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东辉 《江西社会科学》2023,(9):51-59+206-207
黑格尔的法兰克福时期是其思想处于迷茫和朦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黑格尔带着比较忧郁和矛盾的心情进行理论探索。卢卡奇将黑格尔这段经历称为“法兰克福危机”。这种思想危机主要表现为:如何解决自由而全面的人与追逐私利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黑格尔暂时性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助个体的生命体验,即爱和命运,来与现代社会达成和解。在批判康德道德义务的实定性,在面对各种彼此对立的矛盾的过程中,黑格尔发展出辩证法的基本雏形。黑格尔寻求摆脱法兰克福思想危机的途径终究是以宗教为归宿的。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包含着辩证法的成分,是黑格尔的矛盾学说的重要的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对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继承和发展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围绕着进一步清算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不可知论,论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个基本目标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吕方芳 《理论界》2013,(10):100-102
18-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信仰被法国启蒙运动批判得体无完肤,却在德国相对虔诚保守的土壤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费希特、谢林,都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并非用理性来取代信仰,而是辩证说明二者关系.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黑格尔神学可以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滥觞,在走向辩证思想和其整体真理观之前,黑格尔历经了希腊式的情感主义、康德道德主义和神秘主义.在“爱”和“生命”等神秘主义范畴中,黑格尔克服了对立的局限走向了合一.黑格尔早期神学的自我扬弃也代表了自我的否定.黑格尔的几篇早期神学著作,从《民众宗教与基督教》、《基督教的权威性》以及《耶稣传》等著作中,可以看出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路线及其对后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以前,十七、十八世纪的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如斯宾诺莎和法国唯物主义者,他们虽然承认认识对象不依赖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而独立存在,并且主张事物的可知性;但是,他们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他们以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把握客观事物,不知道思想、认识是有矛盾发展的。黑格尔把这种观点称为“思想对于客观性的第一态度为一种素朴的态度”,他指责这种“态度”“尚没有意识到思想中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自身的对立”,它“未能达到具体的同一性,而只是执着那抽象的同一性”,它用一些“非此即彼”或者片面范畴去规定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5.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前提之一,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在理论上仍不失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黑格尔是伟大的辩证法家。关于矛盾是运动的源泉和一切自己动运、发展的原则的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黑格尔的辩证的方法,是他的哲学的思想总线索。他破天荒第一次把这条思想总线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中去,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研究中,以及把精神哲学分成各个历史部门,如历史  相似文献   

7.
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黑格尔的否定性的"概念辩证法",本来是为了克服和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僵化的二元对立,以此来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由于其根本上是"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和泛逻辑主义,又导致否定性的辩证法变成了"非批判的唯心主义",最终还是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合谋"了.  相似文献   

8.
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之一就是道德自律问题,具体包括价值的先验秩序如何不可知,人如何获得自我立法的意志,这种立法的权威由谁来提供三个层次。席勒认为这个道德难题的本质在于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架构,因此,席勒尝试通过发展康德的美学理论来沟通二元断裂并对道德判断的确定性做出说明。他尝试将"爱"的观点引入道德哲学,用美德伦理丰富义务论哲学,这些见解既回应并阐释了康德的道德难题,也对正值学术积累期的黑格尔影响巨大,以至于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能够看出这两位学者的理论一致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席勒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学术脉络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真理问题上,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的可知论者。他在批判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过程中,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系统地深入地发挥了他的唯心主义可知论的真理学说。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的真理观。对于我们在真理问题上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康德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黑格尔的有机论思想是以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观而表征出来的:他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根本原则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考察,认为社会、自然以及精神都是客观精神的外化,是一个自我保持自我发展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有机整体。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涵括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有机体;市民社会形成需要体系的有机体;历史发展是一种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有规律的过程的思想。其内蕴的有益思想质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七九六年八月,青年黑格尔自伯尔尼写了一首诗《埃琉西斯》赠给文学家荷尔德林(J.C.F.H(?)lderlin,1770—1843),这首诗在形式上并不完善,但思想丰富,意味深长,值得一读。黑格尔这个散文式的人物,居然提笔作诗,乍看之下,有点异常;仔细想想,并非偶然。他的文字以艰涩难读著称,但他的思想却很深刻很灵活,他的辩证法就往往使人感到意趣盎然,颇富诗意。恩格斯说他是“一首辩证法的诗”,实在不算过誉。