要求,回应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和中等国家外交的产物。尽管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宣称要抓住印太地区的战略机遇,真正成为其可靠的伙伴,但进取心不足、难以有效平衡中美关系、过于看重价值观以及国内政治束缚等问题,决定了加拿大的印太之路必定漫漫,成效也将相当有限。在印太事务中,中国需要团结好加拿大,发挥其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里埃是加拿大历史上的第七位首相,也是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在任期间,他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政府和教会、英裔和法裔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发展国家经济,使1896-1911年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在对外关系上,力争加拿大在英联邦内的独立自主地位的同时,维持同英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妥善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劳里埃在加拿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2017年6月,《强大、安全、参与:加拿大的国防政策》和《加拿大的女权主义国际援助政策》的提出标志着加拿大女权主义国际政策正式确立。这源于加拿大国内女权运动较高的发展水平,得益于加拿大外交在性别平等领域的历史成就,也是特鲁多政府谋求重振加拿大国际影响力的最佳外交定位。特鲁多政府将女权主义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定位和统领主线,在援助、外交、外贸等三大国际政策领域予以广泛实施。加拿大女权主义国际政策是来自政府部门、公民社会、国际社会等多元行为体共同参与合力完成的,且在各实施领域多有创新。加拿大的女权主义国际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当今右翼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政治气候下,提振了全球女权运动的士气,同时也带动了加拿大国内女权运动的发展。然而这一政策也面临种种质疑,其宏大的目标被指难以如期实现,向压迫女性的国家大量出口武器与女权主义主张背道而驰,特鲁多政府对待其内阁女性高官的态度也一度受到抨击。  相似文献   

5.
特鲁多基于其自由主义政治理念、应对魁北克分离主义的现实挑战和建设自由多元联邦国家的构想,主导加拿大联邦当局出台了双语框架下的多元文化政策。该政策在加拿大国内备受争议。实际上,特鲁多现实主义的妥协和平衡策略,开辟了加拿大"双语联邦主义"反独与"多元一体化"国家建设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6.
阎颖  于森 《高校社科动态》2005,(1):45-48,F003
加拿大一直是个外交独立性很弱的国家,其外交政策曾深受国际因素(主要是美国)的干扰和制约,长期不能反映本国的意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变,给特鲁多政府改变外交政策提供了良机。加拿大外交政策审查和白皮书的问世,就成为其由“从属外交”到“独立外交”转变的开端。在这一过程中,总理特鲁多的作用实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作为加拿大历史上的第七位总理,劳里埃在当政期间妥善处理了加拿大与英国的关系:一方面,他积极维护加拿大的国家利益,并力争扩大加拿大在英联邦内的独立自主地位,因为他坚信加拿大会逐步走向独立,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日后加拿大的独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保持同英国的友好合作,维护了加拿大同英国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3年10月25日,加拿大举行了议会普选,自由党领袖让·克雷蒂安当选为第二十任国家政府首脑,接替前总理金·坎贝尔。 在加拿大历史上,让·克雷蒂安是第四个当选为政府总理的法裔加拿大人(之前有W·劳里埃、L·圣劳伦、P·特鲁多)。克雷蒂安家族来自法国中部卢瓦尔河谷,在加拿大已定居了几  相似文献   

9.
张大维 《社区》2010,(22):56-57
加拿大与我国具有不同的国情,我们不应完全照搬加拿大的做法,但是从加拿大的社区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教训,借鉴一些经验。一方面,我们对加拿大社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未雨绸缪。例如,要杜绝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上的短视行为,在经济发展受挫时就优先削减社区发展支出;还如,目前情况下,不能动摇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地位,防止社区建设中出现政出多门、无法统领,缺乏协调与难以整合的问题;又如,不能忽视日益严峻的老龄问题,要避免具有统合功能的老龄委虚化,政府应该更注重养老服务的政策规划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政策调整的内容、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认为,戴高乐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顺应历史潮流,完成“非殖民化”过程;不顾美国反对,与新中国建交;力图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关系,这对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和成望,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格局,恢复和扩大法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国际统一战线策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包括强调独立自主不结盟地反对霸权;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团结和调动世界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和平与发展力量;充分发挥大国和重要国际力量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制约超极大国的霸权主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歌妓对诗、词、曲等中国传统学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与宋词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歌妓与人的交流、共鸣促进了人的创作;歌妓的传唱及其与人的交往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歌妓塑造了香艳词风,使宋词中的意象多偏于温柔,慢词之兴起也要归功于歌妓对柳永词的传唱。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以官员异地交流作为一个识别理论假说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各市官员异地交流及任期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官员异地交流有助于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来自中央和长江经济带带内的官员交流更有利于当地绿色发展;考察期内,官员任期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显著“U”型关系,任期越长越有利于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上中下游官员异地交流对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上游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中游和下游却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绿色绩效考核并加强官员交流。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特色与启示(续)钱匡武(加拿大研究所)(三)加拿大大学的科研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加拿大大学最主要的进步就是提高了对科研的重视;二战期间及以后,结合战争的需要,大学的科研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7年,“加拿大皇家经济前景调查委员...  相似文献   

16.
1975年11月15-1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六国最高领导人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了六国首脑会议,奠定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基本架构.翌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美国的波多黎各再次聚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标志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诞生,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每年一次轮流在以上七国举行,学术界将之称为七国集团(简称G7).在运作了22年之后,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成了八国集团(即G8).  相似文献   

17.
江汉大学自一九八三年与美国克利夫兰市卡雅荷迦社区学院开展友好交流以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西德、日本等国的近二十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其中,与美国的卡雅荷迦社区学院、兰辛社区学院、圣克莱尔社区学院、北弗吉利亚社区学院,加拿大的兰普顿学院等五所院校签署了正式的姐妹院校协议书。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初,以美国卡雅荷迦社区学院院长埃里森为首的该院代表团一行五人来江大进行友好访问。根据协议,双方将制定五年的长期交流规划,开展包括人员、图书资料在内的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今年三月中旬,加拿大兰普顿学院的院长、董事会主席率团访问江大,签订了具体的人员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今年秋季开始教师交流。还有一些院校与江大的人员交流计划也在酝酿之中。继副校长杨江柱副教授一九八五年赴美讲授“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之后,江大将有更多的能用英语讲课的学者去西方国家弘扬华夏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美人文交流整体呈现稳中前进的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和持续扩大,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下沉的趋势,且人文交流首次被置于战略的高度,出现了高层战略对话和机制化的新特点。但自2017年以来,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外溢到人文交流领域,具体表现为特朗普实施逆向的对华人文交流政策。这些政策给中美人文交流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暴露了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即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单向度特征,两国交流在交流主体、传播渠道、影响力和收益上长期不对等,以及缺乏常态化的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这些问题的背后,与中美两国利益诉求和身份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差异、中美文化硬软实力的差距以及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有关。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应当做好战略设计,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推动交流主体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过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硬实力;从过去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以后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2010-2015年,南亚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层次结构、获得奖学金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也面临规模上“两强多弱”的不均衡发展状况,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总量偏低,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充分发展,应从促进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结构均衡发展;增加奖学金数量、健全奖学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打造来华留学品牌;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及社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对华政策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因而新加坡对华政策显得尤为敏感。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新加坡对华政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发展对华贸易,承认新中国,但不与中国进行政治接触;发展对华实质性政治关系,全面发展对华经济贸易关系与合作,但不急于与华建立外交关系;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对华合作,全面拓宽、深化对华关系。新加坡对华政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色即连续稳定、逐步发展;对华政策与自身的生存政策密切结合;对华政策既受邻国对华政策的制约,又紧随邻国对华政策的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