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权是指一种财产的所有权关系。近现代经济史表明,分配性质、分配水平.不仅与生产力水平、财产所有权有关.而且与产权的形式、结构、效率等有密切联系。如果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产权与分配的关系.受制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国家租金、巾场发育程度、经济规则、市场交易费用、产权执行费用、激励方式、意识形态等。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而且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有裨益的。一、国家租金最大化及对产权效率的态度产权理论是国家理论的基础之一。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国家又赋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产权的发展与国家的起源是密切联系的。在原始社会解体后,建立排他性的私有主权.扩在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是对资源取得统治地位的团体.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组  相似文献   

2.
产权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财产的净收益 ,产权实质上也是一种制度。产权形成于制度 ,产权形成的过程也是相应制度形成的过程。由于产权内部成本收益的变化和相应制度背景体系的演进 ,产权在权利与义务、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相互转变 ,并且随着各类制度体系的完善而呈现出三位一体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举 《天府新论》2007,(1):38-44
我国转型经济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共存的结果,形成“城中村”现象。城中村问题突出反映了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有关土地的矛盾冲突,集体土地产权与国有土地产权在权能构成和实现上的不对等是其中重要内容。城中村村民成员权影响着集体土地产权利益的分享,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及其实施内容深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村庄权力结构等因素影响,城中村改造过程体现了集体土地产权与城市化的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与产权: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①这一悖论使国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但是“离开产权,人们很难对国家作出有效的分析。”②可以说,对国家与产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主题之一。本文首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作一初步透视,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家与产权制度的形成。“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③一国家理论首先要说明国家的起源。关于这一点,政治学中不乏这样或那样的学说,但主要有两种:契约论与掠夺论(或剥削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论坛》2004,(24):237-238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形成以股份制为实现形式的一种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依附于土地的特点决定了矿产产权与土地产权存在难以割舍的必然关联。由于我国矿产产权制度不健全,农村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家与集体之间的产权纠纷一直存在。因此,必须推进矿产产权制度变革,构建矿产产权流转市场,提升矿产开发利用效率,在坚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同时,构建起公平合理的农村土地产权补偿机制,形成矿产的国家产权与农村集体产权及收益分配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产权与竞争:对国企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论成为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但产权论无法解释变革产权后,有的国企效益提高了而有的则没有明显变化的经济事实。超产权论发展了产权论,丰富了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竞争理论。超产权论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新的解释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民(私)营企业并不是历史的延续,其初始产权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国家政策允许民(私)营经济存在,是初始产权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国有、集体企业成为民(私)营企业初始产权形成的重要平台;技能型的人力资本是民(私)营企业初期资本和原始产权形成的主要基石;华侨资金、海外资金是民(私)营企业初始产权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具有"三缘"性、封闭性、集中性和不清晰四大特征,但"三缘性"是其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从经济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能够达到激励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法律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就是将合理的治理结构合法化,保护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财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依赖于股权化。产权契约、设立出资与股票期权是股权化的可选方案。人力资本产权在我国受到重视,还在于它能够给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通道。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实践先于立法而行,相关经济理论比较成熟,法律理论严重滞后。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及其股权立法,促进企业产权改革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客观需要。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治理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本股权立法经验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在这种秩序中,企业、市场、国家都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规定的行为规范。微观、产业结构和宏观总量三个层次的经济运行也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功能规定的行为规范。从双轨制转向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包含三个方面的机制转换:(一)由行政性分权转向经济性分权,(二)扩大计划和市场结合作用的范围;(三)转换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是转换经济机制的中心,但它包含在经济机制的整体转换中,价格改革能否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市场发育及宏观控制机制转换是否有序。市场引导企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改革现行的国有制,理顺以产权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将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化。理顺产权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硬化所有者的财产约束,将所有权从政权中分离出来,优化所有者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缩短市场发育的过程,需要顺应市场发育的规律培育市场。培育市场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途径:一是放开;二是组织。培育市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使之同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同步,按国际标准培育各类市场;(二)建立价格、利率、工资等各类市场调节信号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宏观上控制价格总水平的自动调节机制;(三)创造平等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讨。一、产权制度改革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财产所有者即投资主体对企业注入资本金,形成经营性资产,所产生的财产权益即为产权。理顺产权关系,建立新的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内容。政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从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于界定企业产权,明确产权主体,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理顺所有者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的关系。市场运行机制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基础上的:一是产权界定清楚;二是产权的有效转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路向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土地分别由国家(政府)、村集体组织、农民等产权主体占有不同层次的产权,形成了我国特殊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结构。就其中的单个产权主体而言,都不享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从而造成了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状况。这种产权结构造成在土地非农化进程中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占有格局。  相似文献   

13.
1.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创造出新的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开放企业产权市场的前提,役有明确而独立的产权关系,没有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企业产权市场不可能形成。但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长期以来,是一种“四合一”的模式,即地缘、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企业的隶属关系、行政权力“四位一体”。正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这一现实,应把国有企业分级管理作为界定产权的起点,然后  相似文献   

14.
略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钢 《兰州学刊》1998,(4):14-16
我国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的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在原有产权为主的基础上,使产权主体多元化.鼓励个人持股、法人持股,解决国家单一产权主体状况下,国家的监督能力相对有限与国有企业能量庞大之间的矛盾,使个人或法人组织的收入与资本收益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明确的联系,形成广大投资者共同关心公司资产经营的激励机制.其次,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即通过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结构,形成所有者、法人代表、经营者和职工集体之间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得以保证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得以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由于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特有的行政经济区域系统形成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文章分析作为产权区域的行政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当前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新的启示.“产权区域”是区域外部性研究的新视角,只要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行政经济区域体系就将长期存在.“行政区域”是客观的,“产权区域”是从主权国家到国家内部的各级行政区,因此,“产权区域”也是客观的,从区域外部性角度解释区域关系有了更加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产权论成为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但产权论无法解释变革产权后,有的国企效益提高了而有的则没有明显变化的经济事实.超产权论发展了产权论,丰富了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竞争理论.超产权论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新的解释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产权的关系决定着一国的长期经济绩效。国家介入产权内生于产权排他性对强制性力量的需求,起初,维护产权排他性的力量是通过各种社会机制提供的,但产权的演进最终将这种力量安排由国家来提供。但是,国家成为强制力量的合法垄断者以后,它可能维护产权,推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侵害产权,引起经济衰退。因此,对国家进行有效约束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基本条件。但产权对国家的有效约束依赖于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产权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元素,是市场交易有序运行的前提。产权的界定、结构的安排不仅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结构和性质,而且也影响着该国资源配置及制度运行的成本和效率。在现代社会,对财产的保护不仅表现在对公有财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私有财产给予法律保护。建立在明晰产权基础上的政企关系是我国国企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是新的激励性管制机制实现之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产权与收入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由国家来实施的。这样,产权就与国家和个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有效率的产权安排能够完全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并能够对经济行为人产生长期而稳定的预期和正的激励。不过,有时国家会保护无效的产权,其结果既可能产生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可以出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从产权视角来看,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指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或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斗争。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特点是,产权当事人特定、产权内容特定和产权维护手段特定。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通过劳动争议产生、劳动争议发展或激化和劳动争议转化为劳资关系冲突三个阶段形成的。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原因,是当事人维护自身的权利(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企业劳资关系冲突形成过程的政策意义:一是要认识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二是要阻断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