何况他与诗人荷尔德林是良友,因受荷尔德林的影响而吟诗,也是很自然的。《埃琉西斯》篇幅不长,但表达了青年黑格尔的一些主要思想,比较全面地说明了他和荷尔德林的亲密关系以及荷尔德林给他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批判了旧唯物论和主观主义的抽象性、形式性;在对抽象普遍性观点的批判中,论述了辩证法原则。黑格尔所做的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所做出的一种努力。“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对黑格尔哲学具有奠基性的作用,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性”是马克思哲学批判和继承的起点。可以说,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在批判旧形而上学的同时,却成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一方面,黑格尔运用概念辩证法有效地消除了前人在认识与对象关系上的陷阱;另一方面,他的概念辩证法本身却成了新的更大的思维陷阱,并由此构成了汇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努斯神秘主义于一身的"黑格尔的语境".胡塞尔对认识与对象矛盾这一"麻烦问题"加以现象学还原,以期获得对象的本原的被给予意义的明证,但他却未能如愿地消除认识与对象之间的鸿沟;海德格尔消解了黑格尔对概念的偏执而经验到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朝着胡塞尔所开辟的现象学道路,直通先验自我的生存论根源,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化为此在(Dasein),从而显明了走出黑格尔语境的希望之光并给后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立足于精神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自觉地把时代精神视作反思的内容,改变了哲学真理的性质和哲学的使命。黑格尔哲学在反思时代时,抓住精神发展的实体性内容,以客观精神的范畴理解时代。这一方法既表明黑格尔的时代意识,又赋予时代判断以客观性意义。黑格尔哲学能够以对现实的辩证理解为基础,把握实体性精神运动,透视时代精神的自我发展。他在实体性内容的内在反思中对自己时代的主观道德、启蒙精神和启蒙哲学的批判,是在否定中包含肯定的辩证批判。黑格尔哲学使用精神发展的辩证法分析思想中的时代的做法,成为时代批判的经典示范。在此意义上,黑格尔的时代判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具体概念说、矛盾学说、思维方法等三个方而概要论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扼要阐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启迪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益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哲学不仅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总汇、西方现代哲学的出发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按理论前提。认真发掘、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但是,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消极影响?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否是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思想渊源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思维方式来自黑格尔。当然,不能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统统归结为一个黑格尔问题,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超越黑格尔,不清算黑格尔哲学的消极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更新. 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是包罗万象万世的神律,它毕竟只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为黑格尔的一整套思维方式死死捆住,是把遗产当包袱,不思进取;更重要的是,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人们当作辩证法思想加以信奉. 本文拟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这个角度,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康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我意识概念及其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康德区分了先验自我意识与经验性的自我意识,认为前者是本源性的,是先决条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援引了"他者"概念,将"自我"与"他者"统一于自我意识中,这种自我意识的最终归宿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真正赋予自我意识科学内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批判了康德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将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实践、革命活动,上升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辩证法与基督教的关系颇多争议,本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基督教的精神实质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宗教前提:首先,青年黑格尔是在对基督教的深入研究中发展出辩证法的思想萌芽的;其次,黑格尔辩证法的体系建构与基督教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9.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中,不能缺少怀疑论层面的研究,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黑格尔如何规避独断论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他如何构造起辩证法的线索。从怀疑态度到怀疑论,从追问探究到存疑悬置,怀疑论的内在特征本身就显现出了一种“均势攻击”的核心原则。而黑格尔也正是基于对他那个时代再次兴起的后康德怀疑论的批判,对真正的理性哲学的需求,在其《怀疑论》一文中首次对新旧怀疑论的优劣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看到了古代怀疑论在对抗独断论、反对有限性上的巨大优势。而借助这种他所认为的真正的怀疑论,黑格尔获得了一种“完备”原则,从而走向了辩证法。在黑格尔这里,怀疑论与辩证法无疑具有深度的内在关联,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而且这两方面蕴含着一种单向的不对称,究其根本在于二者既联系又区别的否定模式上:单纯的否定与规定的否定。而“自我完成着的怀疑论”则是黑格尔更进一步对怀疑论的彻底化尝试,是怀疑论的辩证法版本,从而让他在最大程度上将怀疑论与辩证法整合起来。因此,为了能使黑格尔辩证法的构成要件清晰起来,并进一步深入辩证法的内在机制,对怀疑论和辩证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就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雷丁揭示了分析传统的某些元素使得黑格尔转向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展示了特别易被分析传统使用的黑格尔见解的某些特征.作为一位语义学的、逻辑学的和形而上学的整体论者,黑格尔被推向整体论却难以发现用融贯的方法表述他的整体论.康德迈出了通向黑格尔整体论之路的第一步.雷丁既强调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也重视亚里士多德对黑格尔的影响.由于黑格尔的词项逻辑与我们的逻辑的差异,产生了使黑格尔思想融入分析对话这项核心计划的实质性张力."规定的否定"这一核心概念使人没有理由认为黑格尔的意义将被"遮蔽".雷丁在分析哲学与黑格尔思想的继续对话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