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就当下宪政建设的语境而言,没有财产权,便无人权,当然地也不会真正享有人的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平等权.确立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权入宪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对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条款迁衍的历史考察和厘析,其对私有财产权的"平等"保护,是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的技术突破和宪政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道"的语义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儒家著作中"道"的阐释,对于深化孔子思想的研究以及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学说极具重要价值.儒家经典文献<论语>是集中孔子思想主张的重要典籍,其中,孔子论及"道"的地方多达90次,且与"君子"、"天下邦国"、"德与仁"、"义"、"礼"等诸多概念相联系,也是指导和衡量这诸多后者的准则.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礼记>、<淮南子>等史料中有关孔子"行道"的记载可见,前人"忠恕观"、"仁、义观"、"自然规律观"、"统治工具观"等对孔子"道"的解释偏于狭隘,不利于对孔子"道"之丰富内涵的体认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略论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体制与经济转型和发展间存在不容忽视的关联.经济决定论和宪政决定论的本质是化约主义和线性思维方式,将经济与宪政间的相互"影响"误读为一方的存在"决定"另一方的产生,无益于宪政和经济建设.财产权是市场经济与宪政的联接点.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亦是宪政的基本原则,它内在要求主权的构设与约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新认识,亦是对经济规律的重新认识,必将促进当代中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陆法系传统民法典的尊崇地位无可撼动,而其部分民法典原则的宪政意义和影响却少有人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大陆法系之财产权所有权的理论视角,探讨了财产权利的迁演创识,所有权意识的流变与革新,以及财产权行使过程中的大陆民法典保护之意思自治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宪政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是儒家论述孝道的一部扛鼎之作,其伦理思想一直是封建各朝君王治世圭臬,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运用框架图来展现<孝经>的内蕴可以清晰明了十八章层层相扣的逻辑体系.作为统摄全书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直接阐述了<孝经>内容的三个方面:一、先王的"至德要道"是"孝";二、"孝为道德之根本";三、"孝"的目标.<孝经>其余十七章则是围绕这三个核心内容展开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6.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是体现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文献,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其蕴含的义理一直被各朝君王奉为治世的圭臬,"孝"也逐渐成为规制百姓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作为统摄全书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其所蕴含的义理有三个方面:一是先王的"至德要道"是"孝",二是"孝为道德之根本",三是"孝"有三个级次的目标结构.通过剖析<孝经>的深层义理,辩证地研读<孝经>,对儒家"孝"道进行现代诠释,可以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孝"的伦理道德提供一定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7.
清代律例规定的民间组织治安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律例中规定许多民间组织肩负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并且试图通过责任的明确,使之与官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官民共同参与、全民有责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在律例中除规定一般人民的维护治安责任之外,对民间的宗族、邻佑、保甲、里甲、团练、民团等由王朝推行的准基层组织,以及街坊、城乡等民间自然形成的团体,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收到过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但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孝经》伦理道德蕴涵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也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之一."孝"作为必然的人伦关系,是从上下辈血亲关系中引出的一切人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孝经>之"孝"已经不是纯粹的"养亲敬亲"情感了,而是从"亲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将人与人的关爱之情、责任之心,推而至于整个社会和国家,将其属于父子之亲、母子之情的伦常关系,与上下等级、友朋交谊、君臣之道、夫妇关系等结合起来,从而端正人心,纯化情感,改善关系,迭到和谐.<孝经>蕴涵了其深厚的伦理道德底蕴,它包括:"孝之始"的人伦道德,"孝,德之本","孝"与"忠"的不可分割,"孝"与"义"的紧密结合,"广敬博爱"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9.
