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通过本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各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歌曲研究历程的简略回顾,指出其成就与不足,强调为了使现有成果能更好地在下一个世纪发挥应有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第一手资料和相应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尽量避免以讹传讹现象。本文还在李叔同歌曲研究思想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滋味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来拜访弘一大师(李叔同),恰逢弘一大师正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只吃一道咸菜,不忍心地问道:“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相似文献   

3.
于鬯《香草校书》中含有大量训诂校勘语料,在校勘方法上,于鬯善于从文字训诂角度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形成了其独特的校书特点。其中不少研究材料可以为今日之研究提供研究材料,研究从语词训释、文字考证和文献校勘三方面梳理于鬯校书特点,并结合今人之研究成果对其研究内容加以考证,从而彰显其学术价值及其对语言文献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田干之助关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长安之春》一书中,主要包括对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校勘、注释、考证、论述及对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与变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虽非石田干之助的主要业绩,但他却开拓了近代日本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是金元时期一部脉学专著,附有大量图示.书中保存了部分宋元已佚脉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本书流传版本较多,清代刘吉人选录书中部分内容校正而成《丹溪脉诀指掌》,虽脱胎于本书,但与本书已非一书.本书作者原题朱震亨,经考证当为李果.  相似文献   

6.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 ,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 ,数量宏丰 ,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 ,或直接引用 ,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 ,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 ,弥补中古时期资料的匮乏。从文献学、词汇学、文化学三方面综合考证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会发现 :文献记载其非曹魏昙谛所译 ,其词汇面貌接近西晋以后译经 , 而戒法完善之“尼”在西晋以前更未出现 ,故其年代最早亦在西晋以后 ,极有可能是刘宋释昙谛所撰。另外 ,考证过程中应注意参照经的选择、区别性语词的提取、考证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屈指一算,大学毕业工作快奔五十年了。前三十年在为本行本职之光学光谱仪器设计而工作;后二十余年,完全因爱好而转向对《红楼梦》的版本考证与其书之成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万氏医贯》题为万邦宁撰,原序中称其成书于1567年,但据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尤其是通过对《万氏医贯》的版本印行情况、历代目录对此书的著录情况以及对原序内容的考证发现,此书即万全《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之赝品。作者对与此二书有关的各种历史线索以及两书内容作了一系列考证,但有些疑问考证未果,希望医史界同仁参与讨论,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刊稿五十五则写“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此语是有些偏颇绝对的,但仔细思量之下,王氏此言依然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仅仅就“诗有题而诗亡”而论,“诗有题”者,诗自何时“有题”,古人何时开始产生自主制题之意识,诗之有题又何以意味着“诗亡”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思索。本文拟通过对诗题发展史进行考证,探索中国古代推崇“诗无题”论的批评家潜在的审美倾向,以及王国维“诗无题”视角中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野春 《东方论坛》2005,(2):97-102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由于研究者均没有完全吸收其以往的成果,也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因而研究的结果有多处重复,而数量则由140余种至255种不等.考证结果的巨大差距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本文在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的六条标准,并根据标准辨析裴注引书为抖5种,另有¨则出处不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弘一大师的书法特色是至清至淡至简至静,由绚烂归于淡泊,然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含有儒家的清正清醇,道家的清简清拔,佛家的清淡清静。弘一以书法为工具,为媒介,充分发挥了其在弘扬佛法、广结善缘、修习劳作以及修心养性方面的作用。弘一关于书法学习的主张是:习书者要有器识和道德,要先习篆,要重章法,要多学、多练、多看。  相似文献   

12.
张留孙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京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即作为天师代表留在大都.不久,张留孙因祈祷、治病有功,获得了世祖的宠信,被敕封为"玄教宗师",从而成为一位开宗立派的著名道教人物.玄教宗师在元代共传承了5代.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张留孙和其弟子所创立的东岳庙,至今仍是北京地区的重要道教宫观.  相似文献   

13.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由于受为推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精神的鼓舞及天平时期日本朝野对鉴真大师的崇敬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热爱友好和自然的鉴真观,这对后世日本能够和中国友好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在赏析松尾芭蕉描写鉴真大师的俳句的基础上,对他的鉴真观以及这一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只有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寻求真理:朱子对"道心人心"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子早年注重"十六字传心诀"的后半部分,此时他尚处于自发状态,未能自觉地发展其道心人心思想.中年时的"心说之辩"中,朱子认为"人心"是恶,道心人心之关系等值于天理人欲之关系.其道心人心思想获得独立发展的标志是<答陈同甫第八书>.该书影响极为深远,但其内部尚有一些思想冲突.朱子道心人心思想的晚年定论以<中庸章句·序>和<尚书·大禹谟注>为代表,尤其是前者.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孔子的民本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常被视为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直接继承。但二者民本思想的特质明显不同,孔子更倾向于把民本思想工具化,在其“君君、臣臣”的政治模式中,其民本思想往往表现为一种家长式的自上而下的关爱和施予;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其“民贵君轻”政治追求中更多的表现为自下而上的思维特性。通过对郭店竹简的研究,我们发现孟子的民本思想直接来源于子思,并基于孟子对现实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宋代高僧投子修颙禅师,对北宋时期官居要职的富弼、文彦博以及"北宋五子"之一邵雍等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然其现存史料极少,且未有其禅法思想的系统阐释。从其与富弼等弟子的参问、参悟经历以及邵雍的主要理学思想中归纳禅师禅法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全面、客观地认识其禅法思想的重大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左传》论士,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之说,元好问就是13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位杰出的达节之士.他金亡不死,上书蒙古中书令,又觐见忽必烈,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这些惊世骇俗之举,是其价值观的反映.综观其在易代之际的全部表现,可以发现元好问的社会、人生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仁为归的生死观、以事功为重的忠义观和以民为贵的道统观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太虚《整理僧伽制度论》是他所有僧制著作中最完整、最精深、最详细的一部,是研究太虚僧制思想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目前对太虚思想的研究,往往过多关注太虚人间性的一面,多论述其领导中国近代佛教如何吸收新思想进行改革,而忽略了太虚作为一代高僧,其佛教信仰和佛学修养在人生观中的重要地位。而太虚的《整理僧伽制度论》,实际上就是在他深厚佛教底蕴的基础上,讨论了佛教在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实务性和专业化,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扩大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贱三爷故事是广泛流传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机智人物故事。职业和身份的多重性使得贱三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突破地域空间与权力空间的限制,这个形象既是民众的一种“自我塑造”,也是他们理想的投射。贱三爷是广大底层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彻底的反叛者和精神贵族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