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文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正> 关于商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以前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展开了争论,但并没有深入下去。真正的讨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果说在思想上有所解放,在讨论上有所深入、有所前进,那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之后。是体制改革推动和深化了对一些商业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金立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普里戈金于1969年公诸于世的。这一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种学科,在它产生后十几年中,耗散结构理论在多学科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普里戈金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奖金。综观国外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的经验,说明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也是不无启发的。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耗散结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新学科。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比如,正常生长的植物、动物、人及组织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景然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大会秘书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商学院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全国商业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1987年11月在北京商学院召开。现将讨论和论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一、商业体制改革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正> 商业经济学作为部门经济理论,理应一方面不断通过对活生生的现实商品流通过程的探索,做出系统的具有理论高度的抽象与阐释,从而既透析实际的内在客观流通过程,又反过来指导这一过程,以达到推动实践顺利进行的目的。这是由其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商业经济理论的发展又需要从国内外最新相关理论中汲取为我所用的精华,从而达到不断充实、完善学科理论结构的目的。这是由其理论的开放特征所决定的。这两方面是 相似文献
5.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正>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这就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成是反映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范畴,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经济调节手段的范畴。小平同志去年年初的南巡重要讲话带领我们从这个误区走了出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金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1)
商业体制改革涉及到商业的主仆地位问题、商业目的二重性问题、商品三重性问题、商业中的三个“一、二、三”问题和重新划分商品种类问题,这都是带有商业经济特性的理论问题,对其予以阐明,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商学院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全国商业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商学院召开。大会实到代表94人,收到论文65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中国商经学会会长郭今吾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桂世镛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发言和报告。商业部副部长何济海和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罗东明同志也到 相似文献
8.
张培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89-92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肯定和坚持了13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政策的同时,按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和“四新”的要求,在制定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和8项措施时,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政策。 相似文献
9.
林木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39-141
产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议。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多样化所有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中,深入研究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湘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坚持抗战,在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一九三八到一九四二年,全体军民艰苦创业,使边区的工业生产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与壮大。随着工业企业的日益扩展,整顿和改善企业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到党的工作议事日程。毛泽东同志在当时非常重视工厂的经营管理问题。他关于工业经济管理的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所提出的关于边区一九四三年经济改革的计划之中,为当时开展的经济改革指 相似文献
11.
葛家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我国的会计工作者都很关心会计改革,会计理论工作者则关心如何适应会计改革来发展会计理论。(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为经济所决定,反转过来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必须进行改革。)理论的发展取决于实践的需要,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会计学的概念、术语、内容和方法,看来都应当有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正>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又指导实践。十年商业改革的成就推动了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商业经济理论的成就又深化商业的改革,推动商业工作的发展。探讨治理整顿中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特点、成就和问题,不仅是深化商业经济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有利于指导商业改革实践,加速治理整顿过程,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戴凤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正> 在当前方兴未艾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两种很不谐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有些地方的改革在法律的保障下取得丰硕成果,改革家受到赞扬、奖励;另一种是,改革因“不合法”而阻力重重、改革家受到指责。甚至受到处罚。同一国家的同一历史时期,在同一问题上,竟然发生这种奇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一切关心经济体制改革的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刘恒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精采的部分之一。这一理论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内资本家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的重大理论难题。但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是以劳动者和经营者与土地相分离为前提的。因此人们便认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佟功宝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正> 商业计划体制是整个商业体制的主体和核心,商业计划体制改革是商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首先抓紧搞好。我国原有的商业计划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建立并形成的,这种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排斥商品经济存在的体制。其后虽然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进,但一直未做过 相似文献
16.
经济系赴沙市调查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
湖北省沙市是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最早的地区。1981年10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自1979年以来,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8.67亿元上升到1983年15.78亿元,增长82%,每年平均递增12.8%;国民收入由1978年27,661万元上升到1983年42,000万元,增长51.83%,财政收入在化纤产品限产、降价、原棉提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1983年完成了1.37亿元,比1978年1.09亿元增长25.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1.1亿元上升到1983年1.94亿元,增长76%。五年共上交国家 相似文献
17.
王本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法律成为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正确理解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律意识的辩证关系,努力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是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同属于经济范畴。但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相比,它们的对象、性质、任务、劳动的有效成果及其产生的对社会的影响,则各不相同。前者直接使用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决定 相似文献
19.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
基于经济体制是一个系统,改进系统功能的目标既已确定,那么就需要一个相应的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了形成这种运行机制,就需要相应改革体制的构造。诚然,改革体制的方案并非唯一,但无论那种方案,都该有一个能带动改革全局的链条。以我之见,这根链条就是股份制在中国的发育。这是因为任何目标体系都可以分为许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单元目标。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中,至少包括三个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张德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变革。本文拟就道德观念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观念变更的关系以及树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