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为什么实行企业托管经营改革以来,关于如何“从根本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我们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这一层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改革,其总体思路基本上是按“放权让利一企业承包制十股份制试点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框架展开的。从总体角度考察,这一“渐进式”思路框架是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的外部体制背景和制度安排的变迁相适应的,它对于改革的稳定和深化,避免或降低改革成本的过多付出,绩效是显著的。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改革的主线选择基本上是在保持既定公有产权制度不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国民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南京、服务“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南京市众多的民营企业一直备受“融资难”的困扰。融资问题对民营企业 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南京市民营企业的融 资现状入手,分析出了南京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南京市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出一些基 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公有制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没有改变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职工仍然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所以也不能动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基本原则。本文着重就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一、“主人翁”的科学内涵对“主人翁”地位问题应予以恰当、科学的界定。从政治上看,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想法.我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是相对成功的.而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方面是不成功的.因此,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第二.目前推行的“国有股份公司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国家从“股东”(equity—holder)变为“债权人”(debtholder).同时开放直接融资市场,让私人投资者从债权人变为股东;第三.非国有企业“插足”国有企业和现有经理“买断”(managementbuyout)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比较可行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国有”和“非国有”性质决定了政府在这两类企业面前的身份是有区别的。对于“非国有企业”,政府只能从外部依法对其进行管理与监督;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决不能只从外部对其进行管理,政府其实完全可以(也应该)介入国有企业内部,间接地(在特殊情况下则必须直接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只能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入手。所有制改革或者说政府将国有资本从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是我国“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无法确定的问题。从法律上说,国家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但是国家如何通过一定机构去担当所有者角色,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本身的...  相似文献   

7.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选择王东京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  相似文献   

8.
盖凯程 《兰州学刊》2004,(1):101-103
经过从“国民经济的补充”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性 ,从“限制、利用”再到“鼓励、支持和引导” ,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增加社会财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民营企业不再是国有企业的“附庸” ,而是同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 ,成为非公有经济最重要的微观组织形式。一、民营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2 0 0 3年 10月 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保护非公有财产权 ,现代企业应该建立归属…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文官制度形成时期 ,西方各国确立了“政治中立”这一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后来成为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官体制的信条 ,各国普遍将“政治中立”原则作为公务员义务的重要内容写入公务员法中。  追本溯源 ,“政治中立”植根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和两党 (或多党 )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 ,是在反对和改革“政党分赃制”的过程中确立的。早期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一个严重问题 ,即执政党更迭 ,内阁变迁而引起的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进退和执政党上台后公开进行肥缺分赃 ,造成了行政人员的低效率和官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难点及原因,怎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和矛盾.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于西方经济学所称的“代理人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人”.  相似文献   

11.
必须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出发 ,坚持遵循国际惯例 ,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丰硕成果和国情相结合的原则 ,认识和解决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关键是理论缺位和制度缺陷 ,对此 ,必须走出误区 ,总结和研究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以股权人格化为核心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2.
黄蓓 《天府新论》1998,(3):20-22
继“放权让利”和“利改税”、“承包责任制”之后,作为第四次改革浪潮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能否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负众望成功地完成其历史使命呢?对于这个刚步入中国历史舞台的新生事物,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这要求我们立足于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方面面,将其置身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来进行。一、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迫切要求新的融资方式。据统计,国有企业负债率1980年为18.9%,1990年就上升为58.4%;1995年国有资产存量为34800亿元,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9.5%,1996年,这一数字已高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抓大放小”的思考蒋海益,吴萍一、企业改革与结构调鳖—从宏观角度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改革实践的重头戏和理论探讨的主话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构造在国有企业这一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决定着新体制孕育的程度。如...  相似文献   

14.
“三改两加强”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途径袁湘南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搞活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如何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许多探索,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模式,而不是搞私有化。这一点人们在表层认识上似乎没有多大异议。但是,从“抓大放小”过程中出现的“一卖了之”的倾向和在“有进有退”地调整所有制结构中出现的诸如该退也不退的倾向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从理论上认清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性,以及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许多国有企业在效率上都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把市场化和私有化几乎完全等同起来,一些地区一阵风似的把国有中、小企业卖给私人,无论从市场经济的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难说这是一种进步。当今世界的市场经济已经是全球一体化,西方国家的许多私人企业都已经过渡到社会性公司,我们的市场改革目标并不是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而是应当把国有企业改造为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社会性公司。这种改革,才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因此本文按照当今市场经济的理论,提出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的观…  相似文献   

17.
“三改一加强”,综合治理国有企业孙鸿武“三改一加强”,即”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199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肯定这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途径。但是.如何认识“三改一加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实施“三改一加强”,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有...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近几年对我国GDP增加额的贡献率在60%以上,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即将加入WTO,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飞越与发展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民营企业增加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一、树立不断竞争的意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增加竞争力的核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开始,“西政东渐”成为“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寻求富强的中国知识精英,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政治之学”的明确概念。然而,所谓“西方政治之学”的概念在当时的西方并不存在。国人的观念乃是某种建基于自身认识条件的想象图景。本文即着眼于讨论这一“影像”在中文语境中的建立过程及其具体内容,试图从描述“西方政治之学”在汉语中寻求相应表达的经历入手,探讨其在中文语境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考察其在知识分类上与本土资源的遭遇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揭示中国立足本土认知“西方政治之学”的背景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不同观点李军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造问题,国外理论界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国有企业体制上存在着的很多弊端是导致其经营效绩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而现代工业化国家都没有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中国要走市场经济这条路,也必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