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自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到1849年澳门总督亚马勒以武力驱逐中国驻澳官员推行全面殖民统治,前后约300年澳门主权归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文中认为,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中国明清政府对澳门继续行使主权,这通过明清政府在澳门行使的地租及关税权、行政管理权、司法处分权和驻军权等充分体现了绝对统治权和管辖权。而居澳葡人的自治,前提是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服从中国官员的管理。文中还对1553—1849年澳门主权归属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来,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收回澳门的努力。仅20世纪L半叶,中方特别是广东民众采取较为激烈的行动提出收回要求的就有三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维护主权、收复土地的坚定信念。一20世纪初年,由于葡萄牙人在澳门周围不断采取蚕食扩张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纠纷。为防止葡人屡屡制造事端,广州、香山(今中山)和香港的人民纷纷要求当局派人与澳葡明确划清界线。1909年初,中葡开始谈判。为维护澳门主权,香山人民在同年3月成立了“勘界维持会”,不久,“广东勘界维持总会”和…  相似文献   

3.
许昌 《求是学刊》2016,(3):91-99
澳门部分中国居民因可兼具使用葡萄牙旅行证件而存在事实上的双重国籍争议,产生于中葡两国国籍法在澳门适用的事实结果。中葡联合声明签署时双方备忘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决定所作的制度安排,达致了顺利实现国家对澳门的主权治理的功效,但也遗留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在坚持既定立场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营口开港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订立,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牛庄被迫于1861年4月开埠。1861年5月,英国第一任领事密迪乐在与负责牛庄通商事务的山海关监督瑞麟的交涉中,以“牛庄距海口甚远”和停轮不便为词,进行无理要挟,“情近骄恣”。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英国于同年6月11日强行在营口设立领事馆,但对外仍用牛庄的旧名。继英国之后,俄国领事官孟第等三人,也“乘小舟到岸”,“察看”通商情况。外国洋船奏准在港口的东弓湾停泊。营口开港,显然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而获得的特权,另一方面又超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范围而强取的权利。它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盗行径。  相似文献   

5.
澳门的奴隶买卖和黑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从广东当局那里获得可在澳门半岛上定居的许可。当时,在那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居民,他们大都是来自福建。葡萄牙人并不是象人们随便想象的那样只身来到澳门的。随他们一起前来的还有许多来自从里斯本经非洲、果阿、马六甲至日本这条印度航线沿岸诸国的人们。这条航线是葡萄牙人的船只最常航行的线路。这些同行者虽然种族、社会背景各异,但是他们与葡萄牙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紧密合作的关系,有的是神职人员,有的是商人,有的  相似文献   

