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范式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从“独白”走向“交往”的转换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的理路应当是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教材”走向“文本”、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指事”定义“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中的“识”历来被理解为“认识”,造成定义语义重复,分野不明确,分类也颇多分歧。“识”当作“分别、分辨”讲,“视而可识”是说可以从形体上将一组关系字分别开来,“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字的意义指向。这样理解,指事字的范围和分类都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4.
王维有其卓绝的歌诗地位。王维诗歌的歌诗化程度高,这也是王维诗歌有别于初盛唐其他诗人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王维不仅仅歌诗创作的起步早,数量多,而且其歌诗艺术的形式全,质量高。王维诗歌“歌诗化”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具有“情绪的大众化”、“题材的民俗化”和“语言的简约化”三个特点。而其“歌诗化”的特殊自觉,则建筑在“特殊的歌诗风气”、“特殊的歌诗效应”、“特殊的歌诗条件”之上。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末李登辉主政台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行台湾的“本土化”、“台湾化”政策,鼓吹所谓的“台湾意识”和“台湾精神”,标榜“新台湾人主义”,妄图以此在心灵上改造台湾人民,淡化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的认同,由此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谋求台湾的独立地位。无疑,这种“去中国化”的台湾“本土化”行径将严重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孝”,孔子曾对学生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孔子的“孝”思想是以“礼”为形式的。孔子的“礼孝”思想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内涵丰富的“孝”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7.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作用,形成了清代“国家权力”的“边墙-墟场”结构及其“地方”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与“地方”的对抗性紧张,促进了湘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自”类语词—观念群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世界。“自”世界包含形上和现象两个层面。“自本自根”“自化自生”“自然”是最为重要且关系密切的三类范畴:“自本自根”表示形上之道是世界的本原,既独立自存又生成、畜养着现象“自”世界;“自化自生”表示现象之物自主地运动、变化、发展,反映基本和普遍的存在状态,依据道、本性,可分为本真的“自化自生”与非本真的“自化自生”;“自然”表示现象之物自身合理、合道的本性与存在状态。“自”世界的重心在于自我应当避免非本真的“自化自生”,实现本真的“自化自生”,处于良性的“自—他”关系中,亦即展开与呈现“自然”。   相似文献   

9.
“在”和“着”演变轨迹大体上是平行的,都经历了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不断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句法位置和语用影响为它们的平行虚化提供了条件,而两者之间出现的差异是“在”和“着”原始意义的制约造成的。“在”和“着”的兴衰更替是语言系统自我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文献多数脱胎于经史文献。经史与文学文本都具有“完整性”与“碎片化”特征,这使“原始文本”不断衍生出多层次的“次生文本”,从而造成了文本的“不可靠性”。但是,文本的“可靠”与“不可靠”是相对的。对文学而言,“完整性”与“碎片化”,恰恰是文学文本产生的主要动因。文学文本的研究有其特殊规律,“不可靠性”并不妨碍文学研究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许多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以及“江右哲学”、“传统儒学与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本文将这些创新性的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这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于2011年8月13-16日在中国深圳大学举行.围绕大会的主题:“大学体育从‘怎么样’的文化到‘为什么’的文化”以及五个分主题:奥运会与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影响;教育、道德与体育;大学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大学体育实践的新思考以及大学体育产业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次学术大会论文作者地域分布广,覆盖面大;在研究内容与选题上呈现出了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向综合性实证性的转化;在研究成果上,应用性和对策性成果比例较高.通过对学术大会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科研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拥有过夺目的辉煌,也承担了太多的负担,这些负担或源于意识形态的强暴式宰制,或源于自己不能"独善其身"的尴尬.在教育学科群急剧裂变和教育改革迫切要求的双重挑战面前,作为一种理性的选择,中国教育学学科必须做出相应的范式转换,走分化与整合之路,并在"地坛教育学"、"讲坛教育学"与"论坛教育学"三者良性互动中实现路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深刻理解《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进行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学视域理解"以人为本",中国文化建设应该实施"四人"战略,即"知识武装战略——文化人"、"自觉塑造战略——道德人"、"现实审美战略——和谐人"、"终极理想战略——自由人"。这"四人"最终统一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求真向善",实现"生活和谐"的现实,通达"自由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将多神教的“女神”、“索菲亚”、“圣灵—圣母”、“大地母亲”、“俄罗斯祖国”等概念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俄罗斯文化孕育出对女性和母性的广泛崇拜。这成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文学中对尘世爱情的圣化:女性形象蕴涵了更多的圣洁、神秘和深沉。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以及后来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永恒女性”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认同,很多女性形象都是对这一原型的改写和翻新。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陈源围绕“女师大学潮”、“五卅惨案”、“剽窃案”、“三·一八惨案”等几个事件展开几个回合论战。这不是敌我之间的较量 ,而是是非曲直的辩白。有“公理”之争 ,也有“私仇”之争。论战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也都呈现了自己的锋芒 ,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格局主要由传统的文献学手段、晚明以降的评点式研究、思想评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等方法所支撑。20世纪初以来,现代意义上"水浒学"的形成与丰富,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种种西方理论方法的引进与采用,但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在《水浒传》的成书、本事、版本及作者等方面,传统的文献学手段依然是最主流、最有效的途径;序跋式批评则在现代《水浒》传播中蜕变为"出版说明"、"前言"、"编者的话"等形式,仍旧发挥着"批评"的功能。20世纪初以来的《水浒传》研究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其实也与明清时期《水浒传》思想评论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革"及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时期的反传统思潮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独特景观.这三次反传统之间尽管有是非之分以及反传统与反传统主义之区别,但它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则是一致的.反传统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打击是沉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历史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想的泛滥.在有中国特色的新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问题,实现对于反传统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20.
试论精神分析批评法在我国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析批评法之所以自 2 0世纪初引入我国后便广为传播 ,绝不是偶然的。它既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男女性爱乃“人之大欲”、“人道之大伦”、“人伦之大节”、“至道之际”有着必然联系 ,又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中强调文学艺术必须表现真情实感分不开 ,而且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