儒家仁学宪政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儒家仁学包含深刻的政治治理思想和鲜明的政治实践趋向.从不成文宪法角度看,中国古代已有较强的宪法意识,古人提出的统邦国、治朝政、彰善恶、直法律等宪法观念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宪政所能够利用的重要资源.儒家宪政主义所主张的明宪直法就是依人权修宪法,依良宪定法律;明宪直法的主要内容是据宪理制宪则,依宪法定法律.仁宪观、义宪观、礼宪观、智宪观、信宪观是儒家所讲的宪理的五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刘洪一 《学术交流》2006,(12):148-150
律例叙事作为圣经叙事的一种典型形式,不仅贯通在律法书中,也贯通在整个圣经之中,它以各种诫命、圣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涵盖了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呈现了“上帝订法-先知传达-百姓践行”这一圣经叙事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浙江学刊》2004,(3):190-193
科克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法官之一,是古典宪法理论创始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表达了"法官独立和违宪审查的思想".成为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外,科克还主张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权利保护原则,这成为后来美国宪法和<人权宣言>的思想精髓.作为古典宪法基础理论的开拓者,科克的宪法思想虽然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但它的伟大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直至如今,仍会给我们的宪政建设带来一定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特别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主要有"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和"义以为上"的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都可以供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参考、借鉴,以形成中国企业文化中的"自律"、"正己"、"爱人"、"慎独"等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3.
曾哲 《太平洋学报》2009,(12):3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的民主自由与财产权存有内在本质的联系,能否让国民充分享有民主自由与财产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宪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给国民的民主自由生活带来诸多变化,政府初期对国民的给付供给与民主自由权利的宪法关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保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业已出现的政府采购,补助做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及政府资源的供给输出对国民私有财产权及其社会发展的多元影响,财产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对公民民主自由具有重大影响,没有了财产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相似文献   

14.
晁福林 《浙江学刊》2004,(1):121-127
<燕燕>是<诗·邶风>中的一篇.其背景和史事长期在若明若暗之间,上博简的和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资料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证据.此诗的主旨亦可因此而得到较为深入的理解.楚简和帛书的<五行>篇里面,都有举<燕燕>之诗以释儒家"慎独"思想的文字,其意蕴亦须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生在魏晋易代之际,其<咏怀>诗,隐而不显,寄情遥深.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艺理论专著都给予阮籍<咏怀>诗充分的肯定,尤其是被称为"百代诗话之祖"的<诗品>将阮籍<咏怀>诗列为上品.本文从史的角度结合<咏怀>诗的具体篇章,对阮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宪政与权力>是周永坤教授研究宪政下权力配置与规范的新著.该书致力于中国宪政逻辑的转换和公法的现代性转型,在论述了宪政与权力的一般问题之后,着力于研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间相互牵制,适度渗透的合理关系.论著将思考的重点集中在对具体权力的规范和宪政社会权力的具体配置与运作上,它是作者对中国宪政实践同题的反思和对权力理论深入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叶岗 《浙江学刊》2004,(3):163-168
<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小说发生期现象作出了理论总结,但它是否仅具有目录学意义还是同时具有文学意义,学界存在着不同争议.文章认为,虽然<汉志>"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共性上的经学化色彩,然而,刘、班诸人对于"小说家"在<汉志>中所处的特殊的结构性位置、借"不可观"所表达出来的对其文学性质的认定、不同于其它诸子九家之序的<诸子略·小说序>的表述结构,都表明"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不同的文学化色彩,这是它在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个性.这种体现在"小说家"中的经学化和文学化色彩,实出于<汉志>作者的儒家立场和文学意识,它们构成了"小说家"在<汉志>中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孝经>是中国古代孝理论的集大成者.它所倡导的理想社会状态是"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而要达到这种境界的"至德要道"就是孝.<孝经>所体现的伦理思想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特质与美德.<孝经>所蕴涵的和谐思想表现为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凝聚社会正气,所有这些,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杭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杭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思想.<论持久战>蕴涵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兵民是胜利之本":管理的"以人为本";(2)"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管理者的道德自律;(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管理者的理性与冷静;(4)"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管理者谋略;(5)"抗日统一战线":团队建设;(6)"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目标指引和士气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