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无论是道家 ,还是儒家 ,对“和”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在哲学上的剖析 ,并且 ,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观先秦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不难看出 ,先秦时产生与定位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已为秦后来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然乐论在发展我国古代自然音乐观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文章通过分析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天人合一”、“真情自由”美学思想,从而确证了道家自然乐论是中国历史上最合理、最接近人、最接近人民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该范畴有哲学、美学两方面思想渊源。从先秦始到《乐记》产生是“和”的思想的全面总结、发扬,并将其落实于音乐艺术时期。“和”的思想进而形成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内心“和顺”为主体要求、以“合和”天下的音乐功能论等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墨子的非乐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上古“取和去同”的音乐美学思想,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作为现代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视野,分析其民族化技法,体味其所秉承的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和“天人合一”的关学思想,可在演奏中达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意境,并能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传统音乐千百年来的演变过程中,从中国传统音乐存在的整体状况来看,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的音乐关学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始终起着某种潜在的主导作用。中国音乐审美中对简淡、自然、内涵等的追求, 无不与道家学派所提倡的“有与无”,“大音希声”,“无为与自然”等音乐美学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蒋孔阳看来,音乐美学思想不是美学家给音乐规定的法则,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不是先秦乐官的音乐理论,而是诸子百家关于音乐的看法和想法,是诸子百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论稿》立足实证考究音乐的社会生成和社会功能,论述“省风”“宣气”,孔子“正乐”和墨子“非乐”,贯穿着一种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志。这是蒋孔阳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体系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音乐学界最大的争论话题仍是“中西方音乐关系问题”,而其中心论点又归属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得失”的争论上,一种观点是肯定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应如何完整保留其本土音乐文化;就此话题,表述自己对中国音乐一百年来的发展的看法,并展望21世纪中国音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墨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都对音乐理论进行过探讨,并形成了各自的音乐观。对中国音乐理论的建设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音乐文化,今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音乐思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现当代学术界对它作了很多研究,但评价不一,甚至相反,有人说它标志着“魏晋玄学的美学完成”,也有人说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钱钟书先生以学贯中西的高视野,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西方近现代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相提并论。不仅提供了新见解,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钱先生的先在提示为起点和指导,从音乐的本体与音乐之美、音乐与情感关系两方面对嵇、汉的观点作了较充分的理论追问与分析。既具体展示了两人思想之“同”,也揭示了两人思想同中之“异”,还论及两人思想对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要音乐真正美并发挥其美育作用,就不能满足于音乐的直觉美,更不能把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手段,而应该重视音乐的理性内蕴,努力使音乐形象包蕴的情绪情感闪烁着美好社会人生理想的光辉。要反对蚀心丧志、令人心性浮动狂乱不仁的音乐,善于区分思想情感尚属健康的缠绵悱恻的音乐和“靡靡之音”以及昂奋向上的强烈音乐与“嘈杂音乐”的不同,让音乐成为使人性自由和谐地趋向于完美的“桥”。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是以“道中心说”的基本理念进行结构,并且丰富、发展的。所谓的“道中心说”,实际上指的是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的一种基本认识与基本看法:他以为“道”是一切告勺,本原和中心,是亘古不灭的源与流;“道”既显示着宇宙万物的自然意义与本质,又显示着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特征。正是从对“道中心说”的深切把握出发,庄子把对音乐的体悟与追求,看做是体悟天下大道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体悟天下大道,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从而享受音乐的本质意义。虽然庄子不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家,而且他在谈论音乐的时候,强调与说明的也不是音乐本身,但是通过庄子对音乐的描写与表现,特别是通过他对音乐完整而准确的欣赏过程,依然可以看到他“法天贵真”的音乐思想,不凡的音乐才情与高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4.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原本的”音乐观念。奥尔夫将原本的音乐观念与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媒介——“元素性”音乐。无素性音乐以原本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它是一种自然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的,采用适合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媒体和方法,由儿童自己创造和表演的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早在20年代产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啸赋》是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的代表作,是第一篇和唯一的专门描写“啸”这一特殊的音乐技艺的赋作。该赋不仅是作者对“啸”之颂美,更是作者玄庄道家思想、中和为美的音乐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使其形成了重社会功用,突显主体内在精神、强调整体统一的艺术特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独特特征和思想方法,这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灵魂的语言”;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运用超越国界的音乐语言“向人类诉说”———这两点,是我读过刘再生教授的音乐文集《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之后,得到的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突出印象。刘再生教授的论文善于从大处着眼,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如首篇《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划分为以雅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以高度声乐化和高度器乐化形式为代表的现代专业音乐创作新音…  相似文献   

18.
大唐盛世不仅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之成就,其宫廷音乐亦一度发展到非常辉煌的程度.但宫廷音乐在晚唐时遭到严重破坏,逐步式微,甚至出现晚唐到五代间音乐传承的“严重的断层现象”,其首要和直接的原因是战乱和政权更替对音乐文化造成重大破坏,而中国传统的“音乐器物化”思想,即视音乐和乐工为工具的“乐籍制度”在唐代的日益完善,其漠视乐工和人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唐代对音乐人才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也是断送音乐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嵇康音乐美学的本体论思想。指出嵇康的音乐本体论的核心是“和”。嵇康在批判儒家的音乐美学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声无哀乐论”。  相似文献   

20.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京剧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是当代多元化艺术生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合力”生成的新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赋予了京剧戏曲艺术崭新的内涵。在文化语境下思考,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进行的传承和演变的重要体裁,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呈现的形式变体,为西方钢琴艺术“中国化”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同时,京剧艺术的钢琴化也表征着作曲家们转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致力于追求中国化“民族文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