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在当前媒介深度融合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的需求。实践实训教学是全媒体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尝试打造“1+N”产教融合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为“1个锚”,以本区域内的众多融媒体中心为“N个网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云端技术,将分散在各个融媒体中心的实践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合作共建一个与校外各基地联动的“1+N”校内全媒体新人才培养实践实训中心,健全“校内+校外、人才供给+平台实战”的产教融合长效模式,最终达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及服务区域发展的全媒体新人才协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在媒介格局深刻变迁的新形势下,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报业要想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获得生存,就必须在实施全媒体战略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媒体战略,以实现传统媒体由全媒体战略向新媒体战略的成功转型。本文以《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为例,通过对其全媒体转型实践的个案分析来探析都市报全媒体转型的经验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教育要服务于新闻实践,就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当下,媒介形态、生态环境都促使各种媒介趋向融合,也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单一学科、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要紧跟媒介融合的趋势及新闻实践的变化,就必须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平台,打破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构建适合自身的学科架构,推行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理念、多种学科知识、多种媒介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8亿多人。网民群体的发展壮大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重塑着媒介形态、再造人们的思想观念、重构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让数字传播技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建设迫在眉睫,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和传播刻不容缓。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春晚的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出发,以体制机制深度融合、科学艺术交相辉映、内容形式守正创新、传播渠道网状立体四个方面阐释春晚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化的创新表达。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也需防范数字鸿沟、应用数字技术也需谨慎技术异化、开放传播体系也需小心危险思潮三个方面来思考媒介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平台,即全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已经被改造甚至被颠覆,传统新闻教育也因此需要作出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在重视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媒体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又要适时调整,促使新闻教育向综合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6.
校园媒体既是新闻宣传的工具,又是学生良好的教育载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巨大变迁,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对校园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探析了校园媒体在新工具、新技术的影响下,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方面,呈现出"立体化"特质:多种渠道融合传播、全媒体机构的出现、信息源与接收终端多样、内容选择精心定制、实践平台注重育人。这种特征,实际上是一种"工具"或者"技术"进步后,校园媒体实现的自我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以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梳理了1976年至2017年间国外媒介融合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代表性学者、重要文献及热点议题变迁,揭示了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实践对新闻业的影响、媒介融合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关系等几大研究热点,进而挖掘了国外媒介融合研究趋势,为我国媒介融合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建议。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媒介融合实践不能仅停留在基于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安排,还应当转而关注受众、消费者对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影响方式,从受众、消费者参与的角度,从媒介内容生产传播链条的最末端,实则是最前端来逆向实施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8.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实践融入全媒体体系既是新时代团结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媒介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有助于二者之间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面临时代革新、全息融合、全员联动和全效实现等历史机遇。基本的传播之策是: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主导权;坚持内容为王之根本,为全媒体传播体系输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内容资源;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全媒体“大平台”;坚持传播主体建设为关键,全面打造适应全媒体形态传播且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坚持管理创新是保障,确保全媒体创新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表现为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机构融合、网络融合等多个方面.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业界要求编辑出版人必须具备对海量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对多种媒介技术的操作运用能力,跨媒体传播中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因此,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必须树立"大出版"、"大教育"的观念,通过实施多元化学制,逐步提高教育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用性;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开放性与兼容性;改进教学方式,重视案例教学法等措施,促进学科发展和产业进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媒介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外新闻传媒最新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媒介融合发展对于新闻资源开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体育新闻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语境,其传播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分析了媒介融合与体育新闻信息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和消费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分析新变化从而达到对新传播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基本趋势,在这个现代新闻业革命性进化的巨大潮流中,新闻传播的主体结构和信息来源机制都产生了深刻改变。实践教学是传媒类专业教学的基础,要应对这一挑战,当下的传媒实践教学就必须从教育理念到培养路径进行全面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头脑风暴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国家意志为引领,对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质的变化、双刃剑效应以及应然理路进行了学理性分析与设计.认为,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遭遇的媒体融合彻底改变人类文化传播格局和新媒体引发武术文化传播模式质的变化,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呈现出融媒体助推中国武术焕发新型生命力和全媒体消解着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双刃剑效应.面对国家层面将中国武术的传承发展和海外传播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我们尤其应该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承传发展规划树立媒体融合创作意识,打造中国武术文化精品;强化武术文化信仰教育,坚定中国武术文化自信;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规避武术传播"去中心化"风险;优化中国武术传播模式,开启其全媒体传播范式,以应答当下中国武术媒介化形态嬗变与创新发展国家意志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媒介融合视角阐明提升统战文化传播效度的实施之维。从媒介多元化削弱了统战文化信息传播的"中心性"、弱化了统战文化信息传播的"主流性"、降低了统战文化信息传播的"稳定性"、减少了统战文化信息传播的"权威性"等方面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下统战文化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进一步阐述了媒介融合环境下统战文化信息传播面临的优化传播内容,实现信息登载与阅读的"零时差";消除时空限制,拓宽信息传播与影响的覆盖面;创新阅读体验,提升受众的信息获取质量;顺应发展需求,提高统战文化工作的效果等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统战文化工作新思维培育、统战文化工作队伍新媒介素养培养、统战文化工作载体创新、统战文化工作媒介生态环境优化等路径,以有效提升媒体融合环境下统战文化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从宏观性融合深入到微观性融合,本文通过观察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新闻传播变革,思考当下新闻教育的调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人们对其的界定是由数字技术所带来多种媒介载体相互融合的技术演变,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实现共享,并与受众需求之间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三网融合、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推动下,"全媒体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同时也加速了"全媒体营销"的到来。本文就电子商务背景下全媒体营销的内涵与意义,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全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走向跨媒介传播的新阶段。该阶段呈现的范式创新、信息重构、传播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表现了对传统媒介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媒介表达的技术化、媒介界面的交互化、信息传播的互补化、视觉传播的消费化、用户参与的大众化等诸多动力模式共同构成了视觉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力,也成为视觉传播探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9.
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传播环境下,媒介融合不断升级,以全媒体整合性布局、全产业链衍生为传播价值起点的新型游戏传播范式,正在全面取代传统的游戏传播范式。在此转型过程中,游戏传播价值链中的核心IP、文化圈层与媒介生态成为关键点。手机游戏《阴阳师》即以小说IP为基础,以二次元文化为传播圈层,通过互动性极强的游戏形式营造出持续发展的文化传播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媒介融合的认知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目前有关媒介融合的论述大多停留在技术视角的层面,但随着传播生态的迭代和社会运行逻辑的变迁,我们需要反思此前对媒介融合的阶段性理解,回归元传播的视角,在社会意义的脉络中重新梳理媒介融合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