6.
Roderich Ptak博士是联邦德国的汉学家,现任教于海德堡大学。曾就读于葡萄牙,以研究中葡关系史见长。1980年获卢森堡文学和文学史奖。本文是他专为本刊撰写的。  相似文献   

7.
丝割符是日本江户时期海外贸易输入品的包买专卖制度。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衰,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16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1548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关系恶化,“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8.
18 5 8年 7月 2 9日 ,大老井伊直弼指派幕府全权代表井上请直、岩濑忠震二人在停泊于神奈川海面的美国军舰“波哈坦号”上签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承认自由贸易和通商开港。随后 ,又同英法俄荷等国订立类似条约 ,史称《安政条约》。于是 ,横滨自 185 9年 7月 1日起正式开港。 186 3年英法两国军队进驻横滨并于 1875年撤出 ,前后历时 12年。  英法军队何以进驻横滨 ?12年后又为何自行撤走 ?拙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攘夷狂潮  在订立通商条约过程中 ,日美双方已确定神奈川开港范围包括横滨在内。当时的横滨不过是一个小渔村…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但它如何在明朝中国的体制下开放给葡萄牙人,其性质和作用如何,曾经引起朝野内外的争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并最终得以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市。澳门港口城市早期形成、发展的特殊政治环境、行政形态和社会生活经验,造就了澳门“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特性和传统,承传数百年而生生不灭。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年间,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海商,在浙东沿海进行国际自由贸易,逐渐形成了当时东亚最大、最繁华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双屿港.但是,双屿港在明政府的剿灭下,最终被“筑塞”.从此,明代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在东海海域结束了.本文从双屿港的背景与兴起、葡萄牙的海外“理想”的拓展以及明政府海禁政策下的双屿港覆灭的认识和分析清晰地看到从那时起,中西方历史开始了分野,这种分野不仅是体现在它们的政策上,更重要地是体现观念这一时期双方的观念上,它们各自的政策和观念也分别代表了同一时期东西国家的政策和观念走向,这种分野最终导致了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罚金刑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晖 《求是学刊》2006,33(5):81-86
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澳门刑法典》,是一部典型大陆法系特点的刑法典,基于“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政策,内地与澳门的刑事法律都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两地刑法罚金刑在地位、适用及执行方面的立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较与借鉴澳门刑法罚金刑立法,旨在使内地罚金刑方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通过尼布楚开展了频繁的贸易。在中俄关系史上,尼布楚贸易有它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地位。一、尼布楚商队贸易概况1689—1698年间,俄方经尼布楚派来我国的商队很多。现将有文献可查的俄方七次私家商队和三次国家商队经尼布楚来华贸易的概况叙述如下:1、1689年12月末,俄方尼布楚谈判代表团团长戈洛文派尼布楚军人、小贵族隆沙科夫率商队来华。这是《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方派来的第一个商队。①隆沙科夫的正式身份是俄方与清政府磋商执行条约具体问题的信使。他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实地考察建立俄中贸易关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在澳门上空,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重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是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崇高事业而取得的又一重大历史成果,它向全世弄庄严喜击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终结,标志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再次得到成功的实践。海内外华受儿文无不为此欢欣鼓舞。退期历史,发人深思,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中国人民为祖国统一,骨肉团聚,进行了长期…  相似文献   

14.
迎接缔约25周年展望日中关系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原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下简称“日中条约”)的原点 ,存在于 1 972年 9月 2 9日在北京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第一 ,《日中联合声明》第八款载明 :“日本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基于这一共识 ,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1 974年 1月访华时提议开始进行缔约谈判。这一谈判于 1 978年 8月 1 2日在北京达成协议 ,同日签署了日中条约。第二 ,日中条约在其前言载明 :“确认上述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 ,联合声明所…  相似文献   

15.
1896年6月3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巴诺夫诱逼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莫斯科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著名的“中俄密约”(以下简称“密约”)。“密约”是沙俄侵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沙俄的侵华活动进入了新阶段。因此,弄清楚“密约”产生的条件和经过,对于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俄对华政策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16.
李光和 《社科纵横》2006,21(7):140-141
耆英是1842至1848年间清政府办理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参与了战后奠基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力争国权,整军经武”是耆英对外交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国家的利权,耆英曾据理力争,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国家的一些损失;鸦片战争结束后,耆英倡导“整军经武”,为其对外交涉奠定自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从《申报》看甲午战后国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申报》看甲午战后国人心态赵兴元历时9个月的中日甲午战争以《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可耻的大卖国条约,其割地之多,赔款之巨,都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这样一个卖国条约的订立,不能不引起全中国的巨大震动。不能不给国人的心理以沉重打...  相似文献   

18.
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这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海岸,面积仅有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在不断进行的海外殖民扩张中已经发展成在东方占有优势地位的海上强国。在瓦斯科·达·伽马率领下的葡萄牙船队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以后,垄断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阿拉伯人就遇上了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葡萄牙人在印度和其他东方国家沿海地带建立的租界地和殖民地越来越多,阿拉伯商人们的海上贸易活动受到很大威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对《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二条“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这一模糊性规定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是借以掩盖其按既定之认识和策略去占领钓鱼岛列岛,避免清政府发觉和干扰,保证马关谈判从速进行.但日本为实现其野心,对此条款又是以清政府的理解为据,并以其他措施来保证,这是日本缔约时的合意情形.而后来对该条款的解释,无论是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抑或是现代世界的解释规则,都可解释出该条款包含我国钓鱼岛列岛在内.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废除《马关条约》以及盟国达成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为我国政府收复钓鱼岛列岛准备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对日本具有拘束力.而对于《旧金山和约》,日本政府同样也负有遵守、执行之义务,钓鱼岛列岛是其必须放弃之岛屿,也应无条件交还给中国.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宣南因汉族士大夫聚居于此而有“宣南士乡”之称。汉族士大夫聚居宣南缘于清政府“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 ,而宣南特有的人文环境则是在 10 0多年间经由各方面的演化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士人社区的规模及功能、汉族士大夫的趣味与生活方式、人文传统的负载和积淀等几方面